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有人用過 Handground 精準手搖磨豆機嗎?

范代九郎 wrote:
這種陶瓷刀盤,魚大好像有提過會有中心不正的問題...(恕刪)

不是陶瓷刀盤的問題,主要還是在於磨豆機本身的構造,還有因應構造的加工製造方法
錐刀很難真正完全同心啦,所以錐刀的粗細度比起平刀會差異比較大
而且錐刀越大還可能偏越多,磨手沖會發現大小顆粒差異挺大的
所以有一點偏沒關係,不要偏太多就好
我之前有一支GSI Java Mill,很不幸的就是偏滿多的但也有人買到狀況不錯的
這就是看製造商對品質要求的程度囉
就我而言, 只要不是鑄造出來的錐刀, 無論是陶瓷或是NC機台加工出來的錐刀, 它們的同心度都足夠了, 應該在0.05 mm 以內(要達到"真正同心"也可以, 不過代價很高, 除非是特殊需求才會這樣製作),可別說這個精度不夠,沒有儀錶及超過100 rpm以上轉速運轉檢視, 你會看得出來才怪.

會偏純粹是因為磨豆時的側向力造成(豆子硬度愈大側向力愈大), 同樣的側向力, 刀盤愈大愈明顯.

HandGround 這支磨豆機有針對這一點有作改善, 所以在Amazon(昨天抽空上去看的)一般評價還不錯

https://www.amazon.com/Handground-Precision-Coffee-Grinder-Ceramic/dp/B01GQVFCLS

只是除非構造上有更新, 再好的錐刀碰到夠硬的豆子,...那根轉軸該轉彎還是要轉彎
kmirdc wrote:
就我而言, 只要不...(恕刪)

同心度的問題不在刀盤,而是磨豆機的機身
內外刀盤是兩個組件,要如何把它們組裝在一個機身裡盡可能做到同心
中軸的加工品質,軸承,還有內刀盤與中軸的結合,在這裡犯錯也會是悲劇
前面提過的設計、加工製造、廠商對品質的態度,還有材質,都會有影響
德國的COMANDANTE C40在MK3版本上市之前就是在這點破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hM5EdZySc
我覺得只要不是像上面影片那樣,空轉時肉眼就看得出偏擺
或者靜止時內外刀盤間距肉眼看起來沒有一處較大,另一處較小的情形,就可以算是做的不差

Handground除了在粗細度的調節上有獨到的設計之外,上蓋的設計也不錯,直立搖把也很好
但是提到對抗側向力,中軸的固定方式相較市面上其他高階手磨就沒什麼特別
材質是塑膠,刀盤是鈍刀,相同的側向力對它的影響可能比其他高階手磨要來的大
還是那句話,別拿它挑戰超硬豆比較好

至於Amazon上的評價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Hario、Porlex那些也都是四星以上的
魚大, 剛好看到你的疑問(雖然你刪掉了), 還是回覆一下
1.塑膠件能承受的側向力?
這必需知道材料是什麼和中軸的一些資料. 不過我們可以假設使用是 PP(抗拉強度:330 kg/cm2), 接觸長度 15 mm, 膠件內外徑相差 6 mm, 中軸軸徑 8 mm 那可以承受的側向力是

就剪斷考慮 (6/10/2)*(15/10)*330 = 148.5 kg, 安全係數取 1 (實際上沒這麼小)的情形

就承受面壓來考慮 (15/10)*(8/10)*330 =396 Kg, 同樣安全係數如上所述(因肉厚只有 3 mm, 實際上會小很多)

但這是最簡化, 線性的考慮, 它有三支加強肋, 得再考慮它們的效果, 所以得用 3維, 非線性的方式來計算( 因為得計算單點的力量和彎矩). 這裡就省略了

上面的數值就算安全係數取 10, 都還有 14.8 Kg, 這也是那些便宜的陶瓷手磨, 你再怎麼嫌棄粒度不均勻, 它的塑膠件都不太有事. 但這並不表示它在受力時不會跟著搖晃

2.Handground 的改善
我不想當鍵盤手, 但是先前魚大提供的影片, 那個頂住中軸作上下昇降的塑件中心是黃色的, 依我的經驗, 應該是銅襯, 於是到官網看到下列這一句話

The axle is mounted on metal bushings in three locations to keep it stable while grinding and eliminate burr wobble.

