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有拉花的拿鐵 如何讓咖啡味重一點?

giobling wrote:
痾~~~~~~~~...(恕刪)


其實 拿鐵也是有他的風味存在

不是拿鐵就隨便阿


什麼豆子 搭配哪種牛奶
濃縮萃取狀況
跟牛奶比例 以及牛奶的溫度選擇
兩者混合的狀況


一杯好喝的拿鐵 沒那麼簡單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沒錯,不要以為拿鐵還是美式咖啡就喝不出差異,那個好壞差異可大了
有些咖啡廳的濃縮跟奶的比例到 1:7, 1:8都有

他們只是喝不習慣奶味那麼重而已吧


找個180cc的杯子吧





4.豆子用12-14克

我自己喝的:
12克的豆子+200ml的牛奶打泡,
直接用300ml拉花杯接咖啡

ps:練了10來天,終於出來一杯有圖案的了= =

如果用180ml的咖啡杯 裝30ml的espresso
那我牛奶要裝多少下去打奶泡?
我拉花杯是350ml
是要裝175下去打 然候倒完讓牛奶還有剩這樣嗎?
大概100出頭的牛奶去打?

pain_tim wrote:
小型機跟大型半自動的萃取壓力相差太多...(恕刪)

這是我最近在版上第二次看到有人這麼說
到底這說法哪來的?
而且兩位還不約而同使用了大型半自動這個名詞
兩位是同一個教育體系出來的嗎? 還是同公司的同事?
什麼是大型半自動? 是指商用級嗎? 那什麼是小型半自動? 家用級嗎? 差別在哪?
為什麼是跟大型半自動比? 意思是小型半自動的壓力大小和大型的不一樣? 差別在哪?


回到樓主的問題
8.5g萃取30cc,加入175ml鮮奶,給家人喝都覺得咖啡味淡
想當然應該改變咖啡和奶的比例
增加咖啡量或減少奶量,或兩者一起

要增加咖啡量,只增加水量是不行的,因為越到後面萃取出來的咖啡液會越淡,沒有實質幫助
必需增加粉量,或者是做兩份
以240ml的杯子來說,應該是做兩份比較適合,一份的水量倒不必一定要30ml
一般我是建議espresso的重量是粉重的兩倍即可,這樣兩份也不會到60ml
180ml奶打完奶泡一定超過180ml,加60ml咖啡就超過240ml了

如果改用小杯子,杯口直徑會比較小,也就是用來畫圖的畫布會變小
就沒辦法做太複雜的圖,或者太多層的紋路
不過看起來樓主現階段的問題並不在這裡,做葉子和愛心,180ml是OK的

我個人喜歡的比例是用14~16g粉(看豆子/烘焙度而定),做兩倍粉重的espresso
用350cc鋼杯倒約120cc,打到比半杯略少一點,奶泡倒完剛好180ml的杯子倒滿
smite wrote:
如果用180ml的...(恕刪)


30mlEspresso的話 粗估可以抓150左右的奶下去發
看Espresso的量 加上牛奶差不多等於杯子大小
(要拉花別把奶量抓死 最後收尾容易出包)

拉完殘奶15~30g以內算OK
(家用的話殘奶就喝掉吧)

太多的話就減少奶量
反之亦然



牛奶量抓太剛好 會不好拉
奶抓太多 會浪費
(按照賽制來算會扣分)



可以按照樓上專業砸魚大的說法煮濃縮看看
粉 : 濃縮量 = 1:2
還蠻多營業店家這麼煮

秒數的部分建議在20~29都算是OK的
29~35也是可以 如果喜歡後段風味
但商場深焙豆的話 我想可能抓20~25附近比較恰當..
太快=太粗
太慢=太細

小的路人倒是沒煮到1:2
18g萃35內 35以後要看豆子狀況...
23~27秒不定 也是看豆子狀況


(但路人沒用過全自動 所以不清楚他的可調整性是不是有這麼多)







建議以自己個人喜好來調整濃縮的風味
先煮出比較正常的濃縮 再做小份量實驗對牛奶的比例
30ml濃縮 可以分五份去實驗
舉例來說像是以下這樣

濃縮 + 牛奶
6 + 26
6 + 28
6 + 30
6 + 32
6 + 34

去抓自己喜歡的比例來喝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red602kkk wrote:
4.豆子用12-14...(恕刪)


建議您可以試試看

杯把朝自己 奶缸嘴傾注方向跟杯把呈垂直
如果是愛心建議可以落點在中間的部分


均勻混合四成滿 之後貼近杯壁往中間傾倒
混合可以動作大一點 但注奶量算中偏細
(混合過慢過細會讓使奶泡 牛奶 濃縮不均勻混合 做圖時表面流動性會變差)

做圖時以愛心為例 建議中偏大流量傾注一點
一邊傾注一邊回正 八九成滿往斜前拉高收尾就可以了


比較需要注意的一些是
拉花之前要搖晃奶缸 讓奶泡呈現亮面

以及過程不能中斷 一連貫動作完成
不然咖啡表層奶泡硬掉 那就無解了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建議沒屋頂拍賣找 品質差很多

我之前也是好事多 但是沒有比較好


找那種網拍生意好的 因為豆新鮮品質都有一定的程度

還有 如果你是要喝拿鐵 買他們的調和豆 一磅300以內

bakafish wrote:
這是我最近在版上第...(恕刪)


就像重型機車 跟輕型機車 我也不知道這名詞是誰發明的 不都是摩托車嗎??

我之所以會說"小型全自動"的萃取壓力 無法跟"大型半自動"相比的原因
是因為我覺得全自動的bar數 是從抽水幫浦那裏開始計算的 實際沖到咖啡粉的地方 應該不足9bar了

這裡是討論區 不是什麼學術研究中心 大家把知道的 跟實作的經驗說出來而已 不需要在那裏質問東質問西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