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開箱 - Lelit Bianca PL162T

bakafish wrote:

哈!先恭喜入手[X...(恕刪)



感謝魚大~
這台機器的質感很棒啊~各方面我都很滿意~
唯獨就是蒸汽用旋轉的~我還不太習慣~
(因為之前用L1~蒸汽是用扳的~)
不過她的蒸汽很乾很強~
我用350ml的motta鋼杯~很快就打好了~
而且奶泡很綿密很棒~
或許是我一直以來都用小鍋爐機器~比較快上手
(噴頭我是用原廠大雙孔的)


原來是時間的關係~我真是太嫩了~
這樣我在調整整一下時間~
感謝魚大指導~

sukenji wrote:
感謝魚大~這台機器的...(恕刪)


羨慕啊!
bakafish wrote:
在流量很小的情形下,分水網出水是很不平均的
這時如果水進入粉餅的量很少,雖然升壓速度很慢,還是會變成填壓力道
導致萃取流速就變慢了...(恕刪)

VST濾杯(15or18?)裝16g粉, 粉餅頂端到分水網空間應還蠻大的(?), 要分水網跟粉餅頂端空間裝滿水後才會升壓形成填壓(夯實粉餅)力道吧(?), 若考慮空氣則要縮減一半空間才會上升成1bar(假設空氣無法被推擠從粉餅/濾杯下端排出).
有頂端/分水網空間作為緩衝, 流量小時, 分水網出水不均是否仍是一需考慮之因素?

bakafish wrote:
paddle開大,LCC開預浸,秒數控制到沖煮頭上的壓力表指針微動(不要超過0.5 bar)即暫停pump
在pump再次啟動之前,把paddle調小,讓pump啟動後可以緩速升壓...(恕刪)

對Bianca+VST要用較粗刻度也蠻困惑的, 期待魚大實驗結果.
或許Bianca也可拿來跑DE1+的Flow Profile. : )

sukenji wrote:
我用350ml的motta鋼杯~很快就打好了~
而且奶泡很綿密很棒~
或許是我一直以來都用小鍋爐機器~比較快上手
(噴頭我是用原廠大雙孔的)...(恕刪)

我有一個motta 250ml的
是為了在鍋爐更小的Cremina上打120ml鮮奶而買的
看上的是它更小的直徑,可以讓同樣120ml鮮奶深度變的深一些
僅僅是那大約1公分差的深度,打起來便容易的多
只是我實在不愛它的造型設計,若不得已還是要拿出來試試


chan.chenhao wrote:
有頂端/分水網空間作為緩衝, 流量小時, 分水網出水不均是否仍是一需考慮之因素?...(恕刪)

在給水流速快的情況下,粉餅接觸到水的時間雖有先後,但水很快會淹滿整個粉餅,然後壓力上升
一般的pump機應該都是這個情況

給水流速慢的時候就不知道會是什麼情形
咖啡粉接觸到水的時間差可能會拉長
但是有多長,影響多大,不清楚
也許沒什麼影響

這裡解釋一下,不是在談極慢速升壓
流速要慢,原因是Bianca沒有E61的pre-infusion chamber功能
所以要用限流的方法來讓預浸升壓的速度慢些,模擬傳統E61的預浸升壓速度

我猜想,如果從一開始就限流
花了15秒在做預浸,實際上大概有10秒左右是無壓力,此時粉餅並沒有吸進多少水
到了沖煮頭都灌滿水時,壓力上升,也在粉餅上面造成填壓力道
所以才會要用比較粗的粉

跟Rossa PG與Cremina的不同,在於Rossa PG一開始雖然是無壓,但水有重量
還有在一開始轉開氣閥時是很緩慢的,這時壓力表指針還沒動,但確定有空氣放出
這時的微壓有助於讓水快速進入粉餅,也是因此指針才沒有動
Cremina我則是把蒸氣壓力調到0.7 bar,等於是用0.7 bar在預浸

所以我才在想,如果在萃取壓力表指針微動時暫停pump
是不是就可以在這個壓力下預浸,讓粉餅多吸點水
bakafish wrote:
還有在一開始轉開氣閥時是很緩慢的,這時壓力表指針還沒動,但確定有空氣放出...(恕刪)

HC-P這邊觀察到的狀況:旋轉約13圈下壓活塞, 指針不會動, 然後開始以每一圈0.5圈約1bar的速度上升
相同13g粉量,
重填壓拉升到3bar, 10秒降至2bar, 若不去動搖臂幾乎就停留在2bar了(印象中是每10秒降約0.2bar), 當然, 若一開始故意留在2bar, 則壓力也就停留了.
中填壓(相對)的這個定點則會在1~1.5bar左右...

