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烘豆機自己做也完成了一年了,這期間烘了130餘鍋了!其實遇到蠻多問題的,像是入風管用軟管(風壓會不穩)、加熱器後離鍋爐太遠(風溫降太多)能修正的能改進的都盡量改了
。剩下就容易燙到跟外觀醜醜跟散熱篩網卡卡難拿了。
最後拍一張留念

開始拆解了,拆解速度真快

鼓風機、入風端的管、集塵桶都拆除

電力系統、控制系統拆除,其實心臟就這樣,很簡單

風床玻璃桶跟出風端拆除後剩下的骨架(看起來就醜醜的,比例不漂亮)

零件團體照就這樣


全拆開就是這樣了,很好玩!跟樂高一樣
開始慢慢組合了,底座這次是用60*60,高度會比之前高所以放大一些

架子完成後上加熱器

接下來上玻璃管跟集塵桶看看高度適不適合

本體就大概這樣了!集塵桶實在很大根⋯以後有時間再換
2mm304背板本來要送雷射切割,可是太慢了。 那個16mm的真的很很難鑽
切得的黑黑醜醜,不過蓋住看不出來的

配電的時候太專心,忘記多拍照片
其實是跑來跑去,一下子買熱縮套管一下子買端子頭然後尺寸多漏買又出門




左邊端子座是加熱器,右邊是鼓風機


這三條線是拉到面板旋鈕用的
電控就這樣
改成端子座在很好鎖的位置,想隨時拆都可以
先這樣⋯慢慢更新⋯⋯
———————————————————————————————————————————————————
以下是1.0版本
終於一個段落了!真的很開心 。但是卻沒幾個可以分享喜悅的朋友…實在很可憐 。文章有些長,有點廢話,請鞭小力點

設計不算,採購、組裝這台2kg烘豆機,花了快一年時間,除了自己本身的盆栽工作外,只能運用為數不多的空閒時間研究,挖挖國內外前輩的照片影片文章借鏡,自己摸索,自己想。
第一次嚐到驚為天人的咖啡是同學用Bialetti 煮濃縮咖啡,當時想 天啊!竟然有這麼好喝的東西,濃郁到爆炸的香味、猛烈的口感怎麼現在才知道!然後這個坑就越挖越深,濃縮到單品到烘豆,從手網到fresh roast sr800 到動念自己做烘豆機。

歪題了,沒人想知道



由於市面上有太多設計更完美、更實用的烘豆機了,所以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踏入販售機子這個坑,以至於設計的比較單純(簡陋)堪用即可

主要分幾個構件:架子、流化床,加熱器,鼓風機、變頻器、散熱網、控制面板、集塵器
亮亮的金屬部分都是 304,管件接頭都是快裝系統。
架子用2”萬能角鋼配馬車螺絲,可以拆拆裝裝很自由,當成樂高來玩!

流化床用159視鏡加大小頭159轉76面積比約1:4

加熱芯220v三相10000w用隔熱雲母套管裝在快裝直通管裡面,完美

2kg用1hp環型鼓風機才夠力,但是我的使用量應該1/2p就行,

變頻器控制風量,本來想蝶閥控制加洩壓閥就好,但是鼓風機好貴,捨不得⋯

散熱網:空間裝個2kg沒問題,風機就用185w無刷鼓風機跟現有家裡盆栽篩砂用的篩網(新的)。紙板的部分是因為找不到要的規格的桶子所以比較簡單用紙板糊一個。豆子鋪平不用三分鐘就室溫了。裡面一個80目的小篩網可以讓環境比較好打掃。
看過一個文章說沖孔的比較快散熱,但是找不到文章了。所以還不知道要不要換沖孔網。

控制面板:陽明溫控、紅色電源、藍色風機、黃色加熱器、旋鈕變頻器、旁邊散熱開關、手輪控制篩網蝶閥。一定要開風後才開火,功率高沒開風開火沒保護裝置會馬上換新的

本來想用現成的3mm304板子來鑽洞但是鑽尾不齊,所以找個塑膠板,用一個梯鑽完成,舒服!

溫度控制紐跟入風管太近,燙到好多次⋯一定要改
旋風集塵器:用76轉219的球型過濾器,入風管請人焊接,這個洞修好久



很大根,本來想試著做做看後燃機,並用它做熱源,但是想的太簡單了,放棄!所以換做銀皮集塵桶

直通管跟76轉219大小頭,跟一個升降臺固定朋友贊助的玻璃糖果罐裝銀皮
以上就組成一台簡單的烘豆機了


貼了很多照片,很累
換講控制吧⋯⋯很簡單,就是拆成溫度控制跟風量控制。加熱器出風處的探針傳給溫控器,控制SSR(比較安靜)去控制加熱器。風量比較簡單,就變頻器跟一個蝶閥。調整風量時會自動調整回設定溫度。知道很亂,但是一目了然

以前小機子調高風就要同步調高火,真的蠻麻煩的。現在有溫控了,風多少跟溫度沒關係,功率夠會自己P+D溫度維持住
風量剛好能吹起豆子的情況下,在正常的豆量下(300g到2kg)風溫調多少就馬上到多少,算很滿意。

豆溫就大小頭內挖個洞塞探針進去,用ms6514插電腦Artisan紀錄。

進豆方面~就先開下面蝶閥讓管內壓力風量變小,再開上面入豆蝶閥,這樣才不會吹豆子到出風管出去。等豆子完全進去後再依序關上。
下豆方面~先開下面蝶閥,再轉篩網蝶閥。下完豆再關下面蝶閥,這樣熱風才不會影響散熱
以上部件、操作大概就這樣。
對了!還有篩網蝶閥,這個想好久,後來就3mm304板子鑽一鑽、管子鑽一鑽簡單變蝶閥克服了!
筒內聲音外面聽不到也很麻煩,本來要開上面蝶閥去聽,但是很難整理。所以學adm用聽筒,完美解決。

玻璃管大概烘個五六次就要擦一擦,不過沒關係,都是快裝接頭,好裝好拆!

我們家的壞習慣是喜歡動手做,才促使這烘豆機的出生。過程真的很開心,熬夜不會累的…
很享受這過程,完成後反而有點心虛。與其花這個時間研究烘豆機,不如花更多功夫精進烘豆⋯
心得大概就是設計的有點大台,較常烘400g,還好探針沒有鎖太高⋯
本來視鏡挑直徑219的,還好最後換159,不然真的超~大

貼一下烘豆


其實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的,像加熱器藏到後面比較不會燙到,或是高度改低點不用墊腳尖倒豆子⋯
但是有些懶了,所以先這樣分享給大家。
也遇到一些覺得難克服的問題,像取樣勺不知道怎麼設計比較好,因為是正壓,豆子怕吹出來。如果前輩們有想法也麻煩不吝賜教。
謝謝大家耐心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