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我又來意想天開了:原力磨豆機設計方案

starmoonxp wrote:
複合刀盤是指錐刀+平...(恕刪)


這吻合先前有位大大用兩部錐刀磨豆機來作粗磨和細磨的動作, 我也有相同的構想進行中, 只是還在啄磨結構的穩定和刀盤的調整清潔方式. 因為是自用, 就沒再考慮其它使用者的作業習慣了.

先預祝樓主成功打入市場了
哇,這個讚…

搬個板凳先,持續關注…

starmoonxp wrote:
Key Features...(恕刪)


有考慮配方混合豆的方式嗎
還有清潔方式的便利性有列入考慮嗎
因為是多豆倉的選擇
做為營業用會不會有殘粉互相影響的可能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Mr ciprino wrote:
有考慮配方混合豆的方...(恕刪)


配方混合可能少量取用時比例不會太准,應該也不會有人這麼用法,不過到時軟體可以留一些DIy的空間,發揮想像。

清潔便利性和殘粉量是這個設計重要考慮內容,甚至連刀盤都是免工具拆裝的,幾乎是零殘粉結構
爱动手
starmoonxp wrote:
(恕刪)幾乎是零粉結構


零殘粉和減少細粉是兩大課題, 就物理模型的分析和機械結構的安排, 這兩個都有莫大的挑戰性, 大大若是突破任何一點, 那就太了不起了
排個椅子 看大家討論
很有趣但看不懂 沒法幫忙

starmoonxp wrote:
清潔便利性和殘粉量是這個設計重要考慮內容,甚至連刀盤都是免工具拆裝的,幾乎是零殘粉結構...(恕刪)

幾乎是零殘粉結構?只要能做出這個零殘粉結構,就可以揚名立萬了,這輩子吃喝都不成問題了...
整個架構都繞著傳統的磨豆機結構打轉,這樣的結構要能有突破的功能,那些大廠早就玩下去了...
小弟絕無惡意,只是很簡單的想法,要突破,就應該要有創新的思惟,要有新的東西出來...

black_2006 wrote:
幾乎是零殘粉結構?只...(恕刪)


正好上面魚大提到的,幾乎零殘粉的設計在不少產品中已經實現,並且有不錯的表現,只是這些產品自動化程度和使用便利性還不是最好。

這個設計的核心是基於one-dose方式的磨豆機的深度應用,實現以源豆定量方式的定量,工作區不留成品和半成品,隨時切換豆種而不互相影響。
爱动手

starmoonxp wrote:
正好上面魚大提到的,幾乎零殘粉的設計在不少產品中已經實現,並且有不錯的表現...(恕刪)

什麼是幾乎沒殘粉?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看這張圖,這還不包含出粉口的積粉,而那個地方是除了拆開機器,否則是清不到的,但是這種機器到了某大的手裡,也是號稱 幾乎零殘粉的,這是說給自己爽的...


要達到無殘粉,必須從新的角度來看待這問題,傳統的結構一定會有殘粉,所以一定要有新的發想,比如說磨豆機本身是不是要有專門處理殘粉的機構,是不是需要新的輔助器具...等等,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black_2006 wrote:
看這張圖,這還不包含出粉口的積粉,而那個地方是除了拆開機器,否則是清不到的,但是這種機器到了某大的手裡,也是號稱 幾乎零殘粉的,這是說給自己爽的...(恕刪)

我「改造過的」Forte BG幾乎無殘粉,這是我之前在某棟樓裡說過的
從來就沒有人說原廠狀態是接近零殘粉吧
你拿一張沒改造過掃粉塊的Forte BG的照片是想證明什麼呢?
甚至在你引用那張照片的原討論串裡,我在下一層樓#25都有說我的那一圈有2.5g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4777580&p=3#61238656
我以為當初我有附圖,原來忘了,裁切好的照片一直躺在我的硬碟裡,現在補上

圖中上半部可以看到,那一圈底部是空的,厚度大概1~2mm
很明顯就是掃粉塊不夠高掃不到,沒改造掃粉塊當然有殘粉
出粉道也要改造才不會積粉
Monolith Conical不用改造就少於0.1g


black_2006 wrote:
什麼是幾乎沒殘粉?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恕刪)

