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Sproline Vortex/Knife Steam Tip

bakafish wrote:
先把噴頭埋深一點,蒸氣閥門開到中大,沒全開,避免噴出大氣泡收尾不易
接下來鋼杯稍微下移,聽到進氣聲且鮮奶已在旋轉,便將蒸氣閥門開到接近全開


打奶泡 實際時間是多少呢 ? 因為我手指觸摸約三秒燙手 就關蒸氣閥門 熱水設定在120度 但是沖泡咖啡不燙
而是溫的 . 網路上寫的是 65度

奶泡打久 出奶就不順 變整個一大坨 .... 所以想知道各前輩 打奶泡最佳時間 .
max17914 wrote:
打奶泡 實際時間是多少呢 ? 因為我手指觸摸約三秒燙手 就關蒸氣閥門 熱水設定在120度 但是沖泡咖啡不燙
而是溫的 . 網路上寫的是 65度

奶泡打久 出奶就不順 變整個一大坨

我沒實測過時間,我想大概是10多秒吧(120g奶)
從4度左右的冰牛奶要打到約60度,再怎麼樣都不可能只有3秒
可以用冰水插溫度計打打看,以免浪費牛奶
打到60度時用手摸摸看,習慣那個溫度的手感後就不用溫度計了

雙鍋爐咖啡機,沖煮鍋爐和蒸氣鍋爐的溫度設定是分開的
蒸氣鍋爐設定幾度和沖煮水溫無關
沖煮時使用的是沖煮鍋爐的水,通常設定為92度

打出一坨奶泡就是方法錯誤了
蒸氣噴頭要在液面下某個深度,才能把空氣打入奶中,變成奶泡
噴頭放太淺就會冒出一大堆氣泡,這是絕對要避免的
放太深就不會有空氣進入,只會加熱牛奶

打奶泡的重點就是要找出那個進氣的深度
深度對了會發出嘶嘶聲,並且牛奶會因為打入空氣而膨脹,使液面升高
液面升高後,噴頭深度就會變得太深無法進氣,所以要配合液面升高而下降鋼杯持續進氣
直到液面高度上升到符合你要的膨脹度,例如升高40%
這時就把噴頭埋深一點,不再進氣,利用蒸氣把奶加熱到約60度,同時把奶泡打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Y2AmbLOE
bakafish wrote:
從4度左右的冰牛奶要打到約60度,再怎麼樣都不可能只有3秒
可以用冰水插溫度計打打看,以免浪費牛奶
打到60度時用手摸摸看,習慣那個溫度的手感後就不用溫度計了

雙鍋爐咖啡機,沖煮鍋爐和蒸氣鍋爐的溫度設定是分開的
蒸氣鍋爐設定幾度和沖煮水溫無關
沖煮時使用的是沖煮鍋爐的水,通常設定為92度


.......................................................................................................................
因為咖啡不燙 所以我的設定都是到最高 熱水100度 蒸氣 126度

我說的三秒 是手感感覺很燙的三秒 今天用長針溫度計 (不太好使) 居然是顯示90度 可是咖啡還是溫的

奶泡時間 我用土法計算 傘兵跳出飛機的讀秒 一秒鐘 兩秒鐘 . . . . 五秒鐘 , 如同唸 1001 .1002. 1003. .....
這樣誤差也很小 我約13秒的打奶泡時間

咖啡杯當然有預熱 用熱水 + 蒸氣 . 外面咖啡館 是杯子浸泡熱水中 而7~11紙杯咖啡 溫度也超燙口 就不知
自己哪個地方忽略掉
max17914 wrote:
今天用長針溫度計 (不太好使) 居然是顯示90度 可是咖啡還是溫的

您是說咖啡的溫度測出來有90度,但喝起來是溫的?
如果是這樣,那應該是溫度計不準
90度絕對會燙口的啊
煮一鍋水,在水滾時用溫度計測量看看是否接近100度
小心不要被蒸氣燙到手

