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一堆浮誇的風味標示你到底喝得出來幾種?

chccang wrote:
雖然幾位大大贊成手法...(恕刪)

不同的手法,就是在改變你提的那些因素。

準你的說法,我也一樣認定,要不是你沒試過,就是你的味覺、嗅覺等不若少數别人的敏感。

我承認我的味覺嗅覺比較頓,是比較出來的。
我二姊是有日本執照的烘焙師,就對香料、食材的敏感就大大超過我們。常常我們一起吃蛋糕時,我們都覺得差不多,但,她可分析倒底有那些材料。

嘩眾取寵的人當然有,
但老話一句,
自己分辨不出,不代表其他人一定跟自己一樣那麼遲頓
謙虛一點是好事。
continuum

1. 通常女性嗅覺普遍較好 2. 既然烘培其實那就是她每天會接觸的事物會有記憶效應

2021-10-07 10:52
continuum

像以前因工作經常接觸到大量的新鮮荳蔻香氣... 現在聞到幾種荳蔻精油總是覺得跟記憶中味道有些落差

2021-10-07 10:54
當然了 不同的手法 或說什麼刀盤磨出來的形狀不同
會有不同的結果
但結果上會有%多少的差別 沒人講得出來
科學原理是什麼 沒人講得出來
只會說類似「xx法這樣繞圈可以提取oo風味」的話

回到第一句話
不同的手法 你能喝到什麼差異
這差異恐怕比在濕度65%和66%時泡的咖啡差別還小
這差異恐怕比泡咖啡時咳嗽一聲或放屁一次的差別還小
那搞手法的目的是什麼?

有人會說了,你喝不出來不代表別人喝不出來
很好啊,所以我說來盲喝一下,又沒人敢,網紅也不敢拍那種片(當然不能球員兼裁判)
這樣手法意義在哪?

有人會說了,機器確實可以測出差別喔
回到第二段,如果只有機器測得出來、或是差別根本比泡咖啡時吧台旁邊的人擦了哪一牌香水影響還小
這樣手法意義在哪?

我也不是要否定這些
如果專注這些手法能讓我們手沖時心情更愉悅
能讓我們回到家像用音響放出喜歡的歌曲一樣有舒適的感受
能讓喝我們咖啡的朋友說一句好喝(原因可能基於友情)而在心裡自豪一定是我用了什麼手法成功了
那它就有意義了
hillside

基於理性,就該知道,這些理性的咖啡,客觀存的東西,是由不同人的感官所解釋,如果不經過主觀的感官感受,你也無法在這裏跟大家討討論。對不?

2021-10-06 17:32
continuum

手法是一定會有差異 ... 像我這種隨意沖流 .... 同刀盤溫度 兩泡間都可以喝出落差了

2021-10-07 10:55
以我自己的經驗
不同磨豆機的味道差異很大
手法嘛...我覺得網紅講手法,天花亂墜的成分居多啦
WBrC的選手比賽時的手法比較可信
因為他們的目標是冠軍,不會弄個沒有用的手法搞死自己

同樣是我自己的經驗
光是一個46沖法
5次注水都在同樣的時間點,改變每次的注水量,但5次注水量加總相同,沖出來就有差
原理是咖啡粉在不同的時間點可萃取出不同物質,水量多則萃取量多
這原理是真是假,信或不信,看人
不過這是我自己沖自己喝
如果要說我自己喝的不準,盲測才準,OK啦
那就喜歡盲測的人去測,我相信自己就行了
就算是心理作用,那也是作用
每次喝咖啡時都會存在,無法避免,那我就當它真的有作用

盲測也有盲測的規則
就以上面提到的46沖法為例好了
若要驗證,應該是用三台可程式化模擬手沖機,其中兩台設定相同,另一台不同
例如兩台設定注水量為50g,70g,60g,60g,60g,另一台為每次都60g
同時啟動沖煮
盲測者事先不知道設定的差異,必需準確的找出不同的那一杯
以機器的穩定度,如果專家也盲測不出來,那應該就可以肯定前面說的原理是唬爛

