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教手沖濾杯水漏完與不漏完的差異與手法目的


we543543 wrote:
先不考慮前面手法。...(恕刪)


我是在選購比較手沖磨豆機的過程中,到各家咖啡店去試喝,看到同樣手法:悶蒸 + 不斷水手沖法,但濾杯水滴完與不滴完二種方式。

1. 濾杯水滴完者,都是濾杯與下壺一起秤重量。

2. 濾杯水不滴完就移走,都是濾杯用架子撐起,只有下壺秤重。手沖壺的水量有測量過,也有控制總用水量。

所以手沖手法大致相同下,二種用不同秤重方式來控制最後下壺的重量,基本上也都是精密在控制粉水比。

第6樓Daniel兄解釋的應該是主要的重點,就是二種方式有不同控制濃度與萃取率的手法。

在最後濃度大約接近下(濃度太淡的店家我不習慣就不列入比較了),我大致喝出二類別:

1. 用萃取率較低的手法,保守不讓雜味與苦澀味出現,但相對代價就是風味較單純死板。他們大致上有下列現象:魔豆顆粒較粗,有的磨豆機不夠好要篩粉,水溫較低。

2. 萃取率高,嘗試把更多風味都萃取出來。尤其好的豆子就風味非常好,讓人第一口就驚艷。但有的店家卻不知豆子問題還是萃取不均,會稍微有一點微微苦味。他們大致上:魔豆顆粒較細,磨豆機較高級,水溫較高。

我發問前個人的想法是二種手法,跟控制萃取率有關,但因為萃取率與濃度控制可以獨立,又可以影響,實在搞不太懂。經過Daniel兄解釋,再加上最近認真爬文,有更清楚的認知了。

we543543 wrote:
只討論滴完與不滴完,滴完的手法容易讓每次的成果接近一致,沒滴完因最後濾杯殘存水量可能次次不同,要穩定難度比較高...(恕刪)


我玩手沖是從KONO入門的
KONO沖法最後是大水灌下去,下壺容量到了就移走
但很難掌握
有時大水灌到濾杯滿,下壺量剛好到
有時下壺量差比較多,要等久一點,濾杯裡的水量明顯下降很多
這樣沖出來的兩杯咖啡就會有差異

當時沒有秤重
或許用秤重的方式,在注水總量達到多少克時轉換成大水澆灌,也許就能比較一致
以前說最後用大水柱沖下去,下壺ml數夠了移開濾杯,避免雜味下去。
自從Tetsu Kasuya四六沖法出現後,全部滴完好像也沒有雜味,
所以雜味到底是從何而來?!

也有人說手沖不要沖到濾紙,因為水從旁邊下去會降低萃取,
但是印象中也有人實驗其實水沒有那麼容易穿透(忘記在哪看到的理論)

反正看到什麼手法就試試,才是樂趣啊
don007 wrote:
以前說最後用大水柱沖...(恕刪)


應該差在是否均勻萃取,如果細粉多,或手法問題造成不均勻萃取,其中過萃的部分就會產生不好的味道(或簡稱雜味)。

Davidkswang wrote:
同樣手法:悶蒸 + 不斷水手沖法,但濾杯水滴完與不滴完二種方式。

1. 濾杯水滴完者,都是濾杯與下壺一起秤重量。

2. 濾杯水不滴完就移走,都是濾杯用架子撐起,只有下壺秤重。手沖壺的水量有測量過,也有控制總用水量

所以手沖手法大致相同下,二種用不同秤重方式來控制最後下壺的重量,基本上也都是精密在控制粉水比。



要滿足紅字部份,我能想像到的只有手沖壺的水全用光。

當然,手沖壺的水全用光不是不行。不過,水沒滴完就移開濾杯,在日本各家的手法經常出現,手沖壺的水全用光的手法倒沒有那麼常見。




we543543 wrote:
要滿足紅字部份,我...(恕刪)


我實際上經驗的店家,他們用量杯量熱水後倒入手沖壺。然後咖啡師觀察手沖注水時V60大致的水位與沖煮時間,差不多的時候,他們會看手沖壺內的水位,他們手沖壺沒放蓋子插著溫度計,所以看得到手沖壺剩下的水位。

我想即便這樣的方式,總用水量也是大概,無法精準到相當的範圍內,但算是有SOP的做法了。


Davidkswang wrote:
我實際上經驗的店家...(恕刪)


有sop和精準兩者概念上還是不同,日本千百種古色古香的手法也不能說就不算sop.

要先移開濾杯,不倒光手沖壺,又要精準控制總水量,不是沒辦法。

不能用手沖架。後段時先秤重得到總水量,提起濾杯,再秤重得到預期萃取量,移開濾杯。有時連濾杯秤重,有時則否,空壺重,含濾杯含粉重等等都要記錄,實作時要即時加減(或先做好小抄),有點繁瑣,不能搞錯。

研究是一回事,要做出一杯不錯的咖啡,可以不用搞得這麼麻煩。簡單又有效,也是一種美。

we543543 wrote:
有sop和精準兩者...(恕刪)

似乎先前討論有提到的手沖雙秤可處理這樣的問題?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5432821

chan.chenhao wrote:
似乎先前討論有提到...(恕刪)


如果磅秤有這個功能,的確是可以將人手計算的部分交給磅秤,但就要綁磅秤。

we543543 wrote:

研究是一回事,要做出一杯不錯的咖啡,可以不用搞得這麼麻煩。簡單又有效,也是一種美。

...(恕刪)


確實,自己沖煮不需要搞到那麼累。

應該是該家公司的咖啡師或者老闆認為這樣做出來的品質比較符合他們的要求,就做出個SOP來要求各分店擔任手沖人員照程序沖煮咖啡給客戶。其中一家分店用KNG配合這樣的流程手法,我喝起來感覺就是非常乾淨純淨的風味口感。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