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Aries磨豆機開箱,第2頁同場加映Dr. Bean 83mm神山錐刀

本來想做原廠刀盤 vs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vs Dr. Bean神山錐刀
可是因為Aries換刀盤要拆機太麻煩了
既然已經拆了,就直接換刀盤吧

最右邊那個黑色的零件拿掉,就會露出刀盤


黑色是光影的關係,不是污漬
這刀盤鍍鈦鍍得滿漂亮,表面是光滑的,不像一般鍍鈦表面粗糙消光


刀盤座底部的外圈溝槽的確是卡內刀盤座用的
整個是塑膠件,但是精度做得很好,刀盤嵌入後是倒不出來的
我是從這個背面用一字起字頂刀盤邊邊,不斷換位置慢慢頂才頂出來
關於這點,我覺得Kafatek MC4可以去撞牆,那個刀盤座與外刀盤的間隙大到笑死人


取出外刀盤


旋轉外刀盤的軸承,底下有3顆螺絲,必需把軸承拿出來才能拆
軸承可能是緊配,我拿不出來,所以就拆到這裡


不繼續拆還有一個原因,請看下面兩張照片
注意上面塑膠件與下面金屬件的間,這是調到最粗時的間距


這是調到最細時的間距,已經頂到了


所以這個限位如果要改造,可能塑膠件和金屬件都要改
這工程太大,我可能也缺乏工具
所以到這裡就不拆了


接下來,有請Dr. Bean蕭大的83mm神山錐刀登場





裝上外刀盤,跟吃飯一樣簡單


但是內刀盤就好玩了
Aries的內刀盤,中心孔的鍵槽比Mazzer的大,它的插銷無法使用在Mazzer或神山刀盤
而且Aries會用到刀盤下方的圓孔,神山錐刀也沒有這個孔
所以只能死命鎖緊那個十字螺絲,利用夾緊的方式固定
由於螺絲不是反牙,不知道會不會磨一磨螺絲鬆掉
萬一鬆掉再考慮買個螺絲膠來點吧
順便一提,我覺得刀盤座下方的敲擊器應該沒有什麼作用
敲擊器在刀盤座上,自己敲自己,震動力也不足,只有吵而已


忘了說
機殼的螺絲在這裡,外圍那6個橡膠墊片挖出來就可以看到
底座也有同樣大小的4個墊片,底座要先拆


接下來怎麼拆的就怎麼裝回去

豆槽如果有什麼原因不想裝,放個磁鐵就可以搞定這個安全開關


裝了神山錐刀,馬上來試機
豆子和上次一樣,Dr. Bean E.J No.1 北歐風格特調咖啡 (中焙度)
用最細刻度磨16g,從填壓的深度來看就知道磨太細了
Rossa PG慢慢升壓到4 bar,濾杯底部還沒有出咖啡液
於是在4 bar停留超過1分鐘,終於讓整個濾杯底面佈滿咖啡液
如果不這樣做,直接升到9 bar,不是萃取不出來就是會滴油
接下來慢慢升壓到9 bar,總時間超過兩分半才萃取出32g espresso
這個細度絕對是夠用了
這杯espresso我鼓起勇氣喝下去,還真是好喝啊
甜,香,沒有雜味,沒有瑕疵

Dr. Bean刀盤的效率高,馬達若不夠力會磨不動
今天的測試,我是把進豆擋板和橡膠撥豆棒拿掉,讓它一次咬進最大量豆子
轉速調最低90 rpm
豆子一倒入就停機不運轉,但再按一次開關就磨下去了
一般磨豆機若磨到一半卡住,再從靜止啟動,因為失去慣性也一定磨不動
所以我想可能是我在開機後空轉太久才倒入豆子
倒入時機器正好啟動磨完自動自動停止的功能
所以看起來像磨不動,其實不是

但是沒有裝進豆擋板,刀盤上方會有空隙卡粉
所以下週我還是會把擋板裝回去
粗細度調到正常,測試才會準
磨很細的情況下,粗細粒徑差異會縮小
沒有雜味代表豆子烘得很好
刀盤與磨豆機的搭配表現,還是要調到正常粗細度才會知道
也許正常粗細度的粒徑差異拉大,表現就不會那麼好了
還有,Dr. Bean這個刀盤的設計理念是有很大的進給量
用擋板限制進豆,結果可能不符合Dr. Bean的設計

下週再來試試粗細度一格差幾秒
以及對比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Helor 106)的味道差異
至於原廠刀盤,就先收起來吧
哪天我有別台83mm磨豆機能裝神山錐刀再把Aries原廠刀盤裝回去