所以才會思考, 填壓力道時是否影響了預浸的有效度, 如何才能算是有效的預浸? 應該留在那個定點, 還是比它高/或低? 以TDS判斷嗎??
預浸後拉升至目標萃取bar的速度斜率可能也會影響夯實度, 也會影響通道壁的摩擦係數.
若以通道摩擦係數來解釋一些東西似乎是說得通的.

磨細->增加摩擦係數.
重填壓->增加夯實度, 增加低bar數(預浸)的摩擦係數. (填壓力道對9bar的壓力來說影響是小的. 所以這個夯實對直升9bar的萃取方式影響較小...)
預浸->形成通道, 泡軟咖啡粉, 減少摩擦係數
預浸bar數->將水順利壓擠過填壓形成的通道
升壓速度...etc...

蠻好玩的...

另, 會不會壓力量測點的不同(或其他因素), PG的9bar不等於Bianca的9bar, 所以刻度才下不去...
chan.chenhao wrote:
重填壓拉升到3bar, 10秒降至2bar, 若不去動搖臂幾乎就停留在2bar了...(恕刪)

這裡透露出一個訊息
壓力不動,代表粉餅沒有在吸水
若是濾杯底下沒有出現咖啡珠,就表示2 bar壓力只能讓水穿到粉餅中間某處,穿不到底

我在用Rossa PG的時候,常常是1.5-2 bar就滴下來了


chan.chenhao wrote:
會不會壓力量測點的不同(或其他因素), PG的9bar不等於Bianca的9bar, 所以刻度才下不去...(恕刪)

我想應該是不會
而且以壓力測量點來看,Rossa的測量點和Bianca的測量點其實算很接近

今晚試了Bianca的LCC預浸秒數設定,pump啟動與暫停的時間,最長可以設定到20秒

一樣16g粉,調細到Rossa的粗細度
我設定pump啟動5秒,暫停20秒
paddle好像是全開,忘了
大概在4秒時看到壓力指針微動,立刻把paddle向左完全關閉,讓壓力停止上升
這時大概停在0.5 bar

之後pump暫停,指針開始微微向下跑,我想是粉餅在吸水的關係
這時將paddle微開,壓力維持在0.5 bar不動
計時器到了25秒時(即pump暫停20秒後),pump再次啟動,壓力再開始漸漸上升
可惜我忘了放一面鏡子,不知道這20秒預浸,在濾杯下可有咖啡珠出現

壓力上升到大約3 bar時開始有咖啡液落入杯中
此時paddle向右開到9 bar
時間沒有注意看,老鼠尾巴的大小是適中的,看樣子這個方法是OK
不過粉餅比Rossa薄,用相同的粗細度才做到這個流速
如果用跟Rossa相同的粉餅厚度(19.5g),可想而知流速還是比較慢的
所以要做到相同水準,還需要更細膩的操作
例如一開始上升到0.5 bar的速度要更慢
0.5 bar也可能穿不透粉餅,從0.5 bar再上升的速度也要再慢
目標是像Rossa PG一樣在1.5-2 bar時就要滴出咖啡

我想應該也可以不用設定LCC預浸
就照上面的操作,指針微動時立刻關閉paddle,待達到目標秒數時再開即可
bakafish wrote:
本來想開上蓋看一下冷水是否有進入蒸氣鍋爐熱交換一下才進沖煮鍋爐
可是上蓋(就是溫杯盤底)竟然是用星形螺絲鎖著的
我沒星形起子,就不拆了...(恕刪)


魚大的帖子人氣就是強~~ (恭喜入手新機)

官方影片好像有看到其中一鍋爐是斜置的!

愛寶E61也是有這樣設計.(冷水有進入蒸氣鍋爐熱交換一下才進沖煮鍋爐)



往事橘子 wrote:
魚大的帖子人氣就是強~~ (恭喜入手新機)...(恕刪)

哈哈!謝謝
跟我沒有關係啦,機器是好機所以有興趣的人不少

我今天又把預浸的秒數設定關掉
恢復成全手動,先摸清楚到底需要幾秒預浸,以後再來設定會比較好
今天已經成功的使用Rossa PG的細度16g粉,不含預浸的正式萃取時間16秒,萃取到1:2
預浸到2 bar時就滴下咖啡
我想,如果用跟Rossa PG相同厚度的19.5g粉,流速應該也OK了


