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

你今天喝了什麼咖啡呢?

Daniel WYS wrote:
烘到一爆密,放3天還出油,可能已經到中焙了,我猜烘焙度的AGTRON指數約在#55~#60之間,下豆溫度約一爆開始溫度+16±2℃...(恕刪)

命中
一爆198度,下豆214度,一爆開始到下豆約一分半,總時間8分鐘多一點
酸質相對苦來說要明顯的多
有些豆子的中線燒焦了,可能是微帶焦味的原因
雖然入豆口忘了關導致抽風力道弱,但也沒有留下煙燻味

甜還是我味覺中的弱項,我很難判斷到底甜不甜(那還買LAB SWEET幹嘛
http://hotonicoffee.blogspot.com/2017/07/blog-post_21.html
http://hotonicoffee.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_6.html
http://hsuehsc.blogspot.com/2017/06/blog-post.html
如果感覺到甜的原因是香氣,那麼,這三烘都很甜
甚至把豆子裝單向排氣袋放背包裡開車帶去公司,在車上都不時從背包透出甜香氣息

烘豆經驗還太少,也沒用過其他機器,文章也看得不夠多
我還不了解Scott Rao為什麼要寫DTR
目前看起來DTR在IOC這小機器上似乎不是很重要,而是單純看每一階段的火力和時間比較重要
也許跟Scott Rao寫的這段有關係
There’s one major exception worth noting:if the ratio of your burner capacity to batch size is high enough, the target DTR range should probably decrease. For example, it would be reasonable to use a DTR of 15% when roasting 10kg of coffee in a Probat UG22.However, it would be more difficult to roast a high-quality 20kg batch in the same machine with a 15% DTR. This relationship will partially explain for some readers why they can easily develop coffee using a much lower DTR in a sample roaster than they can in a production roaster.
bakafish wrote:
目前看起來DTR在IOC這小機器上似乎不是很重要,而是單純看每一階段的火力和時間比較重要...(恕刪)

不太了解IOC的烘豆性能,但DTR對我這台小小的IKAWA Pro Sample Roaster卻非常重要。

跟一般標準烘豆機的DTR在15%~25%(或15%~30%)稍有不同,IKAWA的DTR在10%~20%之間是OK的,超過20%風味就趨於平淡,若超過25%,即使我把TDS拉高到1.6%,依然不酸、不苦,就像一杯平淡無風味的咖啡水。而DTR低於10%,發展時間不足,通常帶有強烈的酸質及些微澀感。

但奇怪的是IKAWA PRO提供的一些烘豆冠軍曲線大都為Nordic Style,其DTR通常都是低於10%的極淺焙,這大概就是冠軍豆跟一般豆的最大差別吧?

上次看到一句話深表同感:豆子不夠好的話,北歐烘就變成歐北烘

bakafish wrote:
我的第三烘雖然只用8...(恕刪)


鱼大買烘豆機啦?!
Daniel WYS wrote:
不太了解IOC的烘豆性能,但DTR對我這台小小的IKAWA Pro Sample Roaster卻非常重要。

跟一般標準烘豆機的DTR在15%~25%(或15%~30%)稍有不同,IKAWA的DTR在10%~20%之間是OK的,超過20%風味就趨於平淡...(恕刪)

我想可能熱風機的烘法比較不一樣
如果要買熱風機的話,我可能也會考慮IKAWA Pro,因為會有較多的資源(曲線)可以參考
從中去剖析他人使用熱風機烘豆時的想法,可以避免自己一個勁悶著頭做

不過這裡我還是有個疑問點
是DTR的問題,還是一爆開始後development time的問題

在一爆後就下豆的淺到中烘焙
development time拉的長,花香和酸質就會剩下的少,計算下來DTR會大
如果在脫水期與梅納期的時間保持相同,縮短development time,花香和酸質就會豐富,DTR就小
(這裡都是指合理的時間,不考慮烘焙失誤的情況)
到這裡看起來,決定因素在development time,DTR只是計算後的結果而已
如果相同的development time,把烘焙總時間縮短,DTR也會變大
但因為development time相同,花香與酸質會變少嗎?
要做這樣的烘法,就要改變風火配置,縮短一爆前的時間,是不是像北歐烘焙?
反過來說,如果烘焙時間拉長,development time也拉長,DTR維持不變,花香與酸質又如何變化?


