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

你今天喝了什麼咖啡呢?

今天再試一次Scott Rao沖法
換了一支豆子,不過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
在悶蒸後注水速度放慢一點,讓水位低一些,總時間還是一樣
結果萃取率上升約1%
所以我還是覺得側流是有影響的

不過重點是從咖啡粉裡萃取出多少東西來
萃取率超過23%,照理來說不應該會有萃取不足的感覺,但就是有
我想,這就是Scott Rao用22g粉,時間拉長到3分鐘的原因
就如我之前的心得,不斷水沖法只用1分30秒,萃取率再高也覺得有些味道沒出來,但雜味會出現
關鍵因素可能就是時間太短了,而且萃取不均
Scott Rao沖法的萃取均勻度應該好很多,相對來說就是減少某些咖啡粉被過萃的嚴重度
所以讓我有萃取不足的感覺

如果要用少粉量,又要拉長時間,那就是往Matt Perger那個方向調整了

bakafish wrote:
今天再試一次Scott...(恕刪)


今天剛好有人可以分享咖啡,所以再試了一次scott rao手法,同一包豆子最後剩20.7g,水量跟著減到340g, 也剛好放慢悶蒸後的注水速度,後段一樣以為會塞住,但還是安全流完,因為水量減少,時間還較上次快上十秒,兩分五十秒,萃取率拉到21. 雖然有拉高萃取率,喝起來走向沒什麼變,這應該也是很穩定,可以安心應用的日用手法之一。
Daniel WYS wrote:
不是頗細,是非常細...(恕刪)


跟隨一下Daniel大、剪一下濾紙。

MSJ-SSPkenia 約細鹽至二砂糖大小。小豆老師的哥倫比亞。V60-01,拍接粉杯調細粉到濾杯上層,1:17、平均水柱一注到底、內到外三圈、87度溫、含悶蒸注水2分30秒、約2:45秒水正好乾移杯。


來張近照。非常令人滿意的細粉量。
比細粉量以小弟手上現有及玩過的刀、只有ACE48手磨能在某些手沖刻度贏過這台 Mazzer SJ-SSPkenia電磨。但以個人的風味偏好,ACE48跟Mazzer SJ-SSPkenia的細粉都少到有點過份了!比好喝還是BUNN G3原廠刀比較好喝。粒粒清楚真的不一定是好事...

[強調一下。千萬不能拿我跟Daniel大的照片來評論 Mazzer-ZM vs SSPkenia 的細粉量。我們兩個處裡細粉的手法,完全不同。小弟的細粉在粉下濾杯前已經被拍離粉粒,所以手沖完剝開濾紙來看、本來就不太會有細粉沾在粉粒上。]







BBdog3388 wrote:
MSJ-SSPkenia 約細鹽至二砂糖大..(恕刪)


BUNN G3 約細鹽至二砂糖大小。艾德氏肯亞TOPAB。同樣V60-01,拍接粉杯調細粉到濾杯上層,1:17、小水注到150克、中水柱到240克然後大水注灌到滿杯、1分55秒達目標克數秒、一注到底、內到外三圈、87度溫、含悶蒸注水2分30秒正好乾移杯。

同上面的MSJ-SSPkenia、因為細粉在下杯前就被拍離粉粒、沖煮完後剪開濾紙、內層的粉粒都是乾乾淨淨,粉粒極少會有細粉沾黏。


細粉明顯較MSJ-SSPkenia 多。



手沖豆剩最後12g,今天繼續實驗Scott Rao沖法,往Matt Perger的細粉沖法方向調整
LAB SWEET刻度直接再下調一大格,來到5.5,再調一大格就可以做深焙espresso了
但總時間只增加了10秒,含45秒悶蒸只用了1:50而已
還遠遠不及Scott Rao的3分鐘標準
距離Matt Perger的2:20也還快了30秒,而且我的悶蒸時間還是45秒而非Matt Perger的30秒

注水方式比照Matt Perger的50, 50, 100
這是為了預防下水太慢,水淹到頂卻還不足200g,看來是多慮了
我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注水都做了Rao spin,但第二次注水沒有按照Matt Perger的方法沖濾紙
結果最後在濾紙邊緣形成薄薄的粉牆,看來這是粉磨細的關係
下次就知道了,在這個細度下光靠Rao spin是沒有用的

今天開沖水溫提高1度
最後得到萃取率27.5%,超過我的預估,有一點點過萃的感覺,但整體來說還不錯
先前覺得萃取不足的現象,這次沒有
不過我覺得這個沖法似乎不太適合我的磨豆機

對了,我都是先取樣到小杯,然後喝幾口,才把小杯裡的樣本拿去測TDS
以免被TDS的數值影響到感官
也順便訓練自己人肉TDS的準度

下次可以試試看完全按照Matt Perger的做法,看萃取率是否會降低
因為Matt Perger做的萃取率只有20.8%
磨得更細,水溫更高,時間更長,萃取率卻低很多
可能是極淺焙的豆子吧