最後還是抱怨一下豆槽和上蓋的設計
由於啟動時馬達達到設定轉速有延遲
所以我不建議先倒入豆子,蓋上蓋,再啟動磨豆
但先開機再入豆,豆子很容易被打飛出來
於是倒豆子和蓋上蓋就得動作快,搞得緊張兮兮的
senna0931

不是啦魚大,這樣只是證明Dr. Bean豆子好刀盤好而已啊XDDD

2023-08-04 17:44
bakafish
bakafish 樓主

我是期待用Aries取代MC4,錐刀磨就應該是像這樣直接出粉,原廠刀盤從刀刃設計來看,我認為表現應該會比Mazzer好,但不會比GG刀盤好,頂多伯仲之間,懶得再拆一次,就只好直接跳過不測試了[XD]

2023-08-04 19:04
看到這製作工藝和設計心想,買磨豆機還是要選有磨豆機製作經驗的的品牌廠家
塑膠件齒輪組和刀座更是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
畢竟這是一台售價3萬的磨豆機
塑料件會不會長時間受力而崩掉或磨損
耐用度有待驗證
Sette 270已經有先例了
一、兩年掛掉的也是有
雖然運作方式有點不同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6009131&p=2

83mm錐刀+可變速也是屬於Endgame Grinder的規格了
用到這規格也沒什麼可換的了,要換也是換爽的
但這台真的可以用5年以上嗎?讓我非常懷疑
MAZZER、楊家雖然缺點多,但用10年以上沒壞也是常有的事
bakafish
bakafish 樓主

外刀座跟齒輪一體,整個用塑膠件我覺得是比較大的缺點,刀盤座感覺還是用金屬比較好,若齒輪崩了也可單換齒輪

2023-08-04 19:45
請問砸魚大,神山刀盤要去哪買?
alan81512

原來如此,我看Molar X介紹是寫使用義大利Mazzer 187C的原裝刀盤,是後來改版的嗎

2023-08-05 18:15
senna0931

Molar X^2 出貨都是搭神山了,以前的X才是用187C

2023-08-05 19:54
alan81512 wrote:
看到這製作工藝和設計...(恕刪)

製造工藝我覺得不錯,整體滿紮實的
包括外殼,底座,裡面半透明的白色殼,質感都不差
半透明塑膠殼周圍的螺絲孔都內建橡膠墊圈,這點也很不錯
齒輪的耐用度如何,能不能承受神山錐刀的摧殘,就讓時間去證明

設計上的確有很大的問題
早在集資的時候我就提出過了
粗細調節只有三分之一圈,要從espresso到手沖
恐怕會有一格粗細變化太大,不適用於espresso微調
只不過我沒想到這螺距會大到這樣
(其實按照過去用繪意71磨義式和手沖的粗細刻度,我當時就應該推算出來這個螺距)
實機使用時,粗細調節環的轉動阻力也是太大
就算機器是可以微調的(如之前說的一齒一齒調),這個轉動阻力也不利於微調
調粗細要用兩隻手才能調也造成使用不便
刀盤螺絲沒有使用內六角,沒有反牙,這些就都算小缺點

不過設計問題,國外的也沒有比較好
儘管Kafatek至今也累積不少經驗了,用戶評價也是大多好評
但我認為他們設計的磨豆機還是問題一堆
1. 斜置機身容易有殘粉堆積
2. 進豆口太小,倒豆子不方便
3. 磨豆室太小,掃粉出粉的效率也差
 若使用高效率的刀盤,會使磨豆速度大於出粉速度,有重複研磨的疑慮
 刀盤下方的掃粉器也容易堆積殘粉
4. 承上,我雖然解決了1和2的問題,但每次磨豆仍然會有0.2g在機器裡
 隔天磨16g裡就有0.2g是昨天的殘粉,足以影響流速
5. 倒入豆子後再換上吹球,磨完時按壓吹球吹出殘粉
 這個動作做久了也感覺很煩
 吹球是個解決殘粉的道具,但根本之道還是要從設計面去解決殘粉
 (錐刀磨像手磨一樣直出粉就是最好的設計了)
 而不是增加流程中的動作來清除殘粉
 用Gorilla Gear刀盤磨豆要不了多少時間,按壓吹粉的時間還比磨豆久
 按壓還有些眉角,放手時要先放開中心孔再放手讓吹球彈起,才不會倒吸粉

