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Leva X 或 slayer

lonine wrote:
來台客製黑色的搭配其(恕刪)


請問L大,機身跟側板白色是原廠客製還是到貨之後自行改色的啊?
lonine

是業務幫忙找台灣的烤漆工廠處理的。原廠的費用據說很高,而且品質未必好。除非你是想要木製的側板,只好找原廠訂製,但我覺得高溫對於木製側板的耐用度堪憂,所以我當初就沒考慮。

2022-10-07 14:46
bakafish

木製側板高溫應該沒問題,ROEST烘豆機都有木製側板,前提可能是木材的選用與處理是否專業吧

2022-10-07 14:58
我也私心推薦一下~目前使用上很滿意的機器Dalla Corte Mina,可變流量且可編程化~

心得:玩到最後只會固定一、兩組沖煮模式,日後都用這兩組自動模式做固定沖煮,之後每次沖煮就只有一個變數:調磨豆刻度

另一個優點是 他是用手機app來調整參數等,很直覺跟方便
bakafish

IMS B66系列是好濾杯[爽]

2022-10-07 16:26
Slayer 沒後悔 +1
雖然功能不是最全面的, 但也有自己的profile和獨特的造型.

烤漆如果是跟vetti買他們有配合的可以考的樣子, 記憶中跟原廠比起來便宜很多. (烤左右板最便宜, 如果要全機包括水盤全部烤價格不一樣, 都比原廠便宜很多)


Birdy Black_2003

BuddyBoba大, Slayer espresso 沒後悔+1;但是,Slayer + Ditting 807 lab sweet我目前是後悔的!

2024-05-02 22:25
Birdy Black_2003

研磨、沖煮中淺焙豆,始終萃取失敗!您的建議會是,下一台磨豆機該是?

2024-05-02 22:28
Slayer 一票
我是寄信給原廠原廠轉給代理,我是請原廠烤
感覺可以先slayer 再levax 畢竟口味呈現不同
留一點玩味再後面

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同為Slayer用家。我跟上面兩位朋友也都有Kafatek出品的磨豆機。

另外想請問上面兩位朋友。因為我蒸氣防燙的黑色塑膠部分配件跟兩位不同,應該是我比較早買的關係。想請教一下你們原本蒸氣棒配的蒸氣噴嘴是幾號呢? 我先說我是1號。

原本一買Slayer就想弄其他號碼的噴嘴回來玩。想搭順風車請代理商拿,一直拿不到。最近才從其他管道拿到其他尺寸(0及2)的噴嘴。原本使用1號噴嘴蒸氣算好控制,但總覺得弱了一點(已調整出氣壓力到1.7Bar)。先拿到0號噴嘴的蒸氣量,蒸氣變乾,但是蒸氣變弱,雖然好控制,但就覺得不是以前玩商業機的感覺。
下面是前天剛接0號頭拉的圖。不小心還是一點過發,流動性不夠好,對流不及格。




昨天拿到了2號頭。一打奶泡就感受到之前用雙頭La Marzococco Strada打奶泡的蒸氣的強度,連打奶泡結束的聲音都不一樣。好不好用難說,雖然我個人偏好強的蒸汽,不過還是要適應一下。這下原來我錯怪的用了3年的Slayer。原來是蒸汽噴嘴很明顯地減弱了出氣量,雖然只是1.1mm和1.2mm孔的大小,但用起來感受卻截然不同。

若方便的話,請告訴小弟你們Slayer原本配置的蒸氣噴嘴是幾號(噴嘴下面有數字,我想應該都知道的)? 感謝!


bktangle

lonine 老款是齿轮泵,新版是旋转泵,我是水桶直接抽水,peasdo的压力手柄测或者盲碗用机器上的压力表测,泵压70%就是9bar了。

2022-10-24 16:22
lonine

bktangle 謝謝,那這樣跟業務說法差不多。

2022-10-24 16:55
我推荐slayer,

我已经使用了一个月多几天,非常满意。一起玩的咖友,是卖了leva x换的slayer表示后悔没早点买,leva x预浸泡后味道会很怪异,如果不用预浸泡的话还行。

slayer就是动态粉饼压力预浸泡强悍,出品风味丰富,甜感高,

专利的针阀需要手动调整到30秒出液40-45g适合浅烘中烘的流量。

slayer shot通过0压力或者低压预浸泡(根据粉饼的情况自适应)预浸泡20多秒(也可以预浸泡阶段出液后继续出液到6g很浓稠)然后切2档9bar萃取,出液3分之2后再切换到预浸泡档位进行最后的降压萃取(降压的幅度也是根据粉饼的情况会有不同)其实整个操作后也是一个变压的过程,但是不需要你去纠结该怎么调整,变压机各种曲线各种调整会疯

slayer 4个着力的脚尺寸是47cm x47cm 的样子,台面深度至少45是可以驾驭的,如果包含滴水盘的尺寸的话整体尺寸是47(宽度) x 58cm(深度)

