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原來espresso 跳豆影響流速這麼大

Nienor wrote:
剛做了五次實驗
我發現有沒有壓豆竟然有這麼大的差別

1.固定用anfim SP450 刻度6
2.固定18.3g
3.萃取時間30 sec

有壓豆(放入兩倍以上的豆量, 上頭再放個小杯子增加重量)
萃取26~29g

無壓豆(只放入接近萃取一次的豆量)
萃取34~36g

第一秒落水至咖啡杯也有差
有壓豆約第9~9.5sec
無壓豆約第7.5~8sec


而有壓豆明顯口感較圓滑順口, 油質感較厚實
無壓豆則口感較稀薄較水



藍字的部分可以推導出標題的原來espresso 跳豆影響流速這麼大,但直接推導出紅字的結論則大有問題。

26g到36g增加了約40%, 同一把豆子多萃了40%咖啡液,如果還可以喝起來沒差,才是奇怪。

如果我們知道會有這個流量差異(相信這不是歷史上第一次大發現),調整刻度來得到相同時間相同流量(固定時間固定流量是espresso工業標準,固定刻度不是),這時來比較有無壓豆的口感差異會稍具說服力。雖然就算調到這種程度還是有骨頭可挑,不過就不往下挑了。
we543543 wrote:
26g到36g增加了約40%, 同一把豆子多萃了40%咖啡液,如果還可以喝起來沒差,才是奇怪


我想我要強調的是
同樣條件下
只差別在有無壓豆單一因素的情況下
竟然可以差別這麼大

也就是如你所說的甚至可以在同粉量同時間內多萃了40%的東西出來
當然甚至不用喝之前
也知道這兩杯一定有差異

有網友會問
如果同樣30sec萃出同樣重量來比較呢?

我之前一直是用單杯量來萃取
即使之前用過單杯量也萃26克的情況下
感覺味道還是比較雜
最上面一層約0.5cm
比較有"拋拋"台語發音的口感
有點累類似啤酒的泡沫感 不扎實

有壓豆的那五次就覺得改善很多

有無壓豆我個人推測差別應該是
無壓豆的粒徑分佈會比較廣
就如同一個籃子內裝了西瓜跟橘子體積差異較大的分佈

這感覺會不會變成像錐刀弄出來的粒徑分佈?

bakafish wrote:
也了解做咖啡有很多變數,也有秤重,怎麼沒有想到是粉水比的問題


魚大

我想應該是說
有無壓豆的差異
竟然可以造成如此大的粉水比差異的--->"結果"

我也實驗過
即使達到粉水比一樣的條件下
還是有壓豆的會好很多

只能說我以前沒把重心放在壓豆這件事上
我錯了...

Nienor wrote:
即使達到粉水比一樣的條件下
還是有壓豆的會好很多

沒壓豆那次有改變磨豆機刻度嗎?
就是改變刻度其他條件不變來達到流速粉水比一樣
只說白賊七是最會白賊的代表人物,就被刪文了...所以管理員認為正宗最會白賊的人是?...
Nienor wrote:
我想應該是說
有無壓豆的差異
竟然可以造成如此大的粉水比差異的--->"結果"

我也實驗過
即使達到粉水比一樣的條件下
還是有壓豆的會好很多...(恕刪)

如果實驗正確無誤(過程要保證一模一樣或有足夠樣本數,還要經過正確的盲測程序)
關鍵可能不是跳豆,而是刀盤之間有多少豆量,和上面壓多少重量
這和磨豆機的設計有關
壓的重量不一樣,或者換一台磨豆機,結果可能就不同
並沒有一定的準則
也就是說,換一台磨豆機,壓豆就不見得會比沒壓豆好
或者雖然好一點點但差異不大,可藉由調整粉量,粉水比,時間,溫度等參數來彌補
所以我前面說,如果是磨豆機本身導致差異,我會換一台磨豆機
因為要有壓豆才能做出比較好喝的espresso,那要浪費很多豆子,尤其是豆子消費量少的情況

Socratic Coffee用Mazzer Robur E的分析,做個參考
https://www.instagram.com/p/BDvigyvSuCg/


Nienor wrote:
有無壓豆我個人推測差別應該是
無壓豆的粒徑分佈會比較廣
就如同一個籃子內裝了西瓜跟橘子體積差異較大的分佈

這感覺會不會變成像錐刀弄出來的粒徑分佈?...(恕刪)

通常錐刀的粒徑分佈會比較寬,但並非必然,有的平刀也滿寬,未必比錐刀均勻
圓滑順口可能也不是因為均勻

bakafish wrote:
Socratic Coffee用Mazzer Robur E的分析,做個參考
https://www.instagram.com/p/BDvigyvSuCg/


魚大
如果從這張圖的結果看來
他的結論是說有無壓豆差異看來粒徑分佈差別不大?是嗎?

我的實驗目前樣本還不多
當然我不是咖啡工作者也不可能有本錢有太多的磨豆機可以實驗

如按你說的
也從上面你給的連結的實驗結果看來
也不是所有的磨豆機都有我這台實驗結果的差距
或許好的設計可以讓single dose如同hopper loading一致
這樣比較容易跟購買店家給的參數做比較

希望這裡有人也可以實驗看看^^
同時也報一下使用的磨豆機型號與刻度
Nienor wrote:
他的結論是說有無壓豆差異看來粒徑分佈差別不大?是嗎?...(恕刪)

有些看起來很接近,尤其在高峰的左邊,但右邊如果以Y軸的數字距離來看應該還滿大的
HB有人說相同流速,粗細刻度差了7-8格,甚至9-10格

尤其full hopper那條線又跟別條很不一樣
是說不知道full hopper他們測了幾次,有沒有代表性就是了
如果只有一次,那我傾向把這條線刪掉不看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