商用的磨豆機設計多半不太適合少量家庭使用
因而轉向這些新興磨豆機廠商
針對家庭用戶設計的磨豆機,如果還採用商用型磨豆機的設計,那就好笑了
MC4的刀盤下掃粉撥片就是商用型的設計,實在不太OK
會買Aries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MC4上面這些缺點讓我越來越無法忍受
磨豆機用到後來,除了研磨品質之外,流程的便利性也是我相當重視的
在我看來MC4的這些缺點,在Aries都可以得到解決
不過調粗細要兩手,一手按壓解鎖鍵同時扶住機身,一手調粗細
倒豆子也要兩手,一手倒豆,一手拿蓋子準備在倒完時立刻蓋上
也是有新的不便之處

接下來只要Aries的粗細度容易調整到我要的流速,我就會把MC4出掉
(我用拉霸機,流速不必十分精準)
這也是為什麼我把Gorilla Gear刀盤轉移到Helor 106的原因
在這次磨豆機與刀盤搭配綜合表現的比較上
MC4因為上述的缺點,成為待汰除的機器,因此沒有參與的資格
如果不幸的,Aries的粗細微調真的沒辦法
我還是繼續勉強用MC4
繼續等待下一台我覺得OK的錐刀磨
前提是要能裝Gorilla Gear或神山錐刀
Dr. Bean蕭大的磨豆機我買不起,沒辦法
alan81512

https://www.youtube.com/@AdamJosh/videos

2023-08-05 13:22
bakafish
bakafish 樓主

Weber的產品以我的標準來看更不合格,從以前HG-1問題就很多,而且KEY的災情也不少,客服態度也完全不行,對岸仿的產品,買來是好是壞完全看人品,我的人品不好[XD]

2023-08-05 17:55
週三到貨,週六有空才試機,我手上有Reneka16g Pullman17-19g 及mischief惡作劇honeycomb蜂窩咖粉碗20g。
蝦皮買的白日夢配方豆試了半磅多,我的機子沖煮義式,刻度1號120轉Pullman跟Reneka可用,150轉勉強可用,但mischief惡作劇這個就不行了,不管轉速多少,流速都太快了。
看來只有在內刀盤墊紙或薄片調粗細了,
廠商只要學手磨在內刀盤作機關調粗細就好了。

今天6號換了另一款豆了,我的3個粉碗全都不行了,流速太快了。
個人見解,廠商把客戶當白老鼠,調個粗細,就要送原廠,那有那美國時間呀。
我不反對有貼紙保固,但連內刀盤都不能拆,調個OOXX。
bakafish
bakafish 樓主

我也是覺得不給拆換刀盤乾脆就用不同螺絲孔位,例如3孔改4孔,只有鍵槽加大,感覺是拿現成刀盤的規格做最小幅度最容易做的修改,這樣刀盤的報價才能盡量低

2023-08-06 21:39
chuan07

前兩個月向對岸玩家訂了台海勒102的電機支架,400w/2200轉無刷電機,5倍減速箱+102 4倍減速,終端110rpm,有20nm扭矩,Aries 7Nm都轉得動神山的話,這電機支架應該也ok.

2023-08-07 12:20
這台還有個設計不合理的地方


刻度做在向內傾斜的斜面
磨豆機放在桌面上,人站著操作,眼睛比磨豆機高很多,視線角度很難看清楚刻度
調粗細時必需彎腰才能看到

粗細微調我掌握到了一點訣竅
例如我想要往粗微調
左手姆指按解鎖鍵,右手姆指扣在撥桿左邊,其餘4指扶在M字右邊
輕輕推一下撥桿,有一點點移動時就放開解鎖鍵,然後再推撥桿
從前面的拆機照片可以看到,它是鋸齒咬合鎖定
如果剛好推到咬合住,那撥桿就推不動
如果推到兩個鋸齒尖相對,沒有咬住鎖定,再推一下撥桿就會聽到咬住的聲音
這樣就會確定鎖定了

原廠每個刻度數字之間是3小格
實測下來,每小格應該是2個鋸齒,也就是每小格中間還有1格
數字1到10,每個數字之間有6格,共54格

如果要推到原廠的兩格中間,推太少,放開解鎖鍵後再繼續推到鎖定即可
如果推過頭,放開解鎖鍵後就往回推到鎖定
我原本用NiCHE Zero, 想說升級一下,周末開始玩。espresso 流速還是過快,不管是淺培、中培或中深,狀態都不理想,可玩性是很高,設計也不錯,但還是蠻失望的。我沒有像魚大這麼會DIY,可能還是得送回去調整。
bakafish
bakafish 樓主