不知道您說的90度是美式咖啡還是拿鐵或卡布?
一般來說,espresso的溫度最高約70度
美式咖啡是espresso加熱水
如果直接用蒸氣鍋爐的熱水,想要很燙的話,可以先放掉前段熱水
只用後面熱水和蒸氣一起出來的部分
這樣應該會很燙才對

奶泡一般是55到65度,所以拿鐵或卡布大概就60度上下,喝起來溫溫的才是正常
全自動咖啡機做的如果會燙口
應該是因為機器產生奶泡的做法不一樣,以及咖啡與奶泡的比例
max17914

我每一次是有先放四秒鐘的滾水 預燙咖啡杯 . 再開蒸氣 (會先出來水 然後蒸氣噴出 也是做預熱杯子 ) 效果是溫熱 . 當然鮮奶翻滾 沖出卡布是比較燙 當然也就拉不成任何花 死死的一坨奶泡

2021-11-01 15:09
bakafish wrote:
奶泡一般是55到65度,所以拿鐵或卡布大概就60度上下


或許我該單測萃取頭 出來的水溫 究竟是多少度 . 至於今天第一次測奶泡溫度 顯示90度
因為溫度計是長桿 頭重腳輕 不好站穩 該不會轉向看溫度 看顛倒 @@ ?

另 請教您 您這次買的是一孔單刀頭 . 希望能看到您的心得 ! 如果單孔刀頭 VS 三孔刀頭 能做比較
相信此地很多網大是想知道的 .

感謝您
max17914 wrote:
或許我該單測萃取頭 出來的水溫 究竟是多少度 . 至於今天第一次測奶泡溫度 顯示90度(恕刪)

測沖煮頭放水的溫度不好測
因為裝到杯子裡時,溫度就已經掉了好幾度
而且沖煮鍋爐容量小,不上把手放水的狀況下,沖煮鍋爐很快就會降溫
所以要有測溫專用的把手,模擬沖煮咖啡時的流速,測到的才會比較準
我認為有PID在控溫,不必去擔心這種事
只需要測做出來的espresso溫度有落在70度上下就表示溫度大致上沒有異常

奶泡如果打到90度就是打太久了
溫度太高,鮮奶的質地會產生變化,口感不好,即使奶泡打得好,喝起來也不會很好喝
但奶泡打得好不好和溫度的關係不是很大
所以建議您還是先把重點放在如何打好奶泡

以下面這個影片為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vSsN5quuQ
1:04這個畫面,搖晃鋼杯後留在杯壁上的奶泡質地均勻,沒有氣泡,是初步合格


1:08這個畫面,奶咖的表面幾乎沒有氣泡,完美


1:16這個畫面,可以看到液面上有很多小氣泡,雖然可以拉花,但這樣只能算勉強合格



單孔和三孔都很好用
單孔的蒸氣涵蓋面積比較小,所以適合用比較小的鋼杯,打比較少量的奶
如果鋼杯比較大,例如600ml的,會比較容易發生有些地方蒸氣照顧不到
可能會有氣泡捲不下去,要適時移動噴頭位置
或是打好後把奶倒光時,會看到杯壁上殘留的奶有小氣泡
因此如果要用600ml的鋼杯,我建議用三孔
同時間的蒸氣出量會比單孔大很多,時間也會縮短很多

要用單孔還是三孔,看鍋爐大小
鍋爐至少要1.5L或是設定成高壓,加熱功率要夠大,才能應付3孔噴頭的出量
不足1.5L的話,用三孔可能會後繼無力,就裝單孔噴頭

例如我把單孔裝在鍋爐只有1.1L的Cremina 67,蒸氣壓力是0.7 bar,功率1000W
三孔就裝在有1.5L的Bianca,蒸氣壓力是1.7 bar
同樣打250ml鋼杯裝120g奶,都可以打得很綿密
鋼杯壁上都看不到小氣泡,拉花後在咖啡上也沒有
不過喝起來還是三孔的會更綿密,口感更好
bakafish wrote:
要用單孔還是三孔,看鍋爐大小
鍋爐至少要1.5L或是設定成高壓,加熱功率要夠大,才能應付3孔噴頭的出量
不足1.5L的話,用三孔可能會後繼無力,就裝單孔噴頭

