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oxo智慧錐刀磨豆機 kalita next g 小富士 R220作何選擇

continuum wrote:
殘粉跟細粉有些不同喔...(恕刪)

小飛馬是細粉太多,TIAMO是殘粉太多,所以兩個問題都有,就不知兩個問題能不能一併解決,那一台更好些.
vencern wrote:
細粉....殘粉....


這個價位帶的電動磨豆機應該沒有極低殘粉的選擇,只能選手磨,選手磨等於排除所有的平刀。

至於細粉,最終落入濾杯的不一定不好,亂飛或吸在出粉口的比較討厭,這點next g會好一些。低細粉?多花幾倍錢也未必能辦到。

oxo比較冷門,next g 與小富士(平刀或鬼齒)這兩台的比較應該不難查到。
we543543 wrote:
這個價位帶的電動磨豆機應該沒有極低殘粉的選擇,只能選手磨,選手磨等於排除所有的平刀。(恕刪)


我的601n 原廠刀磨手沖刻度,豆子磨玩用吹氣球個幾下,
開關電源還會有磨豆聲,再開關個幾下後,殘粉基本上不會超過0.2g.

換了SSP刀盤後,一樣豆子磨玩用吹氣球個幾下,
但開關電源沒有磨豆聲,殘粉基本上不會超過0.1g.

而磨義式就別提了,換不換刀殘粉都卡很大,約1~0.5g,
不過拿來磨義式也只是偶爾玩玩而已,所以基本上沒殘粉問題.
chuan07 wrote:
我的601n 原廠刀(恕刪)


當下的小手磨,或像monolith conical這類電磨,如果以靈敏度0.1g磅秤當標準,等於零殘粉。

0.2g, 以前用kalita nice cut吹球吹吹也辦得到,但一拆機肉眼看到的殘留還不少

預算有限的話,我覺得不要太龜毛,少了平刀的選擇可能失去的更多。
我有next g,体感残粉还是有点恼人,而且因为慢磨出粉也慢,磨前磨后都得开着机让他转个10秒钟吐出残粉。虽然残粉称量克数没多少,但等他慢吞吞吐粉有点烦。
飞粉几乎为零,这台机防静电功能非常实用,另外拆机清洁如果不拆刀盘,徒手就可以。
细粉的话,近年来我这里(厦门)用next g的店多了很多,喝了几家都不筛细粉,都觉得这台机细粉不多,我自己也觉得OK。出品的味道嘛还是建议你找当地的店喝一杯试试
另外这台机人民币要3000多,用的是陶瓷刀盘,心里还是觉得有点掉价啦。但小富士平刀现在都到4500往上了实在有点贵。
we543543 wrote:
至於細粉,最終落入濾杯的不一定不好

殘粉也好細粉也好,磨豆機夠好就不是問題
我用804 Lab Sweet,磨完espresso再磨手沖,會多出0.6g粉
這0.6g既是殘粉也是細粉,只是沒有到幾十微米那麼細
如果espresso跟手沖用的是同一支豆子
我要做20g粉手沖,就會秤19.4g豆,加上那0.6g剛剛好
濾杯下水流速會慢一點,所以要調粗一點點來補償
味道會不太一樣,但並非負面發展,所以我就不在乎
即使是留在磨豆機裡已經一個禮拜,我也喝不出什麼負面味道
如果換豆子,我就會倒一匙豆子約10g磨手沖粗細,去把那0.6g洗出來
也試過不洗出來,就讓它混入新豆子,是喝得出一點點不同風味
我覺得影響也不大
在單純輕鬆喝咖啡,沒有要記錄什麼東西時,是可以接受的
vencern wrote:
kalita next g則據說功能性較佳,小富士 R220則為鬼齒,有人說鬼齒較少粉末。
話說三台機器各有什麼優缺點,比方粉末多不多,會不會像小飛馬那樣易吸附在接粉盒?

小富士R220有平刀跟鬼齒二種刀盤,平刀的風味比較奔放,細粉也比較不會吸附在接粉盒內。

鬼齒的風味比較有圓潤的修飾感,但細粉會滿滿的吸附在接粉盒內,不太好清,我又另外買鋼杯來接粉。

手沖我比較喜歡平刀的風味,煮虹吸壺我比較喜歡鬼齒的風味。

但後來小富士平刀我送人了,小富士鬼齒我賣掉了,家裡只留Kalita Next G,因為風味乾淨、好清潔。

平常辦公室也只留Ditting 807 LS磨手沖,Monolith Conical磨義式,其他EK43、P64...都賣掉了。

從開始喝咖啡以來我就把看對眼的磨豆機都買來嘗試風味,前前後後買超過20台有吧,最後的心得是:如果你只要用一台磨豆機,那就直上Ditting 807 LS,如果要體驗不同磨豆機的不同風味表現,那就一路打怪升級來累積心得與經驗,但是,怪是永遠打不完的
Daniel WYS wrote:
怪是永遠打不完的

要對決EG-1了嗎
bakafish wrote:
要對決EG-1了嗎(恕刪)

EG-1其實我並不排斥,但也沒有衝動購買的欲望,因為拿來磨手沖,頂多就是跟807LS一樣,很難超越。

反而是我還留在手上的老EK鍍鈦刀盤一直念念不忘,總覺得這個刀盤的潛力還沒有被完全發揮到極致,之前裝在EK43時爆發出來的乾香氣是勝過807 LS的,只不過要挑對咖啡豆才會好喝,不像807 LS那麼全面。

其實我PayPal帳戶餘額都準備好了,準備7月再衝一台Flat MAX,看看這個刀盤搭配Flat MAX會不會有更好的表現。現在比較存疑的是這種高速刀盤鎖在MAX用低轉速研磨,會不會有最後的幾顆豆咬不進刀盤,造成跳豆的問題。

因為不是平刀才有這種現象,我把Robur改裝直出套件,少了壓倉豆的重量,做single dose研磨時,最後的幾顆咖啡豆總會在刀盤上方跳來跳去,要多等個十來秒才會咬進去完成研磨。不過這有可能是這台二手買的Robur錐刀刀盤已經有點鈍了,換新刀盤就會改善。但是我想要趁著換刀盤的機會,直接把Robur升級為83mm錐刀,因為買不到Mazzer的升級套件,所以要自己修改或重做上下刀盤座,還要花一番功夫來改裝,慢慢來!

我的另一台Kony是買全新的,雖然single dose研磨的最後幾顆豆子還是會跳幾下才咬進刀盤研磨,但狀況好很好,就多等2~3秒的時間。現在用的Monolith Conical的狀況也跟Kony一樣,最後的幾顆豆子總會多跳幾下才會被咬進刀盤,幸好對萃取結果沒什麼影響,或者是說研磨均勻度的影響沒有大到可以喝出差異的程度。
Daniel WYS wrote:
我把Robur改裝直出套件,少了壓倉豆的重量,做single dose研磨時,最後的幾顆咖啡豆總會在刀盤上方跳來跳去,要多等個十來秒才會咬進去完成研磨

我還以為Robur刀盤上那個葉片能有點幫助,有試過把這葉片拆掉看看嗎?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