汎古實業 wrote:
而且很奇怪的一點是....既然你都認為大家做出來的好咖啡都會在一個合理範圍,可見你所謂的TDS範圍是好咖啡自然而然的必然落在那個範圍.那麼到底是重要在哪裡??...(恕刪)
哪裡奇怪
你以為是比賽是阿貓阿狗都可以參加的嗎
自然而然落在那個範圍裡,是以好豆子、充份且正確的知識、穩定的手法為基礎的
像你這種會問萃取率「上下2%正常,那上下10%正不正常」的人,當然就覺得奇怪
汎古實業 wrote:
另一個問題是,這支筆真的可以操作歸零嗎??...(恕刪)
又來了,不要以為別人都跟你一樣只靠一張嘴好嗎
能不能歸零,你不會自己去看看我先前po的兩支折光計的資料
單位是%,精度到小數點以下兩位,如果水質TDS破百,會顯示不出來嗎?
只是考慮到機器本身誤差,讀到的數值也許不會很精確
但測水質本來就不是咖啡折光計的用途
拿去驗自來水驗不出來說它爛? 是使用的人腦袋不正常吧
至於折光計的歸零,目的應該是校正,必需使用蒸餾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7vNbEcsxk
沖煮咖啡對水質也是有要求的,SCAA在這方面也有規範或建議
http://www.scaa.org/?page=resources&d=water-standards
所以我們也不會隨便撈個地下水或用礦泉水來煮咖啡
頂多會好奇用礦泉水煮起來是什麼味道而煮個幾次看看
為什麼不指定TDS範圍
咖啡本來就沒有規定TDS一定要多少到多少,強加指定才奇怪
SCAA等協會是從大眾覺得好喝的咖啡所測得的數字,所以我稱這數字是公認
評審也是人,評審若會覺得好喝,想當然也不會離這些數字太遠
如果有某個評審特別跟別人不一樣,那麼在評審資格審查就會被剔除掉,或被要求校正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4787904
所以選手做出來的咖啡,必然也在這個範圍裡
你之前舉玉米濃湯為例,不也是同樣道理
玉米濃湯沒人規定一定要多濃,但是如果有人對玉米濃湯的濃度做調查
應該也會發現大眾喜好大致會集中在某個範圍裡
也許像康寶濃湯那種公司就真的有去做過調查
所以專業賣咖啡的,不管是致力於提供品質更好的咖啡,還是為了打中最大群的消費者
對咖啡做TDS檢測,然後計算萃取率,有什麼不合理嗎?
在家自己做自己喝的人,為了自己的喜好,希望每次沖煮出來的咖啡自己都喝的高興
也同樣這樣做,有什麼不合理嗎?
你拿espresso的比賽規章來舉例,為什麼espresso要有那些規定
因為比賽會場的機器是固定的,不是什麼最新穎的,可在萃取過程中變溫變壓的機器
也不是復古的彈簧拉霸機
既然你都把資料找出來了,就好好看看裡面的內容
pump壓力就不提了,大部份的機器壓力都不是可以電子設定的,選手想改也改不到
不論是萃取量,水溫,秒數,那個範圍對espresso都算寬了
這就是espresso,如果不按規定做,做出來的東西就無法被認同為espresso
所以比賽的機器都設定好了,不准選手去更動,一更動就直接失格,因為你做的根本不是espresso
這些規範,對於全自動機來說是太難了
就算全自動機的設計有些不一樣,以一般兩三萬的家用全自動機來說
還是很難跟上低價半自動如EES200換單層濾杯加一台磨豆機的水準
所以全自動機做出來的咖啡,很難入行家的眼
無法用味道是主觀的一語輕鬆帶過
只要去測量一下全自動機用相同水,相同豆子,做出來的TDS和萃取率就知道了
行家畢竟是少數,所以全自動機也不是要賣給這些行家,而是廣大的一般消費者
對許多人來說,可以在家輕鬆得到一杯咖啡更重要
消費者各取所需,沒有任何不對
但凡事有利則有弊,沒有那種輕鬆方便又便宜,做出來的咖啡又品質很高這種事
全自動咖啡機要好喝,你還是得花相當的金錢,然後相關知識多少也要懂一些
其實有時候我也會想,如果星巴克的咖啡機讓我自己調參數,用我喜歡的豆子
究竟可以做出什麼樣的咖啡
我看影片,它出咖啡的流速很穩定,比一般家用全自動好的多
不會忽快忽慢而抖動,應該是沒有通道產生
如果單就咖啡的部份,它的設計不知道有比高價家用全自動機好嗎?
如果不要那麼多功能,一台可以便宜多少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