例如我把單孔裝在鍋爐只有1.1L的Cremina 67,蒸氣壓力是0.7 bar,功率1000W
三孔就裝在有1.5L的Bianca,蒸氣壓力是1.7 bar
同樣打250ml鋼杯裝120g奶,都可以打得很綿密


...............................................................................................................................................
經查 台灣代理百X 官網 : R58配有一個咖啡沖泡水專用鍋爐(0.58公升),以及一個獨立的蒸氣/熱水鍋爐(1.7公升)


因為之前您一個專業討論 Rocket R58 在去年12月間 也有好幾位網大購自義大利 此一型號
請教 R58 去搭配三孔刀頭 加熱功率應該是遊刃有餘 ?

Rocket R58 打奶泡鮮奶 二孔 蒸氣頭 教學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gv8jaWEAfc
max17914 wrote:
R58 去搭配三孔刀頭 加熱功率應該是遊刃有餘 ?

如果是很多年前舊版的110V機種可能蒸氣比較弱
這幾年的應該都不會有任何問題
我自己有單孔刀頭(蕭大版)和Vortex三孔刀
用在目前機器上(4.5L子母鍋)
可能因為機器蒸氣較大
單孔刀會更顯得力道集中且推力大到會讓液面傾斜(至少20~30度)
我的作法是多一點的牛奶(180cc up)
如同魚大所說,深度多一點會減少亂流和漩渦高低差
但這同時也會帶來一些缺點,比如奶泡不能太厚
奶泡一厚到打綿期就很容易溢出來(因為液面傾斜)
這裡可以透過一些鋼杯來稍微改善
比如斜口設計的鋼杯,鋼嘴附近提升的高度剛好可以幫忙擋住可能溢出的奶泡
整體來說就是容錯率稍高(打到60度大概15~20秒)
只要克服液面傾斜的問題後,奶泡品質相當好
旋轉強帶來非常細緻的奶泡,奶泡的流動性很好
拉花完放置5分鐘以上都還看不太到表面浮出破碎的奶泡
有想過是不是用更大的奶鋼(700cc~1000cc),一次打兩杯的分量
也許就能夠在厚度和流動性上取得更好的平衡

三孔刀的出氣量比三孔1.0mm大,約略在四孔0.8mm~四孔1.0mm中間
打到60度大概是10~12秒
出氣因為是擴散狀,不會造成液面傾斜的問題
但又比傳統三孔力量強,翻滾力更大
個人使用上會讓噴嘴更靠旋轉中心,接近1/2半徑的位置
使用上難度不高,打薄打厚都好控制
只是我還打不出像單孔刀那麼細緻的奶泡
大概就是比傳統圓孔好一些而已
所以對比它的身價,挫折感反而更大
bakafish

我也試過把單孔刀型噴頭裝在Lambro,打出來沒有3孔刀好,可能跟每個人打奶泡的量、鋼杯、方法有關吧,像Bianca的原廠噴頭有人可以打得很好,我卻怎樣都打不好

2021-11-06 13:54
woomar wrote:

只是我還打不出像單孔刀那麼細緻的奶泡
大概就是比傳統圓孔好一些而已
所以對比它的身價,挫折感反而更大
這是粗體字


真心感謝您的心得分享 ! 其實玩音響 不同廠牌的信號管 像Telefunken 德律風根 : ECC83 真空管 單一隻都要賣到 4千~6千TWD match pair 要上萬元 . 他的音質和Siemens 絕對有差別
不同的嘗試 不同的感受 玩家也是樂於此道 .信號管壽命一萬小時 功率管三千小時. 三孔刀頭壽命 要壞 都難 !

三孔刀頭 斜切面導流奶泡氣旋較快速 其次是蒸氣針頭出口孔 加一字橫孔 出氣面積也大許多 理論上是如此
相對奶泡會較粗 時間上會縮短 .

這問題有反映給齊藤 下週也將會新的adapter 改善製造完成 . 四個月時間 .... 唉 去火星都回地球了. monolith 生產過程也長 英雄氣短 應該是這樣 .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