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Kamira心得分享


we543543 wrote:
復刻的atomic也要一萬多


由we大提供的訊息來看,應該稱不上原創發明,Kamira只是改良設計。

查了一下,目前有在銷售的復刻atomic,以前叫OTTO,現在改名叫Little Guy,是澳洲產品,但是沒有看到在美國Amazon上賣,在澳洲官網的售價是699澳幣,大約合台幣一萬五、六千元;它煮咖啡的原理跟Kamira是一樣的,但是多了打奶泡的蒸氣棒,網上查它的壓力也跟Kamira一樣,大約是3 Bars,造型是要比Kamira漂亮,不過我不是視覺系的,覺得也貴太多了吧。

看到這次討論串中其他用戶形容Kamira煮出的咖啡,多用”滑順”、”順口”等來形容,我想這或許就是老外所說的”Creamy”,我自己是覺得Kamira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萃取咖啡中油脂的能力!一般更高壓力的各種espresso機,從新鮮的咖啡豆中能壓出泡沫很細的crema,而這種crema主要來自新鮮咖啡豆中殘留的二氧化碳,但是它也消散的很快,而Kamira卻能從即使不那麼新鮮的豆子中,逐漸煮出由小到大的crema泡沫,而這些crema中的一部分,反而能夠停留在咖啡上數個小時之久,並且喝起來是油脂很多的口感(Kamira的現有用戶都可以實驗看看!)!就像前面一個用戶所說的,用Kamira作卡布奇諾,打奶泡的動作都省了,因為那泡沫,就像奶泡,而且喝起來就感覺油脂很豐富。

我也對其他用戶使用Kamira的一些方法,提出一些個人看法:


a12266955 wrote:
心得說完說缺點,使用後清洗比摩卡壺麻煩一點,裡面殘餘水分要處理乾淨,我在洗完後還會拿去爐上加熱把殘水煮掉,這方面不知道其他人會怎麼處理


我自己覺得”洗完後還會拿去爐上加熱把殘水煮掉”是一個多餘的動作,第一,Kamira是全不鏽鋼,不會生鏽,如果有殘水,因為煮沸過,所以也不會有衛生的問題,除非許久不用!第二,因為每次煮咖啡之前,反正都要預熱,所以即使有上一次煮咖啡還有留下來的殘水,為怕影響味道,也可以透過預熱步驟處理掉,所以我看原廠的使用手冊及原廠YouTube影片都沒有說要做這個動作。


Louis Feng wrote:
煮完咖啡卸下手把後,倒著拿彎管用水沖一下沖煮口,順便把彎管出口墊圈用手指挖出清洗,花不到一分鐘就清好了.


我自己在煮完後清潔的動作跟Louis大很像,因為Kamira很輕,所以很容易就可以拿它在水龍頭底下沖水,只是我不是倒著拿,我是將Kamira平著拿,讓水可以從卡濾杯把手的切割處(兩面都有)沖入彎管出口內,再用手指撥一下,而且我會先把閥門關起來,避免在沖彎管出口時,將咖啡渣沖入彎管及壺中!另外我也不會將墊圈拿起來,因為我看過幾次,墊圈下都不會蓄積咖啡渣,只要測沖一下彎管出口就乾淨了,所以我用的整個清潔時間應該更短。



另外還有一個心得分享一下,剛開始用的時候,常常在預熱時從爐中噴出的水會混有咖啡粉,後來仔細看了賣家提供的使用秘笈,才知道預熱完要先加水,再旋上裝了咖啡粉的濾杯把手,而不能先旋上濾杯把手,再加水,因為當Kamira還是很熱的時候,如果從水槽加水進入加熱爐,會產生吸力而從彎管將咖啡粉從濾杯吸入,我改了這個動作後,以後預熱時出的水,都非常乾淨,都不會再殘留咖啡渣了。
boarhunter wrote:
Kamira卻能從即使不那麼新鮮的豆子中,逐漸煮出由小到大的crema泡沫,而這些crema中的一部分,反而能夠停留在咖啡上數個小時之久,並且喝起來是油脂很多的口感(Kamira的現有用戶都可以實驗看看!)!就像前面一個用戶所說的,用Kamira作卡布奇諾,打奶泡的動作都省了,因為那泡沫,就像奶泡...(恕刪)

應該是誤解

第一,Kamira的萃取量很少,所以crema看起來多
而這些crema其實主要都是氣泡,不是真正的crema,因為空氣的關係才讓它看起來更多
能持久主要還是因為Kamira萃取量少,咖啡濃度高,再加上氣泡大,所以才不易消散

第二,綿密的奶泡根本看不到氣泡,這個距離綿密還差很遠
卡布或拿鐵的奶泡必需跟咖啡均勻混合,才會創造出好的口感
加奶到咖啡裡,然後上面再舖上一層打的又粗又厚的奶泡,這絕對不會是好喝的拿鐵或卡布