沒有要換刀盤的話就送回原廠比較好,以免失去保固

2023-08-07 10:05
上午用刻度2做一杯,還是太細
16g粉(IMS B66)在5 bar停留30秒等濾杯底部佈滿咖啡液才升壓到9 bar
兩分鐘才萃取到32g

磨豆時的聲音聽起來OK,還算穩定,沒有馬達沒力掙扎的感覺

剛才刻度退到4,還是稍細了一點
正常升壓速度直上9 bar,總時間40秒,萃取32g

晚點再退一小格看看差幾秒

換神山錐刀,用90 rpm發現最大問題是殘豆和殘粉
常常會有豆子停在內外刀盤間下不去,刀盤正常轉動都撥不到豆子的奇異現象
然後是下圖刀盤上這個斜面,可以看得出來有個角度,和上半部的斜率不同
這個斜面上會有殘粉停留


如果用火箭吹球去吹是可以把豆子和殘粉吹下去
但也會造成飛粉飛出豆槽
這有點傷腦筋
不知道調到150 rpm會不會改善
senna0931

看來除非是轉內刀盤的機器,否則只能靠外刀盤帶起來的氣流把低傾角部位的殘粉推下去,磨完調到最大轉速不知道有沒有用。

2023-08-07 15:13
bakafish
bakafish 樓主

對吼,我都忘了它是轉外刀盤,無法靠內刀盤轉動的離心力把粉甩出去

2023-08-07 15:43
Aries搭配神山錐刀,除了刀盤間會有豆子下不去
也會有像這樣豆子掉在外刀盤上的情況


今天做3杯測試下來,殘豆和殘粉加起來有1g到1.5g
由於是轉外刀盤,所以用火箭吹球的吹嘴從上圖右邊吹時,只吹得到刀盤右半邊的殘粉
還要換從左邊吹才能把左半邊的殘粉吹下去

刻度4做一杯是40秒
刻度4.1(4再退1格原廠刻度)是32秒,萃取32.3g
這幾杯測試下來,我最喜歡第一杯萃取2分半
40秒和32秒這兩杯,雖然喝起來味道沒有什麼瑕疵,但口感濃稠度和body都偏單薄
用ATAGO測了一下,果然TDS 8.93,萃取率僅達到18.03%
豆子雖然是標中焙,不過豆表Agtron測出來是63,espresso粉色80
在一般的萃取參數下,萃取率應該是不會太高

看起來如果不是刀盤需要磨個幾磅開刀
就是神山錐刀和Aries不搭配,無法發揮效果
或者

本來不想換回原廠刀盤
但是Aries和神山錐刀搭配,殘豆殘粉太嚴重
這在使用上會造成極大不便
沒辦法,再拆機,換回原廠刀盤試試

已經拆裝過一次,熟門熟路再拆裝一次也要花1小時
這次裝回原廠刀盤,刻度1試磨5g,都不用吹球,進5g出5g
好像磨得夠細
明天見真章
彩色的熊貓

應該是神山錐刀開口小了點,所以有足夠的平面可以讓豆子停放在上面。

2023-08-07 16:19
剛才用原廠刀盤,最小刻度1
16g粉,30秒,萃取32.6g
喝起來一樣濃稠度和厚度偏低,可能是這支豆子本身因素與烘比較淺的關係
下午再用Helor 106搭配Gorilla Gear 71mm錐刀對比看看
Gorilla Gear 71mm錐刀的濃稠度和厚度表現一向出色

Aries用原廠刀盤,酸甜感的平衡性很好
TDS 9.82,萃取率20.01%,剛好過20%
昨天用Aries搭配神山錐刀則是酸比較突出

大約相同萃取時間(差2秒)的條件下
用Aries原廠刀盤磨的,填壓後的粉餅比神山錐刀磨的要厚
這可能代表Aries搭配神山錐刀,磨出來的粒徑分布較廣
(原因不明,可能刀盤設計,也可能我刀盤裝偏,或者磨豆機因素)
由於粗顆粒多,總顆粒數相對較少
顆粒之間的間隙自然也較少,所以粉餅會比較薄

萃取完的粉餅表面
Aries搭配神山錐刀,粗顆粒較大
原廠刀盤的粗顆粒則不明顯
這應該可以驗證上一段的結論

Aries用原廠刀盤的表現
我覺得我可以準備把MC4打包出掉了
光是磨完不用吹球這點就大勝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