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OPTION-O Lagom P64平刀磨豆機

這兩天做的測試,我覺得可能因為袋裡的豆量太少,豆子已經劣化,測試不準
今天乾脆玩起了Matt Perger的V60細粉沖法
zero是刻度4.4,我用刻度3
結果太細了

Matt Perger的參數是12g粉,97度水
一開始注水50g,約5秒注完,十字形攪拌約7秒
30秒時注水50g,約5秒注完,最後兩圈要沖濾紙
1分鐘時注水100g,約10秒注完,最後三圈要沖濾紙
繞圈要順,停止注水後濾杯裡的水要慢慢旋轉(Rao Spin)
總時間2:20流完,目標TDS 1.40,萃取率20.8%

要顧的細節有點多,太久沒玩顧此失彼,Rao Spin沒做出來,靠小湯匙來做
第二次和第三次注水時間大概都拖了10秒
總時間大概多花了1分鐘才流完,TDS跑到1.71,萃取率衝到25%

意外的,這麼高的萃取率,並沒有感受到什麼瑕疵
是不難喝,但也不好喝就是了
混濁,沒什麼層次,整杯感覺就一個味道,外加帶點微酸


我忽然想到,Mahlkonig以前有一台磨豆機GSS1
刀盤設計也是類似KENIA,但它是90mm的大刀盤
而且當初賣價並不高
今天調粗刻度15小格,用刻度1.5
磨出來已經像極小的顆粒而不是粉狀,沖完也不像Matt Perger的那麼泥
這次沖就上手多了,注水速率,沖濾紙,和Rao Spin都有做到
注水時間還是有拖到5秒,總時間落在2:30
但濃度還是頗高,1.57,萃取率23%
今天這杯比昨天的好喝很多
不過我沒有溫控壺,要做這種沖法比較難搞,手沖壺要先溫壺
味道上也沒有一定要這麼沖的理由,跟先前用46法差距並不大
硬要說的話,就是平常用14g豆子,用這個沖法可以省2g
下壺少約6g而已
今天再把刻度調粗到1,出粉已經完全看不出粉末狀了
水溫降到95度開沖
TDS 1.45,萃取率降到21.3%
喝起來感覺有點萃取不足,空掉,遠不如昨天的23%好喝

想一想覺得Matt Perger這沖法怪怪的
粉水比1:16.67,細粉,高溫,攪拌,總時間2:20,萃取率竟然只有20.8%
磨到那麼細,下水還挺快
我記得那是用舊版EK43吧,當時還沒有講究什麼刀盤平行度
會不會表層的細粉下其實有不少粗粉,所以萃取率高不起來?

王策比賽的影片我看了很多次,看影片時間去抓他的沖煮參數
一樣是1:16.67,92度水,總時間兩分鐘(影片中口述),從注水到拿走濾杯約兩分半
水溫較低,時間較短,也沒磨到那麼細
萃取率都超過20.8%(TDS 1.42)
bakafish wrote:
想一想覺得Matt Perger這沖法怪怪的
粉水比1:16.67,細粉,高溫,攪拌,總時間2:20,萃取率竟然只有20.8%
磨到那麼細,下水還挺快
我記得那是用舊版EK43吧,當時還沒有講究什麼刀盤平行度
會不會表層的細粉下其實有不少粗粉,所以萃取率高不起來?


萃取率和豆子有關。換豆子,一樣調到2:20流完,我的經驗萃取率從不足20到22多都有可能,同豆子則一致性高,不會忽高忽低。2:20流完也未必最好喝,Matt Perger這沖法我後來是當架構,而無法全抄。
we543543 wrote:
萃取率和豆子有關。換豆子,一樣調到2:20流完,我的經驗萃取率從不足20到22多都有可能

萃取率是跟豆子有關沒錯
不過我這支自烘豆已經算很淺,不太好萃取了(但是有烘透,也不算太難萃取)
根據經驗,烘深一點,才能磨細同時濾杯下水又快
比方說,一爆密就會比一爆初下豆的下水速度快
但同時烘深也會造成容易萃取,磨細後相同時間的萃取率又會更高

以Matt Perger影片中攪拌時濾杯裡的泡沫狀來判斷
烘的並不算非常淺,或磨得真的很細,才會有那麼綿密的泡沫
以我這支豆子來說,這三天沖的,就是第一天做到25%萃取率的那杯才有這樣的泡沫
所以我很懷疑他這個數據的真實性
不過數據真的是看看就好,最好喝的數據不會每支豆子都一樣
我只是在看這個數據和他影片裡的狀況是否搭得起來
當然不論結果如何都只是猜測啦
畢竟磨豆機,豆子,濾杯,手沖壺,全都不一樣
他97度開沖,沖完時幾度,也不知道
我的Yukiwa M5,97度開沖,沖完等濾杯下水完再開蓋測溫還超過92度
bakafish wrote:
懷疑他這個數據的真實性


