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求推薦]義式新手想一步到位電磨家用機

Ditting 807系列
EKK43
如果不排斥 La marzocco Swift mini也可試試

EG-1 新版本的刀盤(SSP) 應該手沖/義式 都行!



近期的台灣製造~
Cooper13 wrote:
Ditting 807(恕刪)


樓主因為已經有EG-1平刀了,所以我也沒推薦Molar Z這台。反而是推薦Molar X這台和HG-1一樣是83mm 錐刀盤。

事實上我在Molar Z(120mm 平刀)開放預購的當日已經訂了。還沒拿到機器,也沒什麼評論的。但因為認識研發者,所以對他們製作跟校正部分很下功夫的部分非常推崇。不過看樓主的預算很寬裕,也可以考慮Dr. Bean的Artefatto ESO 或是 UNO。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ming1018 wrote:
Versalab M4


印象中Molar X好像沒有客製刀盤
就是用Mazzer 187C而已
但是因為經過老闆的精密校準組裝+低速研磨
研磨品質超過一般的大錐刀商用機
也是我之前很想購入的家用大錐刀

話說大錐刀好像比較少客製化刀盤(或是特殊塗料刀盤)
好像只有之前魚大PO過的大猩猩刀盤而已
woomar wrote:
印象中Molar X(恕刪)

我也很好奇可以精密到什麼程度

Monolith Conical本來是使用68mm客製刀盤
或者說是刀盤廠本來就有的產品而非客製,但只供貨給廠商,最少訂購量100組
後來Monolith Conical 3改用71mm刀盤
原廠考慮使用的刀盤有
1. 原本的68mm以相同的刀刃設計加胖到71mm
(68mm與71mm錐刀的磨豆切割面是一樣大的,只有外刀盤直徑虛胖3mm)
2. Mazzer 186C
3. Gorilla Gear
經國外認識原廠的玩家測試,三者表現差不多,味道幾乎一樣
因此最後只保留186C,應該是因為取得容易
而第一代的Monolith Conical與第三代MC3,味道差異也很小

我原本使用繪意71 + 186C,味道跟Monolith Conical差異很大
使用Rossa PG萃取後的粉餅很乾,可以很容易觀察粉餅
186C萃取出來的粉餅就類似這篇文章裡的圖,粉餅表面有很多粗顆粒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5004779
只是繪意71 + 186C經過我的調校,粗顆粒的情況好一點,萃取率也能輕鬆上20%
Monolith Conical則不會有這些粗顆粒

後來給繪意71換上Gorilla Gear
粉餅上同樣也沒有粗顆粒,味道表現就跟Monolitch Conical差不多
這並不意外,因為兩者刀刃設計滿類似

所以在我的經驗裡,Gorilla Gear = Monolith Conical,≠186C
Monolith那邊的測試,則是MC1 ≒ MC3 +186C = MC3 + Gorilla Gear
兩邊的差異,在於磨豆機的精度不同
繪意71要靠人調校,一定不會非常準
所以如果測試沒有問題,合理的解釋是186C非常依賴磨豆機的精度
186C和187C的刀刃設計相同,我認為兩者的表現應該一樣
所以Molar X如果真的精度很高的話,表現應該會跟MC3差不多

我覺得要辨識MC3 + 186C或Molar X + 187C是否真的夠好
只要看萃取後的粉餅就可以知道
如果一樣有粗顆粒,那麼可能就是186C或187C的原生特性
應該不用喝都可以推翻MC1 ≒ MC3 +186C這個測試結果
喝起來會感覺差不多應該是味覺敏感度的問題
如果沒有粗顆粒,那就代表這精度真的非常漂亮

我曾經有買MC3,不過後來還是決定在原廠出貨之前以原價轉賣
(忘記是哪位01版友接手
因為最好的結果也就比MC1再好一點點吧
我已經有Gorilla Gear,就沒必要為了追求這個答案花錢,測試後還要打包轉賣也是個麻煩
我這個人就是太懶了

至於Artefatto,在咖啡展試喝過,我覺得沒有脫離186C的調性
不過豆子不是我熟悉的,也沒有看到萃取後的粉餅
只試喝一杯,可能也不準,說不定豆子味道本來就那樣 XD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