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非行家,僅就本身微薄的經驗與知識,試著幫樓主釋疑。
咖啡的風味,取決於很多條件:
品種,環境,土壤,天氣,栽種方法,採收方法,精緻方式,保存方法,烘焙手法,萃取技術等等,不勝列舉。
從原豆開始,到消費者手中那杯咖啡的過程之中,除了不應該出現的味道以外,我們只要知道這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味道就好。
但對業內人士來說,為了要把同一隻豆子的表現當作共識。自然就必須將咖啡劃分成多種風味,以便實現溝通的目的。
舉個例子:
每個人對味道的連結並不相同,譬如威士忌的泥煤味,有些人會覺得是臭藥丸的味道,有些人會聯想到牙齒藥水的味道。
如此一來,在溝通上就會變得困難。
於是專業人把它定義為泥煤味。
從此之後,只要我們在威士忌裡找到這個味道,就都能暸解到那就是所謂的泥煤味。
相較以前,便能更容易達成溝通的目的。
簡言之,風味其實就是咖啡相關業內人士的共同語言。
就像程式編碼是跟電腦溝通的語言一般 ^_^
不過,依小弟自身的喜好來說,並不會希望店家直接把風味標示在包裝上。
因為一但如此,我們多半就會去咖啡裡找那個味道。
這樣,不但容易使我們的味覺變的有失客觀,也更會因此而喪失了許多品飲的樂趣。
最後,小弟在下方奉上現今世界主流的咖啡協會所定義的風味輪:
希望各位同好們從此也可以感受到更多咖啡的多變與迷人之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