• 11

一堆浮誇的風味標示你到底喝得出來幾種?

樓主過謙了,會有這個疑問,就代表你已經不只是普通消費者了^ ^

小弟非行家,僅就本身微薄的經驗與知識,試著幫樓主釋疑。

咖啡的風味,取決於很多條件:

品種,環境,土壤,天氣,栽種方法,採收方法,精緻方式,保存方法,烘焙手法,萃取技術等等,不勝列舉。

從原豆開始,到消費者手中那杯咖啡的過程之中,除了不應該出現的味道以外,我們只要知道這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味道就好。

但對業內人士來說,為了要把同一隻豆子的表現當作共識。自然就必須將咖啡劃分成多種風味,以便實現溝通的目的。

舉個例子:

每個人對味道的連結並不相同,譬如威士忌的泥煤味,有些人會覺得是臭藥丸的味道,有些人會聯想到牙齒藥水的味道。

如此一來,在溝通上就會變得困難。

於是專業人把它定義為泥煤味。

從此之後,只要我們在威士忌裡找到這個味道,就都能暸解到那就是所謂的泥煤味。

相較以前,便能更容易達成溝通的目的。

簡言之,風味其實就是咖啡相關業內人士的共同語言。

就像程式編碼是跟電腦溝通的語言一般 ^_^

不過,依小弟自身的喜好來說,並不會希望店家直接把風味標示在包裝上。

因為一但如此,我們多半就會去咖啡裡找那個味道。

這樣,不但容易使我們的味覺變的有失客觀,也更會因此而喪失了許多品飲的樂趣。

最後,小弟在下方奉上現今世界主流的咖啡協會所定義的風味輪:

希望各位同好們從此也可以感受到更多咖啡的多變與迷人之處 ^ ^

erin6223 wrote:
我不是什麼專家或成癮(恕刪)

就算同一個產區
同一棵樹
氣候、溫度、水分、養分、生物干擾...很多原因
都會讓這棵樹的咖啡種子不同年份產生不同的風味
包裝上的標示都是人類多年來經驗統合的表現
簡單講
你說這個咖啡好喝
你要用文字吸引別人
就會產生這些形容詞來當作參考

文字是固定的
但是豆子是鮮活的
自己喝了才會有一個自己的答案
別人說的永遠是一個參考而已
ray2538 wrote:
對業內人士來說,為了要把同一隻豆子的表現當作共識。自然就必須將咖啡劃分成多種風味,以便實現溝通的目的。

舉個例子:

每個人對味道的連結並不相同,譬如威士忌的泥煤味,有些人會覺得是臭藥丸的味道,有些人會聯想到牙齒藥水的味道。

如此一來,在溝通上就會變得困難。

於是專業人把它定義為泥煤味。

從此以後,只要我們在威士忌裡找到這個味道,就都暸解那就是所謂的泥煤味。

以此便能成功達到溝通的目的。

簡言之,風味其實就是咖啡相關業內人士的共同語言

我也是這麼認為
所以我把目標放在能辨識出幾種味道就好

我想只要經過訓練
有導師明確的跟我說這杯咖啡裡有哪些味道
多試幾次我也能跟他們取得共識,學會這套語言

但我不是業內人士,跟大家相聚談論相關話題的機會也不多
所以這方面的課程我總是興趣缺缺
bakafish wrote:
我只能辨識出不同的味道,但說不出來是什麼味道
也不是每一種豆子都有包裝上寫的那麼多種味道


哈哈
我自己都不看風味的,上過課之後更加不看
上完課結果只是印證大家鼻子都不一樣......
香瓶也只是拿人工香精的玩意來統一一些近似的味道來盡量統一杯測師的語言
那些味道大部分跟真實物質的落差其實挺大的....
另外光水溫、磨豆科度、沖的手法就可以讓同一隻豆子昨天喝到的味道跟今天不同了
不然大家為何評鑑要用杯測?
可是杯測基本上就不是一個日常喝咖啡的方式 ........
所以其實自己要的是什麼,喝的到想要的對自己來說就是好咖啡
bakafish wrote:
我想只要經過訓練
有導師明確的跟我說這杯咖啡裡有哪些味道
多試幾次我也能跟他們取得共識,學會這套語言


覺得不妥 因為對課程客觀的老師應該不大會跟你”明確"喝到什麼
個體味覺差異太大了加上每個人一生生活經歷所產生的嗅覺連結不同
他隨便講個橘子你可能找到死都找不到,結果自己硬塞味道去做自己記憶的錯誤連結
咖啡、茶、水的感官,不才都涉略過
咖啡是我覺得最麻煩明確陳述的,成分跟變數太複雜了

魚大您跟店家借一組香瓶聞聞大概就能體會我的意思了 ....
continuum wrote:
覺得不妥 因為對課程(恕刪)

看來是我想的太過簡單
我還是先停留在現階段就好

買熟豆我會看調性,核果或巧克力類的我比較不愛
比較愛花香水果類的
continuum wrote:
他隨便講個橘子你可能找到死都找不到,結果自己硬塞味道去做自己記憶的錯誤連結...


我覺得可能會有,原來"咖啡的橘子味"就是這樣。
一種咖啡文化的學習。
除了豆子外,壓力也是一大影響。
手沖對我來說還是太淡,像喝水一樣,水果味會比較突出沒錯,但......
個人還是偏愛加壓式沖出的咖啡,香醇又濃郁,風味比例會比較偏向榛果,跟巧克力等。
個人覺得只要是"新鮮"的就是好喝,不用太在意那些風味標示,喝開心就好。
bombaespiritu wrote:
加壓式沖出的咖啡,香醇又濃郁,風味比例會比較偏向榛果,跟巧克力等


香醇濃郁不論,這個風味和壓力較無直接關聯,和豆子比較有關。
bombaespiritu

很大呦

2021-08-07 13:33
we543543

b大去弄台咖啡濃度計,應該就會知道很大的原因是什麼?

2021-08-08 15:53
其實味道本來就很主觀的
而且杯測時的咖啡沖法跟平常喝咖啡的沖法不一樣
所以不可能百分之百感受到包裝上寫的味道
風~~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