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ROEST Professional Sample Roaster 烘豆機

9/26 Roest 更新

心得~手機看曲線更方便明瞭

機器上多一個 溫度顯示



網頁釋出beta版本
bakafish

我還沒烘,但看說明書時也有注意到官方的預設轉黃點是175度,說明書中有提到攪拌轉速越高,豆子越分散,測到的豆溫會越不準,這個曲線我覺得比較奇怪的地方在一爆後的排風溫和豆溫下降,但風溫和drum在上升

2022-09-27 23:57
bakafish

https://www.roestcoffee.com/spare-parts/bt-sensor-hus,sensor安裝的位置,右下方是熱風入口,豆溫測量可能還是會受到熱風影響吧

2022-09-28 0:53
今天手動烘一鍋
本來是想烘兩鍋,第一鍋手動,然後把曲線存下來
第二鍋就跑第一鍋的曲線自動烘
再來比對兩鍋的溫度曲線,轉黃點,一爆點有沒有一致
但是ROEST火力只開到70%,第一鍋烘到一半,延長線忽然過載跳掉
於是再開機後烘完第一鍋就關機了
延長線上除了ROEST,只有一台9吋小循環扇和一台十幾年前的CULV小筆電
以前IOC302加熱風槍加小筆電都沒事
再開機後ROEST火力65%,循環扇關掉,烘完都沒再跳

小筆電螢幕只有11.6吋,解析度是1366x768
在官網的Live功能(線上即時顯示曲線),我一開始不知道有個Fullscreen的按鈕
於是畫面變成這樣,中間那塊曲線的區域小到沒辦法看


這鍋由於是在不熟悉官網Live功能的情況下開始烘
大致上是在只看著ROEST的觸控螢幕上顯示的豆溫烘的
憑經驗,在轉黃後把火力從70%調到65%,視情況決定增減火力
所幸使用預設Fan 75%和RPM 55,火力65%一路到底看起來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烘完後覺得,全熱風烘出來的豆子,果然同一鍋顏色一致性相當高
觀豆窗的燈光為黃光,看豆子轉黃了沒一定要用探豆棒才看得出來

我覺得用手機看曲線的話,縱軸被拉長了,斜率看起來會變大
(下圖由於曲線只有半後段,造成橫軸放大,因此縱軸拉長的沒那麼嚴重)



把手機橫放的話,變成橫軸被放大,斜率變小
(下圖由於曲線不完整,橫軸放大變得更嚴重)



還是用電腦看好一點,若是能自由縮放比例才是比較好的
bakafish

同一包生豆我在6月用IOC烘過,這鍋養3天香氣比6月那鍋好,但只有香氣卻沒有味道,還多了一個不太對勁的味道,有點像沒熟但我判斷應該不是,因為沒有帶澀,打算養久一點再喝喝看,有人說大風大火要養久一點,全熱風不知道算不算

2022-10-10 1:56
bakafish

補充一下,烘焙總時間應該在8分鐘以上,也沒有很淺,Agtron豆表值66,手沖粉值73,豆子的膨脹率不錯,悶蒸時排氣很旺盛,手沖流速很快

2022-10-10 21:40
我稍微介紹一下ROEST的profile功能好了

profile橫軸為時間,這不用多說了
縱軸由三個參數構成
Fan(風力)和RPM(攪拌轉速)這兩項為必備
剩下一項為Power,Air temperature,Bean temperature三選一
因此就決定了你的profile類型為
Power profile
Air temperature profile
Bean temperature profile

當使用profile自動烘焙時,如果中途改變Power或Air temperature,就會轉成手動模式
改變Fan,RPM,Development time,Auto drop等設定,則不影響自動烘焙
這還滿容易理解
說明書說,若要進行手動烘焙,建議使用Power profile,這對我來說也是比較直覺的
於是我就遵照說明書,使用Power profile
設定入豆溫為200度,機器在風溫達到200度時就會自動維持在這個溫度,相當方便


ROEST的Air temperature,我則不知道要如何去利用這個資訊
在說明書中也有提到它是ET,應該是指Environment temperature,也就是爐溫
這點可以從曲線中,它會隨著豆溫變化得知
如果是入風溫,它應該只會隨著Fan和Power變動

Air temperature是數個項目交互作用的結果
包括了入風溫,Fan,RPM,Bean temperature等,其中入風溫又受Fan和Power影響
可以說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資訊
從21樓CHUwpw大的曲線中可以看到
一爆後Air temperature仍在上升,但Bean temperature卻是在下降
所以我覺得Air temperature的作用非常難解讀
因此Air temperature profile更是不知道要如何去設定
畢竟我們烘豆大部分都是看豆溫不是嗎
但是在官方發布的profile中,大部分都是Air temperature profile
不知道是不是使用Air temperature這個參數,機器追曲線會比較準確
星期六又手動烘一鍋
這鍋打算烘到接近中焙做espresso
由於前一鍋烘到下豆前RoR已經很低,於是把這鍋的入豆溫和火力都提高
入豆溫從200度提高到220度,火力從70%提升到80%
結果升得太猛,6分40秒就烘好

