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了一隻新的豆子壓力錶有上去
咖啡萃取的也不錯,但填壓的力量還是要夠大
3-5公斤少不了
下圖左邊是用一般粉杯搭無底手把,右圖是原廠加壓粉杯
原廠加壓粉杯的壓力反而大了不少,cream 很粗
但我個人比較喜歡原廠加壓粉杯的味道

這種機器的壓力表又不是實驗室等級
也許兩台相同型號的機器放在一起,同樣條件測試,跑出來的壓力都不會一樣
與其看壓力,我認為還不如看流速(萃取時間與咖啡液重量)
壓力值參考就好
9 bar萃取這個理論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現在的咖啡和過去不同,沒必要執著在壓力大小
同理,也不需要執著是用多孔濾杯還是加壓濾杯
自己覺得好喝比較重要
萃取壓力的形成,是以阻力限制末端流量(咖啡液萃取的流量)造成的
阻力的來源有兩個,一是粉餅(粗細和粉量),二是濾杯的孔徑和孔數
加壓濾杯就是以後者來形成很大的阻力
讓磨不夠細的咖啡粉,萃取壓力也能上去
使用的濾杯不同,達到相同流速的粗細或粉量就會不同,味道自然也會不同
使用同一個濾杯也需要微調粉量和粗細,也是因為對味道的要求
但是有一點絕對不會錯的
使用多孔濾杯萃取
除非壓力表故障,不然萃取壓力上不去,或是要填壓很大力萃取壓力才能上去
就是磨得還不夠細
這跟你用什麼磨豆機什麼刻度無關
而是跟你用的豆子和粉量有關
同型號的兩台磨豆機,用相同刻度磨同一支豆子,磨出來的粗細都不見得會一樣
就算是已經放很久的豆子
我的磨豆機都能把它磨細到輕輕壓一下,萃取壓力就能上去
問題是好喝不好喝,這是個人主觀
壓力上得去但不好喝也沒用
這兩年國外在流行的turbo shot就是用6 bar萃取更多量,他們覺得這樣比較好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