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Helor 101手搖磨豆機


ccckhon wrote:
中間加司筒可以保證...(恕刪)


好像看到了專業人士?是指兩個軸承內圈之間加司筒嗎?
我的101手磨也在前幾天入手了…
按照魚大的教學把整支拆開清潔完後…
組裝回去…發現刀盤鎖死的位置…
跟魚大相同…都是在標示點左邊1.5格…

這幾天磨了幾次…因為我沒有其他手沖用的手磨…
所以我拿101手磨來和鬼齒小富士PK…
沖煮條件:水溫89度,豆量18克,總注水量280…
沖煮手法:悶蒸完後分3次注水,咖啡液最後快滴完時把濾杯移走…
用了2支豆子:1支是淺焙水洗盧安達,另1支是中培日曬曼特寧…
小富士用的刻度是5,沖煮時濾杯都是用樹脂版的蛋糕型155…
沖煮完的咖啡…
感想是好喝…酸感和甜感很均衡…很圓融…
101手磨…第一次磨刻度是刀盤鎖死後退1圈半,濾杯是樹脂版的蛋糕型155…豆子是用淺焙水洗盧安達…
倒粉後目測發現粉太細…所以沖煮時很小心…
煮完後…這杯咖啡很讓我驚豔…因為沒有澀感,而且酸味和甜味都很突出…而且酸度不會讓我覺得不舒服…
第二次磨刻度是後退2又1/4圈,濾杯用Kalita 101搭配濾布,豆子用中培日曬曼特寧…
倒粉後覺得粉的細度目測跟鬼齒小富士的刻度5差不多…
沖煮時覺得流速稍快…
煮完的這杯咖啡…一樣好喝…曼特寧那種獨特的味道很明顯…但是不會苦…
第三和四次磨的刻度改為後退2圈多1格…
這2次的流速就跟用小富士差不多了…
第三跟第一次、第四跟第二次用的豆子和濾器都一樣…
味道比前兩次來看…是有差…但差別不大…
不過我比較喜歡最後2次那2杯…
最後…這4杯用101手磨和用鬼齒小富士的那4杯…
喝完的感想是各有特色…不過我比較難忘101的…
因為酸甜度較明顯…
這點就要看各人的喜好了_

總而言之…這支手磨的確是好物…使用上沒什麼問題…
用這支磨煮出來的咖啡我很喜歡…
我非常高興有入手這支手磨…

內容寫的很長…只是個人的感想…感謝各位耐心看完…
我對機械方面沒太大興趣,不過魚大跟樓上Sunkenji大味道上的分享卻讓我很心動
先騙騙自己:淘寶很麻煩的,Helor 102 也快出來了,我忍~~~~~

Yiyans wrote:
淘寶很麻煩的,Helor 102 也快出來了,我忍(恕刪)


別忍了

Helor 102跟101完全不同,大小台差很多

Helor 102基本上就像HG ONE那樣


jimmydai wrote:
插花插花...
那個是泡沫...沖泡完成後留下七彩的泡沫破掉後會留下這樣一層
...(恕刪)


水位下降後是泡沫沒錯.泡沫消失後就是留下這層.


jimmydai wrote:
另外談到濾紙,V01,V02,101,102夠煩人的
我已精簡濾紙很久了現在只買全聯的102濾紙便宜好用,沒味道...(恕刪)


關於這點.真的很麻煩.光濾紙大小就要分開買.之後還分扇形.蛋糕濾杯的濾紙.


jimmydai wrote:
要給Tiamo V01用就要用折的...(恕刪)


可以用這種折法來消耗掉這款濾紙了~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

Yiyans wrote:
Helor 102 也快出來了...(恕刪)

您不是買了HG one嗎
Helor 102是仿HG one喔,不是101的二代
bakafish wrote:
我的Helor 101單品版與意式版,調到最細時,刀盤鎖死的刻度不一樣
單品版鎖死位置在0點標示左邊(粗)1.5格,在鎖死後調粗1格無磨擦
意式版鎖死位置在0點標示右邊(細)1格,一樣也是鎖死後調粗一格無磨擦

我有試從鎖死位置退一圈半,憑肉眼看差不多是我用Mahlkonig Guatemala的慣用粗細度
但是手搖磨豆機我覺得太細
我在匿名一試過這個粗細度,沖出來的結果跟Mahlkonig Guatemala比相對較澀,所以我是調粗一點
退一圈半看起來會比您的照片更細一些
不過看照片其實不太準,因為這種近拍照片,視覺上會有放大的效果
這次測試我所使用的粗細度是鎖死位置退兩圈

細粉在濾杯上附著的情形和沖法有關
我認為淺焙的豆子比較不會膨脹,比較難隨著水位拉高粉層,尤其是磨的又沒有很細
但細粉卻還是會比較容易被拉上來,所以才會在水下去之後附著在邊緣
如果粉用的比較多,粉牆有做出來的話,細粉蓋在粉牆上會更有趣
看起來好像一層厚厚的細粉,其實只有表層是細粉而已
除了內建篩粉功能的磨豆機,哪有磨豆機沒細粉的,光看沖完的照片並不能說明細粉量
您這張照片我覺得比較會被說粉牆破洞,水會側漏,會有水味

我這次測試是用KONO濾杯,但使用傳統悶蒸與小水柱不斷水繞圈沖法,而非KONO的點滴式
因為粉太重了都沈在底下,注水超過半杯時粉層就拉不起來了
所以後段稍微加大注水擾動,注水到8,9分滿停止
待下水到約半杯,下壺也差不多達到目標水量,直接移走濾杯
最後呈現大概也是像您這樣
...(恕刪)


按照魚大你說的刻度調整.我的刻度比你多退2格.(才是你的刻度)因為我把實心點當作歸零.

因為我只有一個筒身.我的單品刀盤跟意式刀盤鎖死位置是一樣的.(所以我才乾脆把實心點當作歸零點)

看來不一樣筒身造成鎖死點位置的不同?

昨天晚上我看了你這篇回文後.我試著再把刻度往前(細)調2格.之後注水方式還是照舊.

濾杯上這層看似細粉層竟然沒了.可能是整體粉變細了.但是條件跟之前一樣(總體萃取率提高).口感變得很濃.

反爾沒有之前刻度來的順口.所以說光看濾杯粉牆樣子究竟能代表啥?(不懂啦)


PS:其實看似細粉這層並沒有消失.它只是被一層比他更粗一點的咖啡粉覆蓋著而已.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
剛剛問了海勒,他說實心點只是方便大家記憶的,不是零點位置,兩款刀形狀不同,所以旋到最緊都有些差異,調節螺母到內刀頂住外刀,是零點,記住零點刻度,要退幾圈才適合自己,請多試試看
鎖死點要像出廠剛拿到手那樣內外刀成一個平面才算真的鎖死

卡在刀盤上的粉大小顆產生的間隙會讓每次的調整有誤差,即使是調在同樣圈數

磨過豆,豆粉卡在刀盤上,感覺有鎖死,其實你看內外刀間是有落差沒在同一平面

所以每次調整刻度時我都會用吹球伸進去豆槽把刀盤吹乾淨內外刀鎖成一個平面後才去做調整

這樣我才能確保是真的鎖死了

jimmydai wrote:
鎖死點要像出廠剛拿...(恕刪)

不會啊,每次鎖死都在同一定點
刀盤的齒並不會像齒輪一樣咬合的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