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

你今天喝了什麼咖啡呢?

西式湯匙手沖法一直想試,不過想到knc那大大小小不均的顆粒,也一直提不起勇氣。

修正轉盤晃動(只是讓外刀較固定,完全談不上校正)後,做了第一次實驗。

scott rao的手法要v60 02, 我只有01, 選matt perger的手法。

盧安達水洗中淺焙,knc刻度2, 12g粉,總水量200g(實際下了202g), 滾水起沖。

knc刻度2可能還稍粗,水流速度比影片中快,全程約兩分鐘就結束,第一次希望手沖會稍稍阻塞一些。

實得咖啡170g, 濃度1.48%, 萃取率稍低於21%.

喝起來很ok, 甜爆,想起內包酸梅的麥芽糖棒棒糖。流速稍快,實得數據卻和matt perger很接近。明天再試試磨更細,還是很想知道流速稍慢一些會如何。
we543543 wrote:
西式湯匙手沖法一直...(恕刪)


最近也在測試這種 "西式湯匙手沖法",搭配FORTE BG, 發覺效果很好,大致上比之前的其他方式都好(應該是其他方式的學藝不精)。不管衣索比亞的西達摩或普隆地,都能有更優的香氣與甜感。因為完全沒有苦澀味,就挑戰磨更細與水溫更高93-94度(原來大致用91-92度),整個味道的解析更高,香氣更好,卻沒有負面的風味。

個人覺得湯匙大小與下水後趕緊攪拌的迅速與否,會影響這部分的流暢度,大致上同樣的粗細刻度,流速會更快,所以如果磨豆機細粉少,就可以挑戰磨更細得到更高的萃取率。但最初的攪拌只要不流暢,當次沖煮的結果就會有相當的差異,品質明顯下降。個人覺得這種手法很有潛力,熟練後應該也可以很穩定,值得把它練好。


Davidkswang wrote:
最近也在測試這種 ...(恕刪)


不過成品喝起來還是跟慢慢繞走向不太一樣,就算萃取率很接近。

原因大概是一個偏向取全面平均萃取,一個在創造層次複雜度。

還是要多練幾套,對付不同豆子。
今天將knc調成1.5(最細1.0), 流程時間變得和matt perger影片一致。

萃取率上升到21.8, 豆單上的風味描述感受更清楚,除了茉莉花還是沒有感受到。但是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產生,澀感上來了。我的老knc用這個沖法配合這支豆子,上限到昨天的參數為止(萃取率21%)。

很明顯的矛盾兩端並存,一點都不曖昧。好的部分還是特別好,澀感卻也是從來沒感受過的強度。這應該是這種全面均勻萃取的特色,過了臨界點很恐怖的。

玩湯匙手沖,不一定要將粉磨成像matt perger用的那麼細(或者可能要篩掉極細粉),scott的說法是用喝的去判斷,能多細就多細,在不好的東西出現之前。





今天喝了 illy膠囊 紅色中焙

依然好喝!
we543543 wrote:
不過成品喝起來還是...(恕刪)

在一開始悶蒸時攪拌應該是能大幅提升全部咖啡粉的悶蒸效果
但是否萃取比較均勻,我還是有些疑問
因為萃取時,下層粉是所有水都會集中流過的,可能原本就會更容易萃取
原本做法說不定本來有補償作用
攪拌是否反而讓下層粉被萃取的更多

bakafish wrote:
在一開始悶蒸時攪拌...(恕刪)


在另一樓已開始打字,沒那麼快,到時請移駕。
不小心烘到中焙的 90+ Nekisse 日曬

24g粉/粉水比1:10,TDS 1.66%,萃取率16.6%

採用高濃度、低萃取率的手沖法,前段80g用KONO手沖點滴法(金澤壺缺貨,不能甩水就用滴的,結果用Brewista超難滴),後段用金澤式稀釋到240g,嘗試沖泡出厚實的BODY,結果還算滿意,雖然應有的莓果、奶油、柑橘、熱帶水果等淺焙風味幾乎都沒有了,但總算喝到濃郁的尾韻,即使烘焙失敗,還好運用適當的手法還能喝到不錯的咖啡,總比磨來除臭好多了!!




Daniel WYS wrote:
不小心烘到中焙的 90...(恕刪)

我的第三烘雖然只用8分鐘,但烘到一爆密,放3天還出油了
昨天正常沖法是還能喝
正打算下次用KONO與金澤沖法試試

第一烘我是覺得除了下豆晚了點(為了拉高DTR),導致花香與酸質少了許多,整體來說是烘得不錯
做espresso沒有刻意在預浸時用什麼手法,做出來單調了些,有淡淡順口的酸,無澀

第二烘與第一烘的差別
在於拉長了脫水結束到一爆前的梅納反應時間,縮短了一爆開始到下豆的發展時間
剛烘好時的氣味不佳,但養豆三天後有很大改變
第一烘也是在三天後出現些微花香,我想IOC烘完大致上要養豆至少三四天才會進入最佳期

今天拿第二烘做espresso,用了慢升壓預浸法,味道層次豐富度比第一烘好很多
酸質更好,也同樣無澀
可惜第一烘做espresso為了有酸,忘記用慢升壓預浸法做一次
所以不清楚第二烘的層次較豐富是因為梅納反應拉長,還是慢升壓預浸法
只好明天再用第二烘做普通方式萃取看看

bakafish wrote:
我的第三烘雖然只用8分鐘,但烘到一爆密,放3天還出油了...(恕刪)

烘到一爆密,放3天還出油,可能已經到中焙了,我猜烘焙度的AGTRON指數約在#55~#60之間,下豆溫度約一爆開始溫度+16±2℃。

AGTRON指數#55的烘焙度為City,風味描述:口感活潑、酸質偏淡
AGTRON指數#65的烘焙度為High,風味描述:層次豐富、酸苦均衡、略帶甜味
AGTRON指數#75的烘焙度為Medium,風味描述:口感乾淨、酸度明亮、香氣適中

所以您的第三烘煮SOE應該會比煮手沖來的好??


----------------------------------------------------分割線


例假日又下雨,不是煮咖啡就是烘咖啡,不然要幹嘛

先煮一壺 巴拿馬 柏琳娜莊園 鐵比卡 日曬

四六手沖法,刻意磨粗一點,20g粉,粉水比1:17,水溫89℃,TDS 1.35%,萃取率20.3%

風味描述:草莓、石榴、櫻桃、酒香、糖漿甜







喝完咖啡準備烘豆,衣索比亞 耶加雪菲 BAGERSH 日曬,先來挑豆,預計烘二鍋做比較!!


  • 17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