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afish wrote:
應該不是,我買過兩...(恕刪)
感謝魚大!期待圖片直播!
聽說清理時要小心滾珠遺失,因為會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景象,說的是ROSCO的上下軸承滾珠直徑不一樣大,這樣裝回去時也要注意區分。
沒有見過ROSCO的內部結構,期待啊

bakafish wrote:
底部,外圍有一片墊...(恕刪)
海勒设计 wrote:
感謝魚大!期待圖片...(恕刪)
海勒设计 wrote:
從魚大的照片中看不出來下軸承的鎖緊螺母是否在頂到台階前就能讓滾珠充分接觸筒身的台階
bakafish wrote:
今天做了單品與意式的手沖對比不嚴謹測試
因為懶的拆換刀盤,所以買了兩支機身
兩者的中軸滑順度不同,所以機身可能也有影響,不過應該還是刀盤影響較大
磨20g盧安達Musasa淺焙
單品版用40多圈,意式版50多圈,大約差距10圈
用標準篩篩粉,篩出來的細粉都是2g
原以為意式版可能細粉會比較多,但並沒有
不過肉眼看均勻度是單品版比較好
意式版在搖晃後,粗細分層的情況比較明顯,大於和小於目標粒徑的粉明顯較多,頗符合預期
手沖出來的結果還蠻符合過去的經驗
單品版螺旋刀盤味道較銳利,乾香與酸較突顯
意式版italmill刀盤則感覺比較圓潤,酸度和清晰度略減
和過去用LIDO與Rosco不同的是,這兩支我曾經試過怎麼沖都沖不出酸味,細粉雜味明顯
這兩個缺點在Helor 101意式版都沒有發生
但是豆子不同,並不能直接這樣比較
而且細粉量也因為豆子不同,不能和過去對比,只能Helor 101兩支自己比較
這次因為時間關係,並沒有加入Rosco和Mahlkonig Guatemala
我自己也覺得有點遺憾
另外,昨天在測試螺母會不會鬆脫時,用這支豆子磨了小於espresso的細度
只磨12g,粉量太少,壓力建立不起來,一加壓咖啡就噴出來了
可是卻意外的好喝,甜感較高,還有一種手沖沒有的香氣,類似酒香,而且很強烈
迷人到我想把杯子給啃了,覺得這支豆子拿來手沖似乎有點可惜...(恕刪)
kit2010 wrote:
魚大你手沖刻度調整...(恕刪)
jimmydai wrote:
我再折
換面再折
放進濾杯
沖點水就顯得更服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