曲線看起來感覺還可以,其實這是我把RoR計算區間從預設的30秒改成60秒


如果用預設的30秒,就會變成這樣
不過這是把30秒的溫差乘以2記錄成1分鐘
所以雖然容易看出波動,但振幅是實際的兩倍


還沒有抓到調整火力後需要多少秒才會反應在RoR,以及火力升降%數與反應幅度

我覺得ROEST比較奇怪的是轉黃點溫度會比較高,比IOC302高十幾度
但一爆點只比IOC302高1.5度到2.5度
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

這鍋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前一鍋用70%火力,RoR還算平順
這一鍋用80%火力,就發現RoR至少有兩次較大的上升,這點和我用IOC302加熱風槍很像

之前我用IOC302時猜測,這個現象可能跟火力過大有關
現在看起來似乎推論正確
如果豆子在烘焙中某個時點狀態改變,豆表熱能導入豆心的速度變慢
就會造成測到的豆表溫度上升速度變快
因為豆表溫度其實也包含了爐內溫度
如果熱能被豆子吸收進去的量減少了,那就是整個爐內環境升溫的幅度會變大
bakafish

Daniel WYS 不會,第一鍋入豆溫200度,火力也比較小,轉黃點是168度

2022-10-10 14:46
bakafish

T351286 兩鍋都是取樣出來觀察到的,溫度差2.5度應該只是取樣的時機不同,我知道探針會影響,攪拌轉速也會影響,其實兩台機器比較記錄到的溫度沒有意義,只是好玩而已,兩台轉黃與一爆的溫度並不是扣10度這樣的關係

2022-10-10 14:59
今天畫了一個豆溫profile,來試試它追豆溫可以到什麼程度
以下點圖可放大


結果跑出來是這樣


拿掉profile的豆溫虛線,加入顯示風溫與排風溫


看得出來機器邏輯就傻傻的,豆溫低了就升火,高了就降火,並沒有什麼比較高階的反應
連預先抓取後續的升溫幅度,計算現在該給多少火力,可能都沒有做
果然理想和現實差距不小
自動烘焙只有這種程度的程式邏輯根本行不通
果然還是要用AI才有可能吧

原廠提供的曲線都是風溫曲線
下次用原廠給的曲線烘一鍋看看有沒有好一點
我覺得,也許風溫反應比較快,看起來可能會好一點
但大原則應該不會變,就是火力追著現在探測到的風溫屁股後面跑
還是會因為升降火的遲滯而導致過度升火或過度降火,而一直上下調整,呈現波動狀
bktangle

Daniel WYS ikawa适合烘好豆子瑰夏,然后适合手冲,意式不太行。功率不够

2022-10-26 13:07
Daniel WYS

IKAWA拿來烘義式的性價比太低,但並非烘義式不太行或功率不夠,而是要有獨立供電迴路保證足夠電壓,電壓不足時IKAWA會啟動保護機制而中斷烘豆,我後來拉了獨立供電迴路用IKAWA烘法式重烘焙也沒問題

2022-10-26 18:54
今天用ROEST提供的Standard風溫曲線烘一鍋
曲線是這樣的


烘出來是這樣的


把RoR interval設成60秒是這樣,並且加上顯示設計的目標風溫


果然,火力還是追著風溫的屁股跑,因為風溫反應較快速,所以火力調節得非常頻繁
豆溫反應不如風溫直接,所以RoR雖然還是波動,但幅度較小

火力的調幅都很大,目的應該是讓現在的溫度盡快符合設定的溫度,而不管未來的走勢
這樣的程式邏輯我只能說不意外,但相對售價來說有些失望
或許接下來是考驗自己舌頭的時候,看RoR對我來說是否有那麼重要
如果喝不出差異,以後就放著讓它自己烘不用顧了
bktangle

可以试一下tim的瑰夏和肯尼亚的线,然后再调整

2022-10-26 13:05
bktangle

我朋友已经用了2年了,烘100g别烘120g

2022-10-26 13:17
Tim的曲線也是風溫曲線
豆子不同跑出來的豆溫甚至整個節奏就會不同,硬去套人家的曲線沒有意義
以ROEST的自動烘焙設計,誰的曲線跑下去RoR一定都是上下波動
但至少風溫曲線的重合率算高
用風溫曲線自動烘焙的豆溫RoR波動幅度,不會像用豆溫曲線自動烘焙的那樣大

