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Kalita 101 以 Tetsu Kasuya 四六沖法 沖淺焙咖啡


C.Y.Lin3635 wrote:
嗨各位好,我是手沖...(恕刪)


如果不打算直接買 Tetsu Kasuya V60,建議您買顆巴哈 G102 或 101 來試試。 Tetsu Kasuya 四六沖法,其實非常類似田口護老師的手沖法。 這類的手法個人認為要配合濾杯及豆性(烘豆)效果才會好,不是每一種濾杯或豆子都合適。
BBdog3388 wrote:



如果不打算直接...(恕刪)



請問 Kalita 101 和 wave 是否有一樣數據明確的沖法呢?
C.Y.Lin3635 wrote:
請問 Kalita...(恕刪)


Kalita 101、102 都不是針對某個手沖法設計的。濾杯依我的了解V60 T.K. 版是針對四六法設計,巴哈G101/102 是配合田口護老師的手沖法設計,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但個人認為像46這種手沖法都是選手為了比賽針對某種特烘豆、選特別適合的濾杯,為了比賽研究出來的特定手沖法。個人不認為適合一般的市售豆。

Kalita 102 我也有,我自己並不愛用。您用Kalita 102 搭46法我猜粹取應該會偏濃,過粹的機率應該頗高。。。


BBdog3388 wrote:
個人認為像46這種手沖法都是選手為了比賽針對某種特烘豆、選特別適合的濾杯,為了比賽研究出來的特定手沖法。個人不認為適合一般的市售豆...(恕刪)

一點也不會
我反而覺得這個沖法很適合日常使用
因為這個手法把注水分成數段,不必從頭到尾注水很穩,執壺時間短也有利於增加穩定性
而且把控制濃度和萃取率的原理簡化成簡單的手法,例如改變一二次注水量比例,注水次數等
基礎原理並非因比賽豆而存在,所以沒有不能對應市售豆的問題
把原理簡化成手法後反而像是速成版的手沖功夫
對於不想練功,不想補充濃度與萃取率的相關知識,只想立竿見影看到效果的人來說很方便


BBdog3388 wrote:
用Kalita 102 搭46法我猜粹取應該會偏濃,過粹的機率應該頗高...(恕刪)

偏濃與過萃的原因在哪? 了解它並修正它,四六沖法也不是死的
C.Y.Lin3635 wrote:
請問我可以如何調整沖法呢?

不過整體而言,咖啡比我以往隨意沖的好很多!
香味更明顯,口味更濃郁,
而且我很愛手沖加牛奶,比單喝更加分!...(恕刪)


粹得好的咖啡您絕對不會捨得拿來沖牛奶。

個人看法,如果要玩46您要先做的不是調整沖法而是"先買一顆V60濾杯"! 46個人認為本來就是比較濃萃取的手法,您手上的K101跟Wave也是濃萃取偏向設計的濾杯,粹出來的黑咖啡當然會是濃到勾牛奶比單喝好. 還是建議您先去買一隻新款標準型的V60-02B 再說...

101/Wave方面,您的101我會建議您使用小豆老師的三段粗細不斷水法或田口護老師的多次斷水法,應該會比46法適合很多。這兩個手法都有您想要的標準流程,對新手應該較易上手掌握來萃出不錯的黑咖啡。個人認為這兩個手法、也比較適合市售豆跟用在不同的濾杯。

Wave 我也有,這隻濾杯基本上只要燜蒸後的手沖過程不要讓水流乾,粹出的咖啡品質都很穩定,但也沒啥特色....
BBdog3388 wrote:
46個人認為本來就是比較濃萃取的手法...(恕刪)

真的沒有本來就怎樣這種事
四六沖法為什麼說要用粗粉?
小豆大為什麼在影片中說他的豆子要用細粉,比砂糖還要細一半?
BBdog3388 wrote:粹得好的咖啡您絕對...(恕刪)

好多人也都跟我這樣說過,好咖啡應該不捨得加牛奶的。

我為了體驗好的手沖咖啡,常常到外面店家買手沖,
一半單喝一半加奶,一杯咖啡兩種風味!
一方面喜歡單喝感受到的酸甜感,另一方面又喜歡加奶後的滑順香甜,
根本無法抉擇哪種好 XD

但我很確定我不喜歡直接買「拿鐵」,製作拿鐵的 espresso 對我來說太苦太濃了,
就算加了鮮奶還是不喜歡,沒有咖啡的水果香甜味。

上次在咖啡展買了「日出印象」的耶加雪非雪冽圖豆子,驚為天人!檸檬香太濃太厲害了!
但還是實驗性地加了一半鮮奶,結果把咖啡原本的苦味壓掉,凸顯了水果的香甜味。

不過也有可能是我自己沖得不夠好,把苦味也沖出來了 ... 這應該就是過萃吧。
濃一點的手沖 + 鮮奶真的很好喝耶,有果香酸香、又有鮮奶的滑順香甜,
有人喜歡這味嗎?XDDD
BBdog3388 wrote:
粹得好的咖啡您絕對...(恕刪)


bakafish wrote:
真的沒有本來就怎樣...(恕刪)



同意砸魚大的說法 46本來就不是萃濃
1:15水粉比 粗研磨 這樣叫萃濃我也是認了



萃得好的咖啡為什麼不能加牛奶
用濃萃取Bypass牛奶不行嗎!? 不是加牛奶的咖啡就是爛咖啡

不然各店SO1+1是在玩假的!?
還有山田就有濃萃Bypass牛奶的產品



再來 濾杯要回歸到它的特性本質 濾杯沒那麼神
先天流的慢 就降萃取率
先天流得快 就拉高萃取率

僅此而已 手法參數看個人調整



另外一提
你知道粕谷哲對於創造出46沖法的初衷是什麼嗎?

他說 : 是為了讓大家都可以簡單沖出一杯好咖啡






C.Y.Lin3635 wrote:
好多人也都跟我這樣...(恕刪)


那是你沒去專門店阿...

淺烘SO出杯的店多的是
做出來的SO拿鐵味道厚實度肯定贏過手沖拿鐵
也不會苦



(這是我借朋友機器玩的 奶泡發不夠好)



另外 過萃不代表濃 只代表可能煮壞了
要濃 就降水粉比 拉高萃取率
Bypass牛奶


我自己煮冰手沖就改1:9水粉比
去尾段所以粗細不改 時間不改
下座加冰塊120g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bakafish wrote:一點也不會我反而覺...(恕刪)

今天我也自己拍了使用 kalita 101 搭配四六法的沖煮過程,
原本拍影片是想分享給各位前輩看看是否有建議,
但自己看了影片發片我注水的位置不太一致,
跟其他人比起來好像有點混亂。
而且最後一次大水注沖得太開心直接超標到 270g 了哈哈哈 XD

 

這次預計的水量是 40 60 50 50 50 時間間隔 45s,
要看注水的位置還要注意水量真的好難啊!
不過這次修正過後真的沒有淹水了!

我這次用 blue bottle 的中焙豆 three africas,
喝起來有明顯的酸感、有聞到花香,但沒有明顯的果香,
咖啡渣居然有甜甜的焦糖香,第一次聞到耶!
覺得手沖技術大躍進(非常容易滿足 XDD)
C.Y.Lin3635 wrote:
今天我也自己拍了使...(恕刪)


可以考慮敗家換壺 有小翻嘴出水穩定度比較高

46沖法 也不能用太細的翻嘴/斜口鵝頸壺
(如Kalita 900POT)



至於風味 這點會有很大關係在於磨豆機
以及你的用水 沖煮環境

畢竟風味是店家以店家設備測出來的 僅供參考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