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Knob Grinder 無中軸的手磨

bakafish wrote:
無中軸轉外刀盤有什麼好處? 比較不會跳豆? 進豆速率比較一致?
絕對不是官方宣稱的中軸很難真正置中,以及會晃動吧
中軸如果很難置中,這支手磨的內刀盤定位難道就很容易置中?

個人覺得這只是噱頭....

研磨就是靠兩個刀盤間的相對運動來切削碾碎豆子
固定外刀,旋轉內刀,是整體結構是最單純又可靠的方式

外刀盤旋轉,軸承裝在哪? 幾組?
沒有中軸的同心度如何校準?

看起來結構很複雜
套筒一堆
組裝間隙也不少
之後的拆解清潔與組裝精度可能不太好搞
XTR wrote:
個人覺得這只是噱頭.(恕刪)

既然是旋轉外刀,軸承應該就是在外刀盤的外側
如果說中軸會有晃動,是因為機身,軸承,中軸三者的間隙
那旋轉外刀,一樣會有機身,軸承,外刀盤三者的間隙

校準應該不太需要
內刀盤一定是裝在一個圓心有凸起,周圍鏤空的底座上固定
反正CNC車出來怎麼樣就怎麼樣,沒有什麼可以調校的

構造複雜我覺得是還好啦
組裝好像有強調免工具
我是覺得,零件包括軸承的安裝,如果不是用壓入式
我是不信精度能比目前市面上的高階手磨好,應該也不會比較差
剩下的就是旋轉外刀盤到底有什麼好處
蕭大開發Artefatto磨豆機,或許蕭大比較了解旋轉外刀盤的優點

精度如果跟一般磨豆機差不多,我覺得真正影響的還是刀盤
如果到時刀盤沒有什麼獨特的設計
而是用影片裡看得到的這組刀盤,只是把刀盤的紋路做成反向(為了可以正轉)
那大概也沒有什麼值得期待的
除非祕密就在那120圈上面
這種看起來常見的刀盤,不是38mm就是48mm
磨20g espresso 90圈左右才對,更何況還偏粗


話說我之前在Helor 106裡裝了一片仿Niche Zero的進豆擋片
之前裝在內刀盤的彈簧上方,距離內刀盤有一點距離
結果成效不佳,進豆速率很不穩定,造成磨粉的一致性相當糟糕
後來改裝在彈簧下方,貼著內刀盤,就像Niche Zero那樣,進豆速率就變穩定了
需要圈數比沒有進豆擋片時多
所以同刻度磨起來會變粗,要調細一些,這點也跟Niche Zero裝了進豆擋片後一樣
均勻度應該是有變好
用極淺焙豆做SOE本來很容易噴,裝了擋片之後比較不噴
均勻度改變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因為進豆速率降低,減少豆子互磨與出粉塞車的重複研磨
那位內部人員手繪了一張圖.
我原先以為他是整根金屬棒去做CNC,
但現在看來, 內刀盤及其底座應該是用壓入固定
如果是如此, 就是用治具迫緊固定. 但信賴度如何. 不得而知
而且如果碰撞到或摔到, 會不會導致內刀盤角度偏移呢?
(只能從圖中猜測, 不一定正確)






另外, 製造者一直沒有公佈粉的粗細分佈、研磨時採用的刻度、以及刀盤的大小及設計
有點令人難以捉摸產品的研磨品質,
這有點像是買樂透的感覺. 只能等到有人實際開箱的評測了
bakafish wrote:
既然是旋轉外刀,軸承...(恕刪)


問到了
刀盤採用italmill 47mm 標準刀盤
ee21 wrote:
那位內部人員手繪了一(恕刪)


眾籌單價不高就了 ..... 188鎂含運
其實得看他們一個月這陣風向帶得如何
與後續的互動回應
今天大概就達標了
不過感覺不大會追高太多,畢竟是第一個計劃案
而且要追高給要有更多細節跟誘因
這產品開發應該已經是開發後期完成就差刀盤
包括包裝、很多台原型機加上很短的預定交貨時程(三個月...這在國外眾籌真的很短)
這麼短我還一度懷疑是不是淘寶批貨(KS發生過....) 不過目前看來不像
有可能是缺錢買刀盤量產來個眾籌拿點錢順便打知名度
最近大陸也開始搞噱頭什麼逆時針手搖刀,雙層磨手搖刀(這個真的很懷疑均勻度...)而且也不算便宜