材質確定是金屬(至於是什麼, 得問原作者或工廠了). 所以磨豆時的側向力是由這三個金屬的襯套來承受(可能主要是 2 個來承受, 沒東西, 不清楚),塑膠件承受的是整個面的力量, 而不是線或點的力量, 這對中軸的穩定度會有助益的
至於幫到多少, 得請擁有的大大們分享心得. 所以回到設計的本業, 我個人覺得這點至少有作到了

至於超硬豆, 我沒機會磨到, 但也覺得應該有困難, 因為先前我拆一組刀盤下來, 組一支同心度 0.02 mm 的磨豆機構時, 調到錐刀和刀盤最近的狀況, 手勁一催, 只聽到一聲啪, 錐刀破劣....
kmirdc wrote:
這也是那些便宜的陶瓷手磨, 你再怎麼嫌棄粒度不均勻, 它的塑膠件都不太有事...(恕刪)

那些便宜的手磨可不是沒事,用壞過的人挺多的,例如#13的RR大
Baratza也宣稱他們的電磨塑膠件強度可比金屬,結果Preciso也是故障斷裂事故頗多

The axle is mounted on metal bushings in three locations to keep it stable while grinding and eliminate burr wobble.
這句話是說,中軸用金屬bushing套著,可沒說其他零件是金屬
bushing是裝在塑膠件裡,實際承受側向力、負責穩定中軸的還是塑膠件
金屬bushing只是對抗金屬中軸磨擦

Handground在中軸支架上的改善,是相對於那些低價手磨
但是在高階手磨上顯的普通
材質是弱項,不過也是反映了價格(美金原價)
能在相同價格帶做的比它好的,大概就只有匿名和泰摩栗子吧
Handground看來是在使用性上做出區隔
其他高階手磨如Helor 101,Kinu M47,made by knock,Comandante,LIDO,Rosco,
都不是在相同價格帶
對哦, RR 大壞了三台, 我壞了一台(因為磨出來的豆子都對我笑, 一氣之下, 就給它@#$%), 多謝魚大的提醒
只不過我提的說明只是簡易的計算供參考, 我那一台要不是豆子對我笑, 那一台搞不好還加減用到現在.因為已經比另外一台古典手輪磨豆機(便宜貨)結構上好很多了

匿名和泰摩栗子,Helor 101,Kinu M47, 不知是我功力太淺還是怎樣, 應力分析起來主結構模式都差不多, 不過攜帶性比Handground 好很多, Amazon 上有些不好的評語是---它太大不好攜帶...
高階手磨的中軸結構目前大致上就是這樣了,看起來每家都差不多
除了像LIDO在內刀盤底下再加一個固定點,大概也玩不出什麼新花樣
所以比材質,比加工,比拆裝清理的難易度,比組裝時是否需要再校正刀盤位置,比使用性
就算是類似的結構,材質有差,加工方式有差,精準度與強度就有差
使用性包括可攜性,容量,粗細調節,適用的沖煮法,是否容易抓握,是否省力等等
各取所需吧
有的人要手磨是為了不佔空間,而不是要帶著走,所以嫌小手磨一次只能磨20g太少
相反的,常往野外跑又想在野外喝現磨咖啡的人,就會嫌體積大的不好帶
大家的回文越來越專業...
可以直接簡單的請問有經驗前輩們,如果是匿名者與Handground這台,各位會選哪台呢?
目前用的是Porlex...但磨出來的粉粗細越來越不均勻...
謝謝
我自己個人擁有 匿名2單品、意式各一個,另外還擁有小郵筒磨豆機
先前同事買了這個精準手搖磨豆機,曾經好奇借來玩了幾次,
個人感覺,相對匿名來說Handground 非常難用以及費力,
就我個人的感覺,他甚至比小郵筒還難用,
然後磨出來的咖啡粉風味,個人也不覺得有特別驚艷








各位大大你們的Handgroundu有發生這樣的問題嗎?上蓋軸承的地方銅檔片磨損出現間隙
兩個齒輪無法緊密磨合,反應後Handground公司寄了一組新的上蓋來,照片是拆開上蓋後的對照圖
我使用的Handground除了上蓋更換過,壓克力豆倉的螺絲腳也斷過也是寄了個新品來過來
都是正常使用無外力或動力機械驅動,似乎在我手上損壞率很高,Handground的售後服務真的很棒
反應後立刻將備品寄過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