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Flair開箱~首頁更新原廠壓力錶!(874樓土炮壓力錶)


we543543 wrote:
網拍只有yahoo...(恕刪)


感謝前輩的回覆,小弟目前看了一些資訊後,

也覺得沒有必要使用溫度貼紙,一來精準度似乎不夠高,

二來如同前輩所說,穩定且迅速的流程比較重要,謝謝。

今日作業:200/500目濾網與兩種濾杯底搭配組合測試.

先前提到,在個人喜好的粒徑(比出咖啡油粒徑再粗一些),喜好的壓力曲線(1.5bar約20sec,升壓約5sec,6bar約30sec), 1:3.5粉水比下, 使用原廠單片濾杯底約可使用7g咖啡粉.用分水網替代則約9~10g粉.

直接說結果好了, 不管是單片底或分水網. 使用濾網後, 在上述的萃取條件下, 粉都可填到約11g. 200/500目差異不大. 有點類似這塊新加的濾網直接替代了濾杯底部的開孔數/面積的影響.

有空會再到1819a上測測.

又, 加濾網後, 底部所有孔洞皆出咖啡液可能僅代表新加濾網層已飽含水份, 不代表其上的粉餅已充分預浸完成. 這邊還要想一下如何進行判斷.

再又, 加濾網/濾紙是否會影響流速/EY, 可能跟濾紙阻力, 原粉杯阻力, 研磨粒徑, 壓力曲線...etc. 皆有關係, 所以加上後是否對萃取有加分作用可能因人/因Case而異...(免責聲明? XD )

這兩天使用下來, 金屬濾網還蠻好清潔的. 可重複使用, 不用每次裁切, 萃取出來的咖啡液懸浮細粉少了許多. 算是一種小花費的改變. 有興趣的網友不妨一試. : )



bakafish wrote:
我過去的經驗,只要...(恕刪)


scott rao的ig上,回應無差別的,剛好也是用vst, 或許這是關鍵。

玩手動拉霸的朋友,後來應該多數都是長預浸到粉餅飽含水分(至少是想像上的)再開始拉,大家粉都比「正常」玩法細。現在的更細已經是建立在之前的很細上。
we543543 wrote:
scott rao的ig上,回應無差別的,剛好也是用vst...(恕刪)

那, Scott Rao及BH上進行這樣測試時, 使用的是什麼濾杯呢? 似乎沒看到他們提及的樣子?

晚上用1819a, 測試了兩個不同刻度的Case.
刻度A.原約13.5g/35sec,45g Out, 在底部使用200目濾網後, 變成了約13.5g/20sec,45gOut.
刻度B是給手動機用的, 先前在1819a上測12g是完全無法萃取的, 在頂部使用200目, 底部使用500目濾網的狀況下, 勉強在10sec後形成小老鼠尾巴, 約60sec萃出約40g.

Crema變薄變細緻了, 不過不確定是刻度改變, 還是萃取液細粉變少, 抑或是多了金屬濾網(的空氣)造成.

測試大概就到這樣, 手邊的組合, 加上濾網後的改變還算正向, 應會在手動機上繼續使用下去, 若有新的發現再向大家報告. : )

chan.chenhao wrote:
Scott Rao及BH上進行這樣測試時, 使用的是什麼濾杯呢?


58mm的世界離我太遙遠,好像有一些照片,但我完全無法辨識

只知道scott rao用de 1+, 然後玩長預浸玩變壓(變流)有段時間。

我懷疑vst粉杯性能本來就很好,所已測不出所以然來。
剛才用相同的豆子18g再做測試,VST 18g濾杯,咖啡機一樣是Bianca,paddle一樣全開不動
磨豆機換成Lab Sweet,粗細度調到萃取36g espresso要40秒
在粉餅上下都加濾紙,與只有在粉餅下加濾紙的萃取時間同樣是32秒
比沒有濾紙要快8秒
手上pump機沒有變壓功能的話,不妨試試磨細些再加濾紙,多少可以體會那種感覺

也許下次我可以試試Lab Sweet不用濾紙25秒的粗細度
看看加了濾紙流速還會不會變快
跟上次用Guatemala磨的測試做個對比
bakafish wrote:
VST 濾杯
磨豆機換成Lab Sweet


scott rao的ig昨晚又看了一次,用vst的那位不是做不出差異,而是aeropress的濾紙規格與粉杯不合(證明scott不是用vst)。又看太快了

看來是和磨豆機較有關,大錐刀那種粗細較不均的可能差異最大。手動機的關係,很難有精確的秒數數據,但直覺用mc1, 差異遠大於40秒與32秒之差。



又,加濾紙crema會變少,但crema變得很持久,咖啡都冷了,crema沒什變。
我是用陶瓷杯,所以沒注意到crema

今天的實驗有件事值得一提
我的Bianca是設定pump啟動3秒暫停1秒,然後再啟動萃取
沒有放濾紙的那個shot,pump啟動3秒後,沖煮頭上的壓力錶指針上升了一些,
在暫停1秒時指針也沒怎麼下降
而放了濾紙的那兩個shot,pump啟動3秒後,沖煮頭上的壓力錶指針則幾乎沒有動
這代表放了濾紙的那兩個shot,水比較容易進入粉餅
原因當然還是只能亂猜
也許是底下多了一張薄薄的充滿細微孔洞的濾紙,隔開了粉餅和濾杯底
當粉餅上頭壓力下來,水進入粉餅時,空氣能向下穿過濾紙,從濾杯孔排出,減少水進入粉餅的阻力
所以這也是crema比較少的原因

由於兩次實驗都發現濾紙放在粉餅上似乎沒有作用,下次實驗我就不做這個了
接下來還可以試試磨豆機先開機再入豆
我猜先入豆再開機,刀盤間一次擠進大量豆子,豆子互相磨擦會產生較多細粉
目前可以確認的是先開機再入豆,磨出來的會比先入豆再開機粗
倒入豆子的快慢會影響磨出來的結果
bakafish wrote:
接下來還可以試試磨豆機先開機再入豆
我猜先入豆再開機,刀盤間一次擠進大量豆子,豆子互相磨擦會產生較多細粉
目前可以確認的是先開機再入豆,磨出來的會比先入豆再開機粗
倒入豆子的快慢會影響磨出來的結果...(恕刪)

朋友專喝濃縮,推薦我的EK43s裝下圖的研磨控制套件,可以讓咖啡豆排序研磨、提高均勻度、減少刀盤室的殘粉,煮濃縮的好處一籮筐,只是要價不斐,我還在思考這用在手沖研磨的效果有多大?






Daniel WYS wrote:
朋友專喝濃縮,推薦...(恕刪)


這張圖裡的EK43怎麼怪怪的,跟第一張DM裡的不一樣
轉軸不應該在送豆室的中心啊

DM裡是正常的EK43,找個網路上的照片來看


這個套件說穿了就是把送豆室除了最上面以外全部封住
讓豆子只能從上面送入刀盤,藉此減慢送豆的速度
(這東西我其實也考慮過去找工廠車一個用在Guatemala上,Guatemala的轉軸就是在中心)
減少的殘粉也是送豆室的部份而已,這個其實吹球吹一吹就OK了
我覺得乾脆更換Titus的刀盤座會更好,因為它的精度更高
送豆的螺旋似乎也更密,Titus的想法也是利用它減慢送豆的速度
https://www.instagram.com/p/ByD4x6yoY-g/
  • 1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