把前面的文章做個整理好了

慢速升壓預浸的作用,在於盡量降低粉餅浸透時的壓力值
以免在粉餅內部還是乾的時候,上方就給了過大的水壓,變成填壓力道,降低流速

升壓慢,跟升壓到一個定值後暫停,作用還是不同的
以2 bar為例,慢慢的升到2 bar,咖啡會開始滴下來
普通速度升到2 bar,咖啡還滴不下來,表示粉餅被壓實了,2 bar還穿不過去
(當然如果你把時間拉的很長,它還是會滴下來)
2 bar就相當於在直徑58.7mm的粉餅上施加了55公斤的力道,等於121磅

即使以非常慢的速度升壓,水要浸透粉餅還是需要一定的壓力
所以升壓速度如果夠慢,中間可以不必暫停,但那需要很慢很慢非常慢的升壓速度

並不是說這樣萃取的結果一定比較好,終究還是要看個人喜好的味道去做調整
如果單喝espresso我會以這種方法來做,這是我喜歡的味道
(難怪我在店家點espresso,同樣的豆子買回家自己用Rossa PG或Cremina做,
 我都覺得我做的比較好喝
如果做拿鐵卡布,我想盡量不去動paddle,改用LCC去控制秒數,才可以同時萃取和打奶泡
但是paddle全開的話升壓速度會太快
我大概還是會把paddle關小一些,用慢一點的速度升壓,然後暫停一下pump
這個暫停的用意是在打奶泡時可以聽聲音就知道預浸結束了
此時分一手出來把paddle全開,待pump再啟動就進入正式萃取
在萃取到目標量之前奶泡應該就打好了


關於打奶泡,我抽掉了防燙內管,效果還是不理想,蒸氣出量跟大鍋爐相比還是差很多
表現在打奶泡上的差別,就是小鍋爐一旦打出粗泡泡就很難捲下去
打大杯沒問題,有時間慢慢喬,蒸氣強度只要把鍋爐溫度或壓力調高就會有
打120ml小杯就沒辦法,奶泡溫度很快就上來,一開始失敗就是失敗了
而且打小杯的要點是蒸氣出量要夠,但力道不能強,這兩點加起來正好是小鍋爐的先天缺點

我用Lambro配Vortex的時候,鍋爐壓力0.9 bar,噴頭深度抓對,旋鈕一開一氣呵成
有沒有粗泡泡不重要,反正很快就捲下去不見
用小鍋爐就沒辦法,噴頭深度抓對,旋鈕一開一定噴出粗泡泡
接下來就無法在溫度到達之前把這些粗泡泡全部打消,甚至根本捲不下去
必需一開始埋深,蒸氣打開再稍微下移鋼杯來避免打出粗泡泡
但是這樣大概就浪費了兩秒,後續打綿的時間就少了兩秒
打出來的奶泡品質跟大鍋爐打出來的還是有差距
而且噴頭埋深也無法避免原本在蒸氣管裡就有的空氣噴出形成粗泡泡
也許原廠附的那顆2小孔的噴頭能解決打小杯這個問題
不過我很不喜歡花較長的時間打奶泡
總之我還是用Vortex多練練,真的沒辦法再換回來吧


我覺得LCC少了兩個功能
第一,無法儲存多組不同的預浸秒數設定,做快速切換
第二,無法設定萃取幾秒後關閉pump,這跟暫停其實相同意思,只是不再開啟而已,應該很好做
做出來再加入第一項的設定組裡
如果有了這兩個功能,在做單喝和拿鐵卡布的espresso切換就簡單了
能自動停止萃取,就可以專心打奶泡
原廠把pump壓力調到10 bar
今天我把它調到9 bar多一點點,大概是9.1 bar吧
原因是pump 10 bar,把paddle開到最大時,萃取壓力就差不多是10 bar
我想我沒有這個需要
把pump調到9 bar,這樣paddle開到最大就是9 bar,就不用去記paddle 9 bar的位置在哪

目前我做espresso的設定是paddle調到正中間
LCC設定pump啟動13秒,暫停2秒,在暫停時把paddle開到最大,pump再開時升上9 bar萃取
這樣做方便,不用去記paddle的位置,不用去看萃取壓力表,做出來的品質也滿意
單頭E61原廠好像都是預設10bar,我試過10、8、8.5,最後依照我的口味,設在9.1bar。
另外,好奇想知道這台原廠offset設在幾度?因為剛拿到AD3的頭半個月,我天天用實際鍋爐溫104度出咖啡⋯⋯
  • 5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