照片就用张今天拍的key

lonine

應該要特寫後面那一台才對[偷笑]

2022-10-20 21:30
bktangle

哈哈哈,懒得找照片了,这张今天刚拍的

2022-10-20 22:17
bktangle wrote:
leva x预浸泡后味道会很怪异,如果不用预浸泡的话还行。

slayer就是动态粉饼压力预浸泡强悍,出品风味丰富,甜感高,

专利的针阀需要手动调整到30秒出液40-45g适合浅烘中烘的流量。

slayer shot通过0压力或者低压预浸泡(根据粉饼的情况自适应)

我8月中去朋友那裡玩Leva X,沒發現味道有什麼怪異啊
不過我沒有機會用同一包豆子試Leva X和Slayer

其實換個角度,應該是Slayer味道比較奇怪
怎麼說呢?

Leva X的沖煮頭雖然很新穎,但萃取的方式和以前的pump機或拉霸機並沒有什麼不同
假設pump壓力調到3 bar,就是在拉下拉桿後pump打水進沖煮頭,預浸最多就到3 bar
到這裡跟一般的pump機是一樣的
尤其是跟E61接水管進水,拉桿拉到中間位置,使用水管壓力預浸很像
預浸時壓力就停在管壓

接著拉起拉桿,pump停止,靠彈簧加壓萃取,隨著彈簧回彈伸長,壓力漸減
這裡跟一般的彈簧拉霸機是一樣的

拉霸機是可以自己控制預浸的
pump 調到3 bar,並不是一定要3 bar預浸
比方說,在預浸壓力開始微動時,代表沖煮頭已經灌滿水了,但粉餅中下層還沒吃到水
這時拉起拉桿,控制拉桿上升的速度,配合粉餅吸水的速度,就可將壓力控制在小於3 bar
甚至可以把預浸壓力控制在1 bar完成預浸
只要使用者熟悉拉霸機的操作,完成預浸的時間也是可長可短

Slayer就不一樣了
在Lelit Bianca出現之前,只有Slayer使用針閥控制沖煮頭進水流量
進水流量小,粉餅表面各處和從上到下吃水的時間差就拉得很大
如果預浸20秒開始有咖啡液滴出來,把撥片推到二檔萃取
就是最上層的粉已經泡水20秒,中間的可能10秒
最下層的才剛碰到水,只是打溼而已就開始9 bar萃取
這種方式是以前的咖啡機沒有的
所以應該是Slayer比較怪
其實沒有什麼怪不怪啦,都是豆子出來的味道
如果覺得Slayer這樣做出來的味道比較好,大致上兩個原因
1. 喝的人喜歡這樣的味道
2. 這支豆子適合這樣萃取

Slayer並沒有什麼動態粉餅壓力預浸泡,或根據粉餅狀態自適應
沒有那麼神
它就是靠針閥限制出水流量
供水時粉餅同時吸水,由於供水流量低,所以沖煮頭要一段時間才會灌滿
在沖煮頭灌滿之前,水有地方可以跑,壓力都不會上升
粉餅在沒有壓力(一大氣壓)的情況下自然吸水,水大概只能滲透到中間
於是沖煮頭才會在這時被灌滿,壓力開始上升
壓力上升也把水推向粉餅下層,因此這時壓力上升的速度是緩慢的
機器並不會去感知目前粉餅的狀態
它只是忠實的一直維持著同樣的工作,穩定的運作著
bakafish wrote:
我8月中去朋友那裡玩Leva X,沒發現味道有什麼怪異啊
不過我沒有機會用同一包豆子試Leva X和Slayer

其實換個角度,應該是Slayer味道比較奇怪XD)



应该说leva x的预浸泡后不好喝,甚至说难喝,如果不使用预浸泡的话没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我这边一个朋友的反馈,leva x甚至可能还不如Olympia小拉杆好喝,leva x的拉杆不纯粹的。

leva x的预浸泡后不好喝,压根不需要去和slayer同场竞技,

所以你不需要去觉得估计是slayer味道怪(纯靠脑补),根本是不存在的事情。slayer出品的味道其实对比olympia Cremina SL(压下预浸泡后松手拉杆自动卸压)是非常像的,就是风味丰富,好喝,甜感足,柔和不刺激。

另外你不要拿Lelit Bianca的预浸泡来脑补slayer
lonine

leva X 我沒喝過,無法評論。但是Slayer Shot萃取中淺烘豆的espresso真的不錯。咖啡跟音響在某些角度上無法用太科學的方式分析,數據上最乾淨,最均勻給人們聽或喝的主觀感受未必一致。

2022-10-21 11:02
bktangle

就是这个道理,首先卖leva x的很多,朋友从其他品牌到辣妈mini,gs3,leva x,再到decent xxl,然后这次我们一同入了4台slayer,最后发现slayer最佳

