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543543 wrote:
先不考慮前面手法。...(恕刪)
我是在選購比較手沖磨豆機的過程中,到各家咖啡店去試喝,看到同樣手法:悶蒸 + 不斷水手沖法,但濾杯水滴完與不滴完二種方式。
1. 濾杯水滴完者,都是濾杯與下壺一起秤重量。
2. 濾杯水不滴完就移走,都是濾杯用架子撐起,只有下壺秤重。手沖壺的水量有測量過,也有控制總用水量。
所以手沖手法大致相同下,二種用不同秤重方式來控制最後下壺的重量,基本上也都是精密在控制粉水比。
第6樓Daniel兄解釋的應該是主要的重點,就是二種方式有不同控制濃度與萃取率的手法。
在最後濃度大約接近下(濃度太淡的店家我不習慣就不列入比較了),我大致喝出二類別:
1. 用萃取率較低的手法,保守不讓雜味與苦澀味出現,但相對代價就是風味較單純死板。他們大致上有下列現象:魔豆顆粒較粗,有的磨豆機不夠好要篩粉,水溫較低。
2. 萃取率高,嘗試把更多風味都萃取出來。尤其好的豆子就風味非常好,讓人第一口就驚艷。但有的店家卻不知豆子問題還是萃取不均,會稍微有一點微微苦味。他們大致上:魔豆顆粒較細,磨豆機較高級,水溫較高。
我發問前個人的想法是二種手法,跟控制萃取率有關,但因為萃取率與濃度控制可以獨立,又可以影響,實在搞不太懂。經過Daniel兄解釋,再加上最近認真爬文,有更清楚的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