以前試過Matt Perger的沖法,但不懂原理,只是依樣畫葫蘆
當時對於手沖的理解跟現在差的遠了,也沒有買濃度計
沖完只覺得不太好喝,之後只再試過幾次就沒再玩
現在玩過Scott Rao沖法後,發現Matt Perger沖法的基礎就是Scott Rao沖法
只是,要把粉量減少為12g單人份,就必需改變其中某些做法
但基本都是以悶蒸攪拌和不留粉牆來達到均勻萃取

還有一個發現
不斷水或四六沖法,濾杯裡的水流完後,會有一段時間持續滴
用Scott Rao沖法,流完後再滴的時間很短

如果用四六沖法來做又會如何呢
粉少導致時間短,那就暫停注水啊
我現在做四六沖法也是不留粉牆,沖完時粉床是平的
不過萃取均勻度是Scott Rao沖法表現較好
這個現象滿有趣,四六採分段注水且水柱偏大,攪拌的效果應該不差
反而Scott Rao在後半段比較像浸泡
會不會關鍵點其實還是在悶蒸

下次也可以試試只在悶蒸時攪拌,後續仍採用不斷水或四六沖法
看看會達到什麼效果
不過我現在要認真解決掉兩公斤廠豆
最後18克藍山、一定是賽風。改用濾紙、MSJ-SSPkenia 磨、一樣水全上下粉、輕壓粉、鼻聞45秒移火、輕繞3圈、冷布。後悔了!還是濾布煮的咖啡比較有味道。不算浪費了最後這把藍山、只是可以更好。。

所有的追求都是為了一杯上好的咖啡。設備的錢砸在磨豆機上非常值得。最近SSPkenia跟BUNN G3 這兩個坑填得很滿意、應該很長一陣子不用再找磨豆機了。。。





今天沖了「哥倫比亞 藍寶石莊園 雙重厭氧發酵 蜜處理」的豆子,
有濃濃的奶香、可可、焦糖不過這些味道比較類似
昨天第一次沖,一注到底有點空洞,徒有香氣沒有厚度
今天用2次斷水,最後再加壓水沖。果然改善很多。

前幾在台南喝到賽風的咖啡,在想要不要來學賽風呢?

ycps8940132 wrote:
前幾在台南喝到賽風的咖啡,在想要不要來學賽風呢?...(恕刪)


好豆子、好磨豆機、好手法缺一不可。我的好豆子都是賽風。

SSP 1203 這顆刀盤是直線刀鋒多模設計、通常這樣的刀盤風味會比老式cast steel 的清晰、但會少了韻味。風味差別會類似我手上 SSPkenia vs BUNN G3 的風味走向差別。

但我也不覺得您需要另一顆SSP1203刀盤。不過如果您要買SSP的刀盤、我會建議直接email SSP 的 HANSUNG LEE購買。直接email 跟SSP買的價錢是含Fedex 運費、從網站買運費要外加。

SSP 1203
bakafish wrote:
萃取率27.5%


好驚人的數字,如果是vst的計算軟體這個數字好像爆表了,只能手算。

這兩天換豆子,可能新拆封,豆子還沒進入狀況,matt perger手法只勉強跨過20, 味道也有點刺激。換mc1上場,沒試過拿來做正式手沖,刻度用猜的,略低於9, 磨出來的粗細看來是有點讓人擔心的細,結果是兩分二十三秒跑完。萃取率略低於22, 味道完整,無刺激。好像有些錢該花的還是要花,然後用過之後還會讓人想再來台平刀的。

上面是中淺焙水洗盧安達,好奇之下又拆了一包淺焙桃子夾心西達摩,刻度這次再調細,差不多深焙espresso粗細,終於塞住了,,三分才跑完。結果喝起來還是很ok. 濃度1.55, 萃取率22.6. 比較特別的是,連手沖喝起來都滑滑的。
we543543 wrote:


好驚人的數字,如...(恕刪)


哇喔~we大入手MC1啦!
跳真大一定超有感,我是對他們家的Flat很有興趣,最快可能也要明年才有機會入手了(也有可能會變心

說到萃取率,M47常常可以在21~22%之間不出什麼苦澀, 最大有來過23.542%,印象中負面味道還好、一點點苦澀。

今天早上沖了一杯半磅350的耶加雪菲,刻度退43大格,46法,19.9克、得258.5ml,濃度1.77%,萃取率22.992%,苦澀味明顯,在口中同時有好味道與不好的味道,依照經驗M47面對平價豆要控制在22%內苦澀味才會少,但也有可能是我技術不佳之故。
  • 17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