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khon wrote:
中間加司筒可以保證...(恕刪)
好像看到了專業人士?是指兩個軸承內圈之間加司筒嗎?
bakafish wrote:
我的Helor 101單品版與意式版,調到最細時,刀盤鎖死的刻度不一樣
單品版鎖死位置在0點標示左邊(粗)1.5格,在鎖死後調粗1格無磨擦
意式版鎖死位置在0點標示右邊(細)1格,一樣也是鎖死後調粗一格無磨擦
我有試從鎖死位置退一圈半,憑肉眼看差不多是我用Mahlkonig Guatemala的慣用粗細度
但是手搖磨豆機我覺得太細
我在匿名一試過這個粗細度,沖出來的結果跟Mahlkonig Guatemala比相對較澀,所以我是調粗一點
退一圈半看起來會比您的照片更細一些
不過看照片其實不太準,因為這種近拍照片,視覺上會有放大的效果
這次測試我所使用的粗細度是鎖死位置退兩圈
細粉在濾杯上附著的情形和沖法有關
我認為淺焙的豆子比較不會膨脹,比較難隨著水位拉高粉層,尤其是磨的又沒有很細
但細粉卻還是會比較容易被拉上來,所以才會在水下去之後附著在邊緣
如果粉用的比較多,粉牆有做出來的話,細粉蓋在粉牆上會更有趣
看起來好像一層厚厚的細粉,其實只有表層是細粉而已
除了內建篩粉功能的磨豆機,哪有磨豆機沒細粉的,光看沖完的照片並不能說明細粉量
您這張照片我覺得比較會被說粉牆破洞,水會側漏,會有水味
我這次測試是用KONO濾杯,但使用傳統悶蒸與小水柱不斷水繞圈沖法,而非KONO的點滴式
因為粉太重了都沈在底下,注水超過半杯時粉層就拉不起來了
所以後段稍微加大注水擾動,注水到8,9分滿停止
待下水到約半杯,下壺也差不多達到目標水量,直接移走濾杯
最後呈現大概也是像您這樣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