或者有一位玩家可以像王策這樣,同時沖兩壺甚至三壺相同水準
跟另一位玩家只沖一壺,兩人同時開沖,用總時間總注水量相同,但注水方式不同的手法
這樣也可以同時得到兩壺相同,一壺不同的咖啡用來盲測
chccang

真的,就算是心理作用也是作用,盲測的話,我還蠻想看到有人真實實驗的,就像手機板、相機板有時會有照片的盲測,但那種要區分應該比較簡單

2021-10-06 10:32
chccang wrote:
當然了 不同的手法 或說什麼刀盤磨出來的形狀不同
會有不同的結果
但結果上會有%多少的差別 沒人講得出來
科學原理是什麼 沒人講得出來
只會說類似「xx法這樣繞圈可以提取oo風味」的話

回到第一句話
不同的手法 你能喝到什麼差異


喝得出差異和講得出原理是兩件不同的事,這一樓主題是喝得出多少豆商標示的風味描述,手法造成的差異算番外吧。

手法的差異,完全無涉參數改變的,我能想到是均勻萃取與否(這邊只是概念式的,先不討論什麼是均勻)。不改參數,要得到某個特定的取向,可能是採取某些刻意不均勻的手法。這在某些老式一點的日本流派中,應該是存在的,當然,更多的是連同參數一起變動。

我討厭不解釋(雖然有解釋不一定解得通),但沒解釋和沒差異不是同一回事,或許只是沒能力解釋。
bakafish

第二段我也是這麼覺得

2021-10-06 10:29
chccang

你說的我會注意,如果有天做實驗會參考,謝謝分享

2021-10-06 10:34
bakafish wrote:
手法嘛...我覺得網紅講手法,天花亂墜的成分居多啦
WBrC的選手比賽時的手法比較可信
因為他們的目標是冠軍,不會弄個沒有用的手法搞死自己


我也是比較相信比賽選手。
chccang wrote:
當然了 不同的手法 (恕刪)

科學原理我想我有說了,
第一就是新鮮的水一直加進去,很快的又流出來。
第二就是因為1的關係,如何平均穩定的萃取到所有的咖啡粉。

測試的話就用兩種最極端的先開始
A. 繞圈平均注水
B.找某一個邊緣的定點注水

註:要拿一支風味較多元的好一點的咖啡豆,用以上方式一定可以試出來味道的不同(因為深焙或某些地方的豆子本身風味就太單調,條件怎麼改,味道都差不多)

不討論網路上每個人用的手法是如何,只是單純驗証手法的不同,是否會造成結果的差異
一點六一八

只是驗証手法確實會有影響,手沖本來就是一個不穩定的沖煮方式,所以要找一個最簡單能穩定平均萃取的手法,,至於注水過程中一些小失誤,在所難免,可以不用在乎

2021-10-06 11:09
一點六一八

其實就像溫度一定會影響萃取率,但升高1度能有多少人喝出來? 升高3度應該是就不少人能喝出來。所以手法也是一樣,一定會影響萃取率,但手法差異不大時,應該是沒多少人能喝出來。重點只要知道變數有哪些就夠了。

2021-10-06 13:44
寫故事的才屌吧~~這樣才有包裝才能賺
如果有人說
連續前後兩杯手沖,研磨沖煮參數都相同。喝起來味道沒甚麼不同。

我第一個會想這個人的味覺判識能力不怎麼樣
看不懂TOP 5%說甚麼是理所當然的
we543543

比賽選手努力的方向就是盡量減少這種差異,不然如何在沒親自喝到的狀況下,跟評審說明杯中風味。減少到讓人不易分辨差異,某種程度是可能的。

2021-10-06 19:10
Rcus

如果連續沖兩杯,說自己沖的參數一樣,但喝出來不同,應該是判斷參數的能力不怎麼樣。

2021-10-06 19:30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