今天一樣用第二烘的豆子做espresso
Monolith Conical從1調粗到1.5,以一般方法萃取,不用慢升壓,也不在尾段逐漸降壓
跟昨天很不一樣的是在萃取時就香氣爆發,只做一杯,滿客廳的香氣久久不散
入口先是比昨天更活躍的酸,但仍然順口不卡喉也不澀
酸一下子就過去,隨之而來的是明顯感覺到的甜的尾韻
瞬間似乎了解什麼叫「酸甜震」

所以豆子如果烘到適合做espresso
其實並不需要使用特別的萃取方式,就可以表現酸甜和香氣
同時也有足夠的body、crema,且不帶澀感


yechain2000 wrote:
鱼大買烘豆機啦?!...(恕刪)

是朋友好心借我用的IOC301

bakafish wrote:
酸一下子就過去,隨之而來的是明顯感覺到的甜的尾韻
瞬間似乎了解什麼叫「酸甜震」


可喜可賀。

甜的問題解決了,比買到什麼器材都更值得慶賀。
we543543 wrote:
可喜可賀。
甜的問題解決了...(恕刪)

我大概還是沒開竅,得看豆子
能給我確實甜感的豆子是有,但真的很少很少,在過去買的豆子裡大概還不到一成
這是我第一次在酸之後感受到明確的甜
過去有過一入口就感受到甜,次數用5根手指數得出來
常常喝完再買一次就不一樣了

bakafish wrote:
我大概還是沒開竅,...(恕刪)


這個問題昨天問了我老婆(姑且算腦神經科學研究教學工作人員),結果被上了約一個小時的課。我用我文組人的理解方式,將比較相關的重新簡單轉述一下。

要喝到咖啡的甜,首先要有甜的經驗與記憶(對人類來說很重要,甜是快樂的刺激),這部分魚大之前應該說過如果是糖之類的不是問題。

要讓腦部判定是甜,不一定需要真實的東西(比方糖)。只要神經接受的刺激相似,腦部無法對刺激資料做更細的分類,就會判定為甜。

(這段是我自己的比喻方式)假設有一百種可以讓人判斷(或誤判)為甜的不同咖啡風味刺激,容易感受到甜的人分辨不出有什麼不同,那分類上就不是一百種,而是一種,就是甜,又或是少數幾種,蜂蜜甜、蔗糖甜、水果甜....。感受不到咖啡甜的人,對這一百種風味可以分辨得很清楚,都不是甜,而是有一百種其他味道。然後魚大的狀況應該是,一百種之中只有少數幾種刺激可以判斷為甜。

還有一點,唾液,唾液成分人人不同(而且也不是那麼穩定)。喝咖啡不只是喝咖啡,而是咖啡+唾液。就算同一壺咖啡,你嘴裡的咖啡就是和我嘴裡的咖啡不同(我老婆其實是用飯比喻)。

對特定刺激分類過細的人(過敏體質),有時候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比方之前flair那樓就有人對矽膠、塑膠、化學海綿過敏,多數人沒感受到的味道他感受到了(不能忍受),生存在這生活用品充斥過敏材質的環境,應該很痛苦。

bakafish wrote:
命中
一爆198度,...(恕刪)


建議回歸到最基本的2種反應:梅納與焦糖化
這兩種反應都需要在理想的環境中進行:適當的水分
且經驗顯示,在正常的烘焙下,風味的濃淡也取決於水分的多寡
水分多也容易感到澀感、在養豆過程中亦會持續水解、變化風味

所以,無論何種手法,能掌握脫水率即是王道
DTR只是歸納出不容易凸槌的各溫度時間比例
重點還是要擺在梅納反應發生時的水分含量(風門帶來的對流熱;全熱風機則無此問題)
較低的水分將提高梅納反應的完成率也會幫助到接下來的焦糖化反應
這2種反應適當(也不應完全,會產生苦味)即能表現豆子原始的優良風味
甜度也會極大化(但過甜會影響到平衡,之前小弟即犯了甜到膩口卻失去了平衡的誤區)

影響脫水率的幾個因素:
對的時間(反應開始的點)、火力、風門(對流熱比例)
以上可歸納為大家熟知的ROR,換句話說,ROR與風門的控制是重點

一點經驗分享,希望拋磚引玉
另外

本樓已歪...
Espresso double & 肉桂卷。A small break in FikaFika。


Daniel WYS wrote:
剛剛也測了兩次,分別是96.1克與97.3克,跟先前測試也沒啥改變
這是同一個型號的德國機器嗎?醬奇怪?...(恕刪)


這點我有問代理商,他測出來的數據是110幾,
另外代理商也有用他店裡的商用機,測出來是110~120之間,
結論是三台synchronika有三種數據.
從我購入就是125-130之間使用一年多了仍然沒變,我是使用RO水.



小彭新城 wrote:
Lavazza Crema e gusto classico
80% 羅豆配方.(恕刪)


這款不錯喝喔,沒記錯羅豆是70% ! ?



=============================================================


今日早餐 客家菜包配 espresso





  • 17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