當初arco也是在眾籌後期才開始丟粒徑分析的數據
而且結束後繼續微調加上供貨延遲所以從67月搞到現在要10月
只是arco的團隊有羊角杯跟GINA濾杯的幾個成功案例,起跑點本來就比較前面

這隻knob 我覺得最後問題在直徑.... 這直徑女生真的不會太好握 6cm
ee21

既然知道刀盤了, 1Zpresso JE-Plus好像是用同款刀盤但是鍍鈦版本. 我想或許粒徑應該雷同才是

2021-09-01 19:16
continuum

我覺得人最終還是得看整體機構 沒看網路有多少人講過 玲瓏 1z 等同kinu? 頂多就是講東西超值居多

2021-09-02 11:44
ee21 wrote:
問到了刀盤採用italmill...(恕刪)

那外刀盤就是逆時針旋轉
XTR wrote:
那外刀盤就是逆時針旋(恕刪)

HB上有一位自稱是他們的機構工程師說正式版是正轉
但是Kickstarter上完全沒提到正反轉

spec方面,有一張圖寫47mm outer,34mm inner,磨20g espresso 52秒
但在這上面卻有一段文字這樣寫
Knob Grinder’s diameter of 2 1/2" inches (63,5 mm) cone burr provides great convenience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rotations and required time for grinding. We ensured that the grinding of 20 grams of coffee was done in the incredibly short time of 40 seconds and 60 rounds at the finest setting.

看來這家公司有點靠不住啊
可能原本是想用63mm刀盤,後來還是決定用47mm,卻沒有修改文字
這段文字中的敘述也不太可能
40秒才轉了60圈,每秒1.5圈,應該是低於一般人使用手磨的轉速
我若要每秒2圈都要刻意放慢了,最自然的速度是每秒2.5圈
這影片裡的轉速也大約是每秒2.5圈
continuum

其實查不太到背景…. 第一次建立計畫… 這種風險本就會比較高 這才是真正的眾籌不是? 就看他這個月接續的回應會比較準

2021-09-02 11:39
continuum

看他們影片一堆原型機 我是覺得搞不好都試過 只是必須講63不實用 沒辦法達到原先理想的退而求其次 那個下來桶身直徑至少7cm….. 一堆人握都握不住

2021-09-02 11:49
bakafish wrote:
HB上有一位自稱是他(恕刪)

It47mm標準品刀盤就是內刀順時針(外刀逆時針)
除非你訂單量夠多
或是願意花重金灑大錢
能讓it幫你客製化反向刀盤

看來分解爆炸圖
外刀盤似乎只有一組 “軸承”?

至於沒有減速齒輪的手磨裝配63刀盤並不太現實,太難磨了
bakafish wrote:
精度如果跟一般磨豆機差不多,我覺得真正影響的還是刀盤

+1
我也認為是 “刀盤先決”

如果這組真使用italmill 47mm 標準義式刀盤
那在粒徑分佈應該就沒啥好期待的

因為這組it刀盤很多手磨都有裝配過
Kinu m47, 1z je, aec48....
粒徑分佈結果也都中規中矩,沒什麼太大差異

我覺得沒有中軸是噱頭

內刀動,外刀不動
(中軸旋轉間隙不可免)

外刀動,內刀不動
(外刀旋轉間隙也不可免)

內外刀本就是相對運動
只是看你今天要把間隙放在哪裡

還有幾個缺點
沒中軸就不能用電鑽/電動起子偷懶了

因為要容納旋轉外刀機構
所以筒身直徑會更大更難抓握
continuum

Kinu m47, 1z je, aec48.... 就算用同刀盤 kinu還是kinu 玲瓏跟1z也不會變成kinu…….

2021-09-02 11:17
XTR wrote:
除非你訂單量夠多
或是願意花重金灑大錢
能讓it幫你客製化反向刀盤

對啊,我在HB上就這麼說的
然後他說kickstarter上應該會衝到足夠的量

話說我以前在咖啡展喝到用Artefatto磨的espresso,記得是SOE
我是沒有喝出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依然是Mazzer大錐刀那個調性
不像Monolith Conical一入口就明顯感覺到不一樣
不過我沒有買豆子回家用自己的磨豆機對比看看就是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