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是什麼理由讓大家在家中仍使用蒸氣打奶泡(稀釋牛奶)呢?

七彩魚 wrote:
梅納反應...(恕刪)

梅納反應溫度蠻高的(140~170?), 這邊可能要看蒸氣溫度及蒸氣與牛奶接觸時的溫度, 還有牛奶若已經過超高溫殺菌是否還會再度進行梅納反應? 這邊也一直找不到比較明確的資料指出用蒸氣一定會有梅納反應產生...


hoba wrote:
太厚工...(恕刪)

和大蒸氣量的商用機比起來應蠻費時/費工的.
若是蒸氣量小的家用機呢? : )
chan.chenhao wrote:
和大蒸氣量的商用機比起來應蠻費時/費工的....(恕刪)

我下次注意下時間,我打奶比較留心溫度,因為一不注意會燙手 XDD
把半自動賣掉後,我拿鐵的奶都是用電鍋加熱在用奶泡棒打的⋯⋯在做espresso前放進電鍋計時
做好咖啡牛奶也熱了,手動機沒蒸氣可用!

Wein yan wrote:
把半自動賣掉後,我...(恕刪)
你該買台 183 的
hoba wrote:
你該買台 183 的...(恕刪)

我的TSK183已報廢多時了,停機前整組給它拆解,發現內部水銹雜質一堆,這種鋁加熱塊模組好像很容易產生雜質,為了健康請留意水質
隨然我猜有很多人是因為店家都這樣做

出杯速度/流程、口感跟糖/醣



P.S.我用奶泡棒

chan.chenhao wrote:
梅納反應溫度蠻高的...(恕刪)
hoba wrote:
你該買台 183 ...(恕刪)

這也是會有這樓的緣由 :p

先前的觀念中, 選擇義式機蒸氣要夠大/夠乾, 至於何謂大, 何謂乾則沒有一明確準則...Orz

若從實作上來評量, 夠大的蒸氣會讓牛奶升溫的時間縮短, 並於升溫時間內產生足夠綿密的奶泡. 夠乾則較隱性, 會顯現在打完奶泡後的整體重量上.

假設要將200g/10度的牛奶打成60度的拿鐵用奶泡.
A.商用機/高階家用機可能花費30sec,成品重為220g.
B.TSK183可能花費90sec,成品重為230g.
C.加熱塊機種可能花費120sec,成品重為240g.
(時間跟成品重不一定成正比, 此處只是假設數據)
蒸氣不管多乾, 它就是會有從氣態水轉變為液態水的情形, 重量一定會增加. 至少增加多少也可計算出來.(一定比理想狀態多)
A的結果應已是最好的(?)標竿, 蒸氣奶泡應都朝向那一方向靠攏.
(補:成品重 跟 時間+蒸氣含水量 成正相關)
奶泡棒/機上的情形呢?
D.它可能需花90~120sec將牛奶溫度升至60度, 然後花30sec打出可用奶泡. 成品重:200g.
從上面義式機A.B.C.的Case推論, D的產出結果應算比A好嗎? XD

所以會考慮是否使用蒸氣會比使用奶泡棒多出哪些風味? 會多出的原因為何??

另,不使用溫度計, 比較偷懶使用電動奶泡機的方法=>加熱跟打奶泡分開進行
先用加熱功能加熱牛奶, 其終止溫度應會在60~70度間, 然後再用冷奶泡功能打出可用奶泡. 這樣只要在後30sec注意打出的奶泡綿密度及厚度是否到達要求...

Yiyans wrote:
出杯速度/流程、口感跟糖/醣...(恕刪)

出杯速度/流程同意, 但 口感跟糖/醣 這部份小弟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資料. 也就一直對此有疑惑...Orz
甚至從濃度的觀點來看, 奶泡棒還有優勢存在說...

hoba wrote:
你該買台 183 ...(恕刪)

真要用蒸氣的話會考慮cx-25s
wunshion wrote:
我的TSK183已...(恕刪)
我有一台 1999 年出廠的還在現役,它是台善良的咖啡機


Wein yan wrote:
真要用蒸氣的話會考...(恕刪)
有考慮過,但桌面及火力使用不便,所以PASS
價格也是因素之一啦
姑且不論蒸氣加熱對鮮奶味道的影響
假設用蒸氣打奶泡會增加10%水份,顯然就是鮮奶味道會被稍微拉淡掉
加到咖啡裡,會比沒被拉淡掉的差嗎? 我覺得不一定

不同品牌鮮奶味道不一樣,例如有的鮮奶味道過重或有特別的味道,跟咖啡不搭
也許原本用蒸氣打的跟咖啡搭配很不錯,用奶泡棒或奶泡機反而變不適合
也許也會有相反的情況,原本覺得味道稍淡的品牌,沒被稀釋結果表現變好
也許增加10%水份喝不太出來,結果是沒什麼差別
總之試了才知道
至於想不想試,看人囉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