完全零殘粉的磨豆機不存在,也不會有廠商做,糾結在這個地方一點意義也沒有,也不切實際
所以才說「幾乎」,國外的討論區,玩家們也會用almost zero retention來形容
這就得看你對「幾乎」二字的定義了
如果你要堅持只有「有」和「沒有」,沒有「幾乎」,這是你的自由
我的定義是,殘粉少到可以忽略,就稱為「幾乎」零殘粉
一般大小的淺焙豆一顆就有0.2g
就算會被新磨的粉推出來的「活殘粉」有0.2g,相當於一顆豆子
我是沒有那種舌頭,能夠辨別出這杯咖啡裡有一顆豆子風味不對
所以0.2g活殘粉,對我來說就是「幾乎」零殘粉
死殘粉當然也是越少越好,即使不會落入杯中,我也只能接受零點幾克


black_2006 wrote:
幾乎是零殘粉結構?只要能做出這個零殘粉結構,就可以揚名立萬了,這輩子吃喝都不成問題了...(恕刪)

做到幾乎零殘粉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沒什麼可以揚名立萬的
大廠磨豆機構造幾十年沒什麼變,是因為他們做的是商用磨豆機
商用,殘粉根本不是問題,當然不需要花成本研發接近零殘粉的設計
並不是他們做不到,只是不想做

事實上也有大廠真的做了
例如Compak R120

以下照片是爛手機拍的,畫質差,加減看
先來看一下Monolith Conical
其實也沒什麼很突破的設計
不過就是把磨豆室和出粉道連接口從側面改到下面,出粉道從水平改成斜的
傾斜出粉道,這個早在我入手第一台電磨Mazzer Super Jolly的時候就想過了
當初不懂為何Mazzer會做水平的設計,後來看到了幾十年前的磨豆機我就懂了
另外,Monolith Conical把掃粉塊從金屬改成塑料,盡可能接近磨豆室的邊緣,所以沒什麼殘粉
比較有創意的是磁吸式出粉道,萬一出粉道塞了可以拿下來,像彈菸灰一樣把粉彈出來


換個角度看內刀盤,上面的殘粉多嗎?


再看一下外刀盤,上面的殘粉多嗎?


看起來很多,但都只是薄薄一層粉
電子秤先對秤盤扣重,將這些粉全部弄下來裝在秤盤裡,在精度0.1g的電子秤上秤不出重量


再來看改造後的Forte BG
很明顯的,那一圈約1~2mm厚的殘粉沒有了
方法也很簡單,掃粉塊掃不到,那就把掃粉塊面積加大,讓它可以掃到不就好了
我只在右下角那個掃粉塊旁邊加了貼片
本來是考慮在上刀盤外側加o-ring,但上刀盤座外圍是向中心傾斜,所以改用貼片處理


殘粉還是有的,在螺絲孔,掃粉塊旁邊,還有結合上刀盤座的螺牙裡都有一些
但那些都是死殘粉,全部弄出來頂多秤到0.2g,所以影響不大
當然還是要定期清潔就是

最後解說一下Forte BG的出粉道設計
Forte BG的出粉道剖面示意圖如下
黑色部份是刀盤所在的磨豆室,紅色部份是水平出粉道,綠色部份是一個塑膠件,將出粉轉向下

它雖然是小型電磨,卻還是採商用電磨的思維設計,我覺得很愚蠢
不過還好,它的掃粉塊是斜面,粉道入口角度也有設計過
所以在磨豆室的粉只要掃粉塊掃得到都會進入粉道,不會像Super Jolly總是留一點點
它的出粉道是水平的,但因為短,所以出粉的離心力會直接把粉甩過粉道而不會停留在粉道裡
積粉的原因和Super Jolly因為粉道過長而積粉不一樣
它是因為在綠色那個零件前端,加了一片橡膠或矽膠擋片,就是上圖藍色那個位置
我猜它的用途是減弱因離心力甩出的出粉力道,直接使用把手接粉時不會因出粉速度太快而噴粉
但也因為這擋片,變成紅色水平粉道內必需積滿粉,才能推開擋片落粉
所以只要改造這片擋片,問題就解決了
不過少了擋片緩衝,出粉的力道打到綠色的轉彎處,雖然是圓角還是會造成約0.2g的積粉
這部份應該也是死殘粉,而且0.2g而已,位置也可以用手指挖到,我就懶的處理了
不然要改也是可以改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