因此ROEST的正確使用方式和傳統烘豆機還是一樣的
運用自己的烘豆知識,去找出一支豆子適合的烘焙節奏
不同之處在於,烘出滿意結果時可將紀錄轉成自動烘焙曲線
這時可以去比較手動與自動烘焙的結果差異
如果喝不出差異,表示RoR波動對喝的人來說並不重要
那就可以放心的使用自動烘焙來烘同一支豆子
甚至可以微調曲線來調整烘焙節奏,避免自己手動操作失誤
不過在那之前,還是得熟悉機器,手動烘焙才行
而不是一開始就打算依賴別人的曲線,這條不行就換一條亂試一通

相反的,如果自動烘焙的結果和手動有落差
那麼自動烘焙就只能用來參考別人的烘焙節奏,思考為什麼這樣烘
最終還是得手動,想辦法讓RoR一路走得如預期

我還沒熟悉這台機器的性能
例如增減火力與增減風力的反應時間與幅度
當我看到RoR跑偏了,我該增減火力,還是增減風力
這些都還要一些實驗測試累積操作經驗
現在玩自動烘焙只是滿足一下好奇心,看看它的自動烘焙是如何控制的而已
CHUwpw

我自己只用power模式在跑自動烘培, 這樣比較好判斷生豆的品質狀況(吸熱狀況)~微調以後用在同一隻豆子上,我覺得蠻穩定的,有可能是我喝不出差異 😂另外「Durn溫度蠻重要的」

2022-10-26 21:32
bakafish

我想power模式可能受環境影響較大,例如夏天和冬天吹出來的風溫就可能不同,短期內的天氣變化不大可能就OK,Drum溫度我還想不出用途,因為只有入豆前能控制,之後都比豆溫低,我最多就是維持相同溫度入豆

2022-10-26 22:27
bakafish wrote:
Tim的曲線也是風溫(恕刪)


我大概转述一下我朋友的说法,纯热风和火机不一样,你没明白热风机的ror,热风机注重的是ror的最高值。
还有生豆的含水率,线会自动延长时间,
我朋友用tim同样的生豆可以烘出tim熟豆完全一样的风味,但是要500g测试微调,(100g一锅)

roest有标准线 肯尼亚线,洪都拉斯线等等,你根据自己的豆子,自己测试再调整优化。

比如你买74110 产地不一样,水分大,你用埃塞线去烘,他自动拉升线了,拉长时间了,因为水分多,烘豆时间长。第二把你就可以把入豆温调高,转黄再调高。

我朋友用了2年左右了,烘了700锅,70kg左右,可以按照你的需求烘出你要的味道

我根据朋友说的转述可能会有纰漏
bakafish

能使用別人曲線不是我買ROEST的原因,更不是現階段要做的事,總不能買了一支生豆就去找別人的曲線,而且ROEST的曲線庫也不大,烘焙理論我也看不少,有的信有的不信,RoR的影響我還是得自己用舌頭去確認

2022-10-26 22:21
bktangle

还是要多用,除了tim的线,还有很多标准线,用了以后按自己的情况再调整。搞清楚后,你自己做线也没问题的。我朋友说自己做线没难度的,几个关键点把握好就好

2022-10-27 11:17
在凹大的FB看到這篇滿有趣的
凹仔底烘豆人Ao zi di hong dou ren

Scott Rao一直鼓吹RoR要斜率一致
卻又說完美的烘焙與帶點瑕疵的烘焙分數差距很小

凹大在文中也舉了HB某網友的例子,用iRoast2烘出來的與大師烘的喝不出差異
風床式的熱風烘豆機,RoR根本無法套用Scott Rao的準則

所以RoR是不是走得很漂亮真的很重要嗎?
可能有的人喝得出,有的人喝不出
而喝得出的人,對瑕疵的接受度,恐怕也是因人而異
一般人不是在做專業評分,對某個瑕疵味道或口感剛好很感冒,評價可能就會很低
bakafish wrote:
在凹大的FB看到這篇(恕刪)


纯热风机的优点是果香丰富,不会有火机的烟感。朋友烘了70kg都摸透,好喝是唯一标准。另外让我们一个朋友拿了烘豆赛冠军的朋友喝了评价了完全没问题。

现在朋友就在等roest的p2000上市换成这台,roest 100g一锅确实小了点,烘1kg要好久
bakafish

有煙感是操作不當,或是機器的風管安裝不當,是人為的失誤而不是機器的問題,純熱風因為抽風強自然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

2022-10-27 16:39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