咖啡這種東西,通常萃取到越後段雜味會越多
所謂的滑順、順口,是因為萃取量少,萃取率高不起來,後段的味道會較少
這歸功於Kamira的設計者,在設計時就想好這點了
感覺油脂豐富,也是因為比例的關係,並不是Kamira特別能將油脂逼出來
用摩卡壺或義式機,做相用粉水比的話,應該都能做出一樣或更好的結果

bakafish wrote:
應該是誤解
第一,Kamira的萃取量很少,所以crema看起來多
而這些crema其實主要都是氣泡,不是真正的crema,因為空氣的關係才讓它看起來更多
能持久主要還是因為Kamira萃取量少,咖啡濃度高,再加上氣泡大,所以才不易消散
第二,綿密的奶泡根本看不到氣泡,這個距離綿密還差很遠
卡布或拿鐵的奶泡必需跟咖啡均勻混合,才會創造出好的口感
加奶到咖啡裡,然後上面再舖上一層打的又粗又厚的奶泡,這絕對不會是好喝的拿鐵或卡布
咖啡這種東西,通常萃取到越後段雜味會越多
所謂的滑順、順口,是因為萃取量少,萃取率高不起來,後段的味道會較少
這歸功於Kamira的設計者,在設計時就想好這點了




特別上 youtube 找了影片看

真正咖啡液只有前幾秒鐘
後面就開始狂擠泡泡
而且幾乎每個影片過程都差不多 (頂多差在關火的時間造成後續"萃取"沒那麼長)

當然啦以某些定義來說,快速萃取就是 espresso
但器材技術跟咖啡研究演變至今
espresso 絕對至少要控制到幾點產出的成品才能算是

這一台的咖啡成品...


bakafish wrote:
應該是誤解...(恕刪)


魚大是專家,我沒有資格跟您爭論一些咖啡的專業,而我知道以一般對espresso的定義來說,壓力要到至少8,9 Bar,再加上很高的粉水比,才稱得上是espresso(義式濃縮),我自己以前在家也用義式機,外面用營業機作出的espresso所調製出來的拿鐵或卡布我也喝了不少,但是自從我用了Kamira後,我大概已經回不去喝那種咖啡了!因為用Kamira所調出的拿鐵或卡布,喝起就是更滑順及更Creamy的感覺,我有的疑問是:

您說:”Kamira萃取量少,咖啡濃度高,再加上氣泡大,所以才不易消散”,以Kamira來說,兩杯份(原廠建議用60 c.c.),大約使用13-15克的粉量,真正出來的咖啡量約接近50 c.c.,應該也沒有比一般義式機更濃,Kamira煮出來的氣泡,前段都是很細的氣泡(跟半自動義式機的Crema差不多粗細),後段(到咖啡快出盡前)才比較粗,我以前用摩卡壺,出來氣泡也很大,但馬上就會消散,而Kamira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Crema久久不散,而且咖啡喝起來有非常多脂的口感,讓我懷疑它的Crema可能有不同的組成物質,而非只是空氣或是二氧化碳;而您也應該有看到論壇其他用過摩卡壺的Kamira用戶對兩者口感的比較,我就不再贅言。

您說:”卡布或拿鐵的奶泡必需跟咖啡均勻混合,才會創造出好的口感”,我甚同意,但您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說: 我自己用Kamira煮咖啡,再加牛奶(不打奶泡),在用湯匙將咖啡跟牛奶調和後,還是會有Kamira煮出咖啡的泡沫留在上層,它整個喝起來的感覺,是比我們加了奶泡調勻的拿鐵或卡布,有更Creamy的感覺。

或許不同的咖啡製作方式,各有其風味,每個人也有各自的喜好,不一定有優劣高下之分!但比較Kamira及義式機調出來的拿鐵或卡布,我自己是對是否真的需要有那麼高的壓力,才能作出夠格的espresso(當然這又回到espresso本身定義的問題了!),再用它調出好喝的拿鐵或卡布,尤其是有更Creamy口感的拿鐵或卡布,感到懷疑!
boarhunter wrote:
我知道以一般對espresso的定義來說,壓力要到至少8,9 Bar,再加上很高的粉水比,才稱得上是espresso(義式濃縮)

如果不看義大利對espresso的定義和ISO
espresso的粉水比並不高,通常是1:2(但很多會做超過,然而豆子並不適合,導致口感不佳)
也沒有限制至少8,9 bar
除了espresso以外,還有ristretto,我覺得這個會比較像kamira做出來的


boarhunter wrote:
以Kamira來說,兩杯份(原廠建議用60 c.c.),大約使用13-15克的粉量,真正出來的咖啡量約接近50 c.c....(恕刪)

借用樓主的圖,怎麼看也沒有50ml

60cc總水量,先減掉汽化為蒸氣產生壓力的水量,再減掉粉餅裡含的水量
最後再減掉沖煮完後剩餘的水量,不會有50ml
從圖中也可以看到,細緻的crema只有薄薄的一層,大約只有全部厚度的三分之一


boarhunter wrote:
我以前用摩卡壺,出來氣泡也很大,但馬上就會消散...(恕刪)