2022-10-21 11:26
可以参考一下以下内容

Slayer Espresso 在冲煮头上有两条水路设置,一条预浸泡水路(带针阀调节)另条正常萃取水路。


看到在这边,很多小伙伴肯定会有疑惑,这跟其他预浸泡机器有什么区别?
在我看来,这台机器有个非常绝妙的设计,我们知道,正常设备预浸泡的压力来源于自来水压(3bar左右),而它的预浸泡压力起始就是9bar,是的,你没看错,9bar预浸泡压力。

但这个9bar并不是电子阀式“伪预浸泡”的开、关、开之类的骗人把戏。

而是无论你拨到一档还是二档,水泵提供的最高压力都是在9bar上。

我想肯定有些小伙伴更疑惑了,都9bar了还怎么预浸泡?粉碗不直接堵死了吗?
所以它在第一档预浸泡档位上,会使用到针阀这个专利技术,通过针阀的水量调节,你可以控制热水填充“粉饼上方预留空间的时间“,同样也可以控制“粉饼受到水压冲击的建压速度”
换句话说,如果出水量调的足够小的话,即使是9bar水压,但粉饼的建压速度却是相当缓慢的(压力缓慢上升)直到打穿整个粉饼后,压力会停止在”击穿“粉饼时的建压最高点,你可以理解为:机器会自动寻找热水输入和浓缩滴出的压力平衡点。

当预浸泡完成后,接下来推到第二档做正式萃取,由于第二档出水量要大的多,所以热水输入量大于浓缩滴出量,导致粉饼压力再次上升,直达并维持在最高9bar上。

所以与传统3bar自来水压预浸泡相比,Slayer Espresso 的预浸泡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可以根据粉饼的阻力不同,跑出符合该粉饼压力的预浸泡曲线,当压力抵不过粉饼阻力时(粉细时)则自动多加压,当粉饼阻力不足时(粉粗时)则少加压,等完全打透粉饼时,压力就维持在粉饼相应的平衡点上,等待下一步正式萃取。

综上所述,这绝对是个天才设计,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即使是用变压机,也无法复制 Slayer Espresso 预浸泡的原因,因为你的变压是主观人为操作的,而它则是根据粉饼阻力能做出动态调整的系统。
Iforey

引言還是附上來源比較好

2022-10-21 10:50
bktangle wrote:
所以与传统3bar自来水压预浸泡相比,Slayer Espresso 的预浸泡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可以根据粉饼的阻力不同,跑出符合该粉饼压力的预浸泡曲线

這句話完全是瞎扯

我在說明Bianca的變壓原理時,就拿Slayer出來講過
兩者是一模一樣的
就是透過針閥,掐住流入沖煮頭的流量,以此限制管路中的壓力
當管路中充滿水時,壓力才會開始上升
而流入沖煮頭的流量,與流出沖煮頭(咖啡液)的流量,決定了沖煮頭裡的萃取壓力

pump提供的壓力,只是在這個管路中能達到的最大壓力
但因為管路中用針閥限制了流量,所以除非你的咖啡粉磨太細,把水完全堵住了
不然只要有流出,在針閥限制在小流量時,這管路裡的壓力就到不了9 bar
當然,在粉餅還在吸水的階段,壓力也不會到9 bar

粉餅上的壓力變化才不是什麼自適應還是動態預浸
它就是源源不斷的供水,如前篇所說,忠實穩定的工作
壓力變化是根據流量產生的必然現象,如此而已
你若改變了針閥流量,壓力也會改變
那麼什麼叫「符合该粉饼压力的预浸泡曲线」?
不也是人在控制預浸壓力的大小

文中用「擊穿」一詞也滿好笑
彷彿以為pump是9 bar,水流就是以9 bar猛烈衝擊粉餅似的
所以才會把Slayer的預浸與變壓機制理解成這樣

這種用針閥限制流量的構想,早在E61原始設計圖中就有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實做上去
也許是當年的針閥還不夠精密,或者專利費用高
E61是1961年的東西,距離1953年針閥發明也才8年
之後E61就大家抄,沒有人想到回歸原始設計
直到Bianca才做上去,反倒給Slayer搶先了好幾年
變成好像E61的flow control致敬Slayer

不過Slayer的飽和沖煮頭,或許在預浸時的水溫穩定會比較好
因為鍋爐出水到沖煮頭時,水溫會降低(這就是PID offset)
用針閥掐住流量,水溫會更低
有一個飽和沖煮頭,至少在水進入沖煮頭時,溫度可以再被拉上來一點

Slayer為了簡化操作,把針閥限制為固定,無法在萃取中改變
但設計兩條水路,其中一條不經過針閥,使用paddle切換水路
如此一來,使用者就只要在一開始決定針閥流量,之後決定何時操作paddle即可
不過也限制了自由度,有好有壞

順便再提一下
傳統pump機的預浸是以pump暫停來達成預浸
即文中提到的「“伪预浸泡”的开、关、开之类的骗人把戏」
真的是騙人嗎?
當pump暫停時,壓力如何變化?
相對文中說Slayer是動態預浸,這種傳統式的預浸算是靜態預浸?
答案是否定的
原理留給大家思考
有什麼缺點? 大家也可以想想看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