其他幾位攪拌派大師不給數據,也沒有明確結束時間,只說喝喝看再調整,反而比較合理。

matt perger手法的意義,12g就可以玩,而且分量剛好一個200cc左右的咖啡杯(我有時濾杯下面直接擺220ml的拿鐵杯),一天多杯的人單次不會負擔過重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把Guatemala出掉,沒了對比,我的舌頭變鈍,標準降低了
還是因為用Lagom P64喝出了瑕疵,我一直在看過去的烘焙曲線,思考改進的地方
還是我調整的進豆入口減少同時進豆量真的有發揮作用
在12/5烘的一鍋日曬山茶花,和12/6烘的一鍋藍標水洗geisha
這兩天開喝,用Lagom P64都沒有喝出瑕疵感

剛才用Lagom P64沖山茶花,還聞到與喝到804 LS沒有的味道
不過這個可能不準
因為這包豆子前天開喝,事前忘了先讓豆子透透氣,可能沒醒夠
剛取豆時乾香就和前天的不一樣,磨和沖出來當然也不一樣
bakafish wrote:
剛才用Lagom P64沖山茶花,還聞到與喝到804 LS沒有的味道

我用Lagom P64磨衣索比亞 蜜桃 水洗,也聞到807 LS沒有的花香,估計是Lagom P64把其中的單一項風味給放大了。而807 LS就比較辨識不出來這個特別突出的香氣。但沖完的整體的風味均衡度還是807 LS勝出,Lagom P64略為尖銳一點。

話說,我的3D印表機零件故障已經修好了,Lagom P64的進豆排隊器也印好了,磨非洲豆的進豆還算順,若磨中南美洲比較大顆的豆子就要緩慢倒豆子,全部一起倒進去會卡住,要撥一下才能順利進豆。防塵蓋及進豆排隊器這二天再寄給您試用看看

這是第一版的進豆排隊器,孔徑太大了,沒有排隊的效果,後來印的孔徑有縮小一點。

Daniel WYS wrote:
但沖完的整體的風味均衡度還是807 LS勝出,Lagom P64略為尖銳一點

我也是這樣覺得
而且我覺得Lagom要抓到完美的甜蜜點很不容易
用它沖出來的香氣沒那麼強,要香氣強萃取率就要高
昨天減少粉量,粗細和水量不變,濃度稍微降低一些些,但萃取率拉高到22.5%
香氣很夠,但入口時的刺激性也高了些,整體來說算不錯,雖然刺激了點但不算瑕疵
剛才調粗5小格,萃取率降1%,喝起來反而帶苦
可能是濃度降低,味道拉開,感受就變得清楚
香氣強度又降了很多,這杯和昨天那杯喝起來就不能比了


Daniel WYS wrote:
防塵蓋及進豆排隊器這二天再寄給您試用看看

這個排隊器讚
3Q
我用紙圍成一個缺口,勉強堪用,但進豆漏斗不能蓋緊
因為調粗細後缺口方向就會改變,要再轉個方向
Daniel WYS wrote:
我覺得這台Lagom P64如果要做高濃度高萃取,它就是一台小一號的EK43,難搞!! 磨粗一點做低濃度高萃取比較好駕馭

再把另一棟樓的文接來這裡

我覺得還沒到EK43S的程度,但的確有那個感覺

EK43S磨普通中上等級的豆子,那個尾段的苦感殘留在口腔後端太久,我無法接受
試了很多手沖方法還是消除不掉
Lagom P64的苦感不在那麼深處與強度,也比較快消失,還能接受
換個手沖方法也可消除


話說今天把Helor 106又拿出來用
同一支豆子做SOE,大錐刀就是順
粉怎麼攪都不會結塊,萃取到後段老鼠尾巴還是很穩
17g粉40秒萃取1:3,萃取率20.53%,比Lagom少了1.2%

過程中發生一件事
因為用Lagom我是用16.5g,用Helor 106發現16.5g倒入濾杯後粉量明顯少了
所以再拿3顆豆子下去磨湊17g
結果這3顆磨出來,肉眼一看就是顆粒狀,可能比Matt Perger的V60細粉手沖法還粗
用手指搓也是很粗的顆粒感
我在想,錐刀的不均勻,會不會主要發生在磨豆的最前段與最後段
如果只取中段不知道會如何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