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沖壺是下列這款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108171164181
有版上的前輩有提到濾杯跟濾杯不合,我是跟露天的的賣家買的
濾杯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010314559708
濾紙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11090624876016
我都是買1-4人的,或者改買1-2人的才會跟濾杯比較服貼呢?
而我的磨豆機是郵桶磨豆機,刻度是1圈所以改為1/2圈
磨出來的粉比較細,萃取度會比較高?
會用1:12(20克的粉,沖240CC的咖啡汁)的比例
所以版上的前輩建議用18克的粉,是要沖出幾CC 的咖啡汁呢?
以94度的水手沖,是看了韓懷宗的精品咖啡學裡面建議的
他說淺焙豆的結構完整,所以用94度的高溫水去沖,較能萃取淺焙豆的風味
深焙豆的結構已經被烘焙過程被破壞了,所以用84度的低溫水去沖,較能萃取深焙豆的風味
我的豆子是跟露天的賣家買的,那賣家時特別註明了
他說"交至買家手上時約3~5天,已充分完成二氧化碳排氣,為最佳賞味期開始"
所以豆子還蠻新鮮的
說了這麼多,還是要請版上的前輩不吝告知,謝謝^^"
樓上有po了一張濾杯裡的咖啡成小丘狀,基本上它就是新鮮的豆子,如果你的蒸悶,沒出現小丘狀,豆子就過了保鮮期。
精品咖啡學說的是個原則,水溫、磨的粗細、粉量、保存期等,是要一直不斷的相互調整的。今天喝完,明天同樣狀態再沖一杯,口感就不會一樣。換個豆子,差別更大。
每人口感不一樣,沒有放諸四海的標準。18克也是個大約,沖出240cc喝喝看。太濃,下次就減量或同量降溫或同量同溫但磨出粗點;太淡,下次就再加量或同量增溫或同量同溫磨細點。
磨出來的粉比較細,萃取度會比較高?
不盡然,細粉用高溫萃取當然會高,但用低溫可能恰恰好
沖之前,壺、濾杯、咖啡杯,都要先溫。
以上請參考
梯形濾杯的奧秘,我覺得是在底部
平底的那種容易在粉遇水變重後濾紙壓在孔上,水往下流變不順
塑料的梯型濾杯比較推跟樓主手沖壺一樣的寶馬牌(能用陶瓷的更好)
寶馬牌塑膠濾杯底部有導流的肋骨,可以撐起濾紙,萃取會比較順(家樂福就有賣,才幾十元吧!)

梯型濾杯的構造,可以參考紅豆兄的部落格
http://caferedbean.blogspot.tw/2014/01/blog-post_5.html#more
粉水比現在不太會去注意,反正就是Hario的咖啡匙一匙沖220cc
豆子都自己烘的就一大匙下去懶的秤了XD
Hario的咖啡匙滿滿一匙咖啡豆中焙約15g,淺焙約16~17g吧!
淺焙豆沖太濃反而不好喝,比較喜好像喝水果茶一般的口感
附上一段年輕的老頭 手沖耶加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N8Q5kc9Hk
今天就依照前輩們的建議,來手沖耶加
1.對於濾紙、濾杯不合,以折紙方式解決
而濾紙、濾杯不夠服貼,以熱水淋濕再以手指微調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29620009@N08/16026124105/
2.昨天有前輩說咖啡粉再磨細一點
所以我把郵筒磨豆機的刻度從一圈改成1/2圈
不過感覺萃取咖啡液的速度比起以前慢了一點
以前約2MIN可萃取240CC,現在要2:20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29620009@N08/15838704028/
3.有關於咖啡牆的問題,版上前輩說注水繞圈太大了
導致咖啡牆被水流沖垮了,而且超出咖啡牆的水
直接從濾紙流下,反而稀釋了咖啡液
經由前輩們的建議繞小圈,水流愈小愈好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29620009@N08/16025436302/
不過我有個疑問,我在YOUTUBE上看手沖教學
他們一開始都會先繞小圈,但不久後圈就愈繞愈大
但是都不會超出粉跟濾紙的交界,我想請問的是
從繞小圈到愈來愈大圈的時機點是在哪裡
今天自己經由前輩的建議,所手沖出的耶加
感覺香味的層次比起之前多
今天這杯喝起彷彿有柑橘的香味
和彷佛吃糖果甜的餘韻
也有可能是心理作用的關係吧^^"
還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建議的地方
也請版上前輩不吝告知,謝謝!!!
A:看濾杯是幾人份就買幾人份的濾紙。只要把邊折起就好,主要是怕沒折會抵到濾杯壁增加空隙。
2.濾紙、濾杯不夠服貼,以熱水淋濕再以手指微調
A:倒不需要。到下粉,蒸悶時就服貼了。
3.昨天有前輩說咖啡粉再磨細一點
所以我把郵筒磨豆機的刻度從一圈改成1/2圈
不過感覺萃取咖啡液的速度比起以前慢了一點
以前約2MIN可萃取240CC,現在要2:20
A:粉細流速一定會慢。不需要一直調刻度,很麻煩。不要執著在時間,同樣粉量、同樣粗細,可用水溫調整。水溫高,萃取度大;水溫低,萃取度低。
4.不過我有個疑問,我在YOUTUBE上看手沖教學
他們一開始都會先繞小圈,但不久後圈就愈繞愈大
但是都不會超出粉跟濾紙的交界,我想請問的是
從繞小圈到愈來愈大圈的時機點是在哪裡
A:從小到大,從內到外,再回頭。不要停頓不要斷水不要碰到濾紙
5.今天自己經由前輩的建議,所手沖出的耶加
感覺香味的層次比起之前多
今天這杯喝起彷彿有柑橘的香味
和彷佛吃糖果甜的餘韻
也有可能是心理作用的關係吧^^"
A:恭喜你已入門了。我是為喝咖啡而喝咖啡,只有二種感覺,「好喝」、「不好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