因為一般人用摩卡壺萃取的量都很多,咖啡濃度低
還有摩卡壺畢竟咖啡流出的方式不同,泡沫更粗
kamira的把手和濾杯一體式,相當於加壓濾杯的設計
也把咖啡液出口限制到遠較摩卡壺小


boarhunter wrote:
我懷疑它的Crema可能有不同的組成物質,而非只是空氣或是二氧化碳...(恕刪)

crema本來就不是只有空氣,應該是油脂和空氣混和,在壓力下乳化而成
要做到這個乳化作用,其實3 bar就很夠了
所以kamira是可以做出crema的,網路上也可以找得到有人做出非常漂亮的crema
持久的關鍵因素還是如之前所說,是液體的濃度(還有豆子本身)
我應該換個名稱,應該叫它流動性,以免跟咖啡的濃度(TDS)搞混
就像espresso加熱水的美式咖啡
本來一杯好好的espresso,加了熱水進去,crema就變很稀,然後一下子就不見


boarhunter wrote:
您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說: 我自己用Kamira煮咖啡,再加牛奶(不打奶泡),在用湯匙將咖啡跟牛奶調和後,還是會有Kamira煮出咖啡的泡沫留在上層,它整個喝起來的感覺,是比我們加了奶泡調勻的拿鐵或卡布,有更Creamy的感覺...(恕刪)

我沒有誤會喔
我前面有說,好的拿鐵或卡布,是要混和打好的奶泡,而不是只加牛奶,上面舖一層奶泡
這兩種喝起來的口感是截然不同的
而奶泡打的好不好更是至關重要
很多人要學拉花,光是打奶泡這關就卡很久
kamira的泡沫也許油脂較豐富,入口時感受到的滑順感比奶泡更好,這點我沒意見
不過浮在上頭的是泡沫也好,crema也好,奶泡也好
終究舌頭還是會碰到咖啡本身不是嗎
混和綿密奶泡的咖啡,與直接加入牛奶的咖啡,差別很大


boarhunter wrote:
我自己是對是否真的需要有那麼高的壓力,才能作出夠格的espresso...(恕刪)

我其實不是要論什麼是夠格的,或者正確的espresso
不管什麼咖啡,只要喜歡就行了
我只是覺得kamira可能是因為價格進入門檻低,而且很容易使用,大家對咖啡的研究就沒有那麼深
從之前的那棟樓看到這棟,我發現有許多人對espresso有誤解,尤其對粉水比這部份似乎都不太注意
對於器材(包括摩卡壺,義式咖啡機等)的原理也不是那麼熟悉
能怎麼玩,做到什麼程度,自然就沒有那麼深入

咖啡煮法有很多種,但有很多基本的原理原則其實都相同
Kamira能做到的,其他器材即使做不出一模一樣,也不至於會天差地遠
端看懂不懂那些原理原則,以及對器材的熟悉度
而義式半自動咖啡機可以做到的,kamira未必做得到
(指機器的能力,非做出來咖啡之優劣,能力強則可玩性大,好不好喝則要看會不會用)
不要因為沒有喝過好喝的espresso或拿鐵卡布,就認為義式咖啡機做出來的就一定是那個樣子
如果覺得義式半自動咖啡機太貴,上手太難
與之相比,kamira經濟實惠,簡單易用又好喝
捨義式咖啡機而入kamira,當然也是沒問題
只是我會覺得很可惜,尤其手上有拉霸機或flair這類自由度很高的機器的話
boarhunter wrote:
但比較Kamira及義式機調出來的拿鐵或卡布,我自己是對是否真的需要有那麼高的壓力,才能作出夠格的espresso(當然這又回到espresso本身定義的問題了!),再用它調出好喝的拿鐵或卡布,尤其是有更Creamy口感的拿鐵或卡布,感到懷疑!

夠格的espresso和卡布
我覺得只有義大利才真夠格
這兩樣人家是有認證規範限制作法
在覺台灣喝到的都是假卡布居多
當然不討論夠格的話
你覺得好喝就好了
因為離夠格真的差很遠

還有泡沫的話美式咖啡用雪克杯搖一搖
或煮好的咖啡加入氣泡水
也有泡沫
只說白賊七是最會白賊的代表人物,就被刪文了...所以管理員認為正宗最會白賊的人是?...
感覺是來傳教不是來討論的。很通行,有國際標準規範的東西都自己重新定義,這樣旁人無從討論起,只有接受新教義或不接受。
樓主的使用心得很不錯 我看了兩三遍了
咖啡本來就是隨個人喜好 多喝幾杯才是王道
不管用甚麼設備 自己煮的最好喝 期望樓主有其他咖啡文可以分享
我是業餘的咖啡喜愛者, 從買生豆;炒豆;磨咖啡粉,到煮咖啡所使用的器具,喜歡用手工不喜歡用機器。炒豆用陶鍋,磨豆用手搖,惟獨找不到好用的手工義式咖啡機,最後在找的過程中看到kamira ,抱著嚐式的心態買來試看看。想不到一試就很滿意,對我來說可以煮不同的單品咖啡,每天早上都很滿足。無法用專業術語形容,但真的很安慰我早晨的心。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