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afish wrote:不然就看看我兩週後到...(恕刪) 剛看到網站上的重量,再把自己virus抓來秤,Lido2 1590g/made by knock 851g/virus 632g/GSI JavaMill 263g希望GSI javamill能有好的表現,真的很輕便。話說b大您沒心動到想弄隻made by knock玩玩嗎?目前都沒搜到這隻華文分享。
cake0715 wrote:希望GSI javamill能有好的表現,真的很輕便。話說b大您沒心動到想弄隻made by knock玩玩嗎?...(恕刪) 它的手搖柄還可以反裝方便攜帶GSI Outdoors是一家專門製作戶外用具的公司我在2/6訂了兩支hausgrind排在第3梯次,本來預期3月可以拿到但是一直delay,而且都沒有主動通知,更新消息都只發在FB,而且常常是delay之後才發到昨天才收到一封email說下週末開始組裝第3梯次,到時才會寄信要求付款然後大概再過7~10天寄出就算不再delay,到手最快也要到4月中下了
不知大家在粗細固定後,搖桿還能不能上提(內磨盤上下移動),我覺得這個移動的程度會影響顆粒的均勻度!再來接粉的玻璃杯太大,不知市面上有沒有小一點的玻璃罐,剛好可鎖上的!再來底部空間似乎太大,很容易留粉,ROSCO就整個是平的!1569g真的是龐然大物!施力也不是很順!
cloudy3 wrote:不知大家在粗細固定後...(恕刪) 可以上提,它是升降內磨調粗細,大多數的手磨都是以這種方式來調節。不會影響到均勻度的,因為研磨的時候不會有上提的力的。我比較喜歡rosco的塑料杯,比較輕,也不用用得提心吊膽。
cloudy3 wrote:不知大家在粗細固定後...(恕刪) 可以上提是正常的錐刀都是以磨盤升降來控制粗細度大部份手磨都是以中軸與內磨盤升降來控制調越粗的時候,內外磨盤的上下間距就越大,中軸與內磨盤就會有上提的空間在磨豆時,手其實多少都會有些下壓的力量,所以中軸是不太可能會被拉起不過也有人覺得會被咖啡豆影響而有微量抬起,所以會加個彈簧在內磨盤上面,把磨盤往下抵緊像hausgrind就是這樣設計不過國外網友比較後覺得LIDO 2磨出來的比hausgrind更均勻而澳洲的Rosco的設計是固定中軸,以外磨盤的升降來控制粗細所以中軸上下是不會動的,徹底解決這個疑慮而且Rosco的重心在底部,磨豆時覺得很穩不像LIDO 2兩頭重,磨豆時覺得很容易搖擺,不容易持穩玩越多手磨,就會越覺得Rosco的設計非常傑出,幾乎各層面都考慮到了不過Rosco的中軸好像是用滾珠培林來固定滾珠培林原本就有些間距,不像無油或自潤軸承那樣緊密雖然可以避免中軸磨損,但也會讓中軸有些微晃動磨espresso沒有影響,磨手沖就會有影響這可能是Rosco磨手沖我覺得沒有LIDO好的原因不過Rosco開發目的本來就是只為了espressoLIDO 2玻璃粉罐的螺牙在美國是很常見的規格,可以用果醬之類的罐子取代台灣我就不知道了我是還蠻喜歡玻璃粉罐,大小我倒不在意,因為我不會帶著它跑金屬與玻璃的搭配也可以把靜電降到最低如果覺得底部殘粉有些嚴重,應該是靜電的關係可以用RDT法,在豆子上點幾滴水再磨就可以消除只要沒有靜電,磨豆機稍微拍一下或搖一搖,粉就掉下來Rosco附的是塑膠粉罐,我試過不用RDT時靜電也是很可怕粉罐一拿下來,整個底部全是粉靜電大小與天氣和豆種都有關係
Kevin2349 wrote:可以上提,它是升降內...(恕刪) 磨到比較硬的豆子或許會把它頂上來,ROSCO的就不會動,因為它內磨是固定的,他是靠升降外磨來調粗細!講到ROSCO的粉盒,這是最被我嫌的地方,我想最先壞的就是這個塑膠盒,而且很沒質感;我到手時第一個感覺是----我要做一個粉盒,我先想到的是木頭的,但螺紋(牙)是很難克服的部分!銅怕太重,鋁或不銹鋼可能是個選擇!但看到LIDO2的粉盒,就完全接受ROSCO的粉盒了!
cloudy3 wrote:我不是說靜電現象,而...(恕刪) 我知道您的意思我只是覺得那些粉搖一搖或拍一拍就會掉下來,我並不太在意真正難搞的是產生靜電的時候,即使像Rosco那樣的平面,怎麼拍也拍不下來只能用吹的或刷的,就難免會掉粉在桌上LIDO 2的筒身不是玻璃筒身與金屬件之間的確有間隙會卡些粉或皮進去,這個目前無解只有用空壓機配吹塵槍,勉強可以吹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