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WBC和WCTC比賽,台灣選手都沒能突破第一輪
WBrC則是相當可惜,在第一輪以第一名晉級
卻在第二輪COMPULSORY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只贏過兩個DQ沒成績的,名列第10無緣決賽
中國選手也翻車很嚴重,第一輪拿第3,第二輪拿第1,決賽總分卻掉到第5
這表示決賽拿到的分數非常低
看了影片,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是在前兩壺都完全結束收掉了才開始沖第三壺
要說翻車翻最大的,當屬今年參加WBC的Patrik Rolf
前兩輪都以第一名晉級,決賽卻很慘,以最後一名作收
難怪看官網上的選手合照他沒有很開心
WBrC冠軍是智利選手Carlos Medina,以個人名義參賽
他的沖法也是粕谷哲46沖法的變形
15.5g粉,注水250g,約1:16,每次注水50g,間隔30秒
磨豆機是1Z ZP6(去年徐詩媛應該也是用1Z,廣告裡說的)
https://mp.weixin.qq.com/s/GYoLF5rhLaPNUC-A0chhkA?fbclid=IwAR2QbQDywf3TPXvd5PbL1ePIZb_dBYU8gMnqf5NgREaYDlvh8bx7A6TRle4
題外話
最近我烘了一支很淺的耶加
上週開喝,發現用慣用的46法,14g粉,注水210g,每次間隔45秒
用Mahlkonig Tanzania磨的會出現苦味
用Ditting 804 LS磨的則花香很弱
因此我把粉磨細,原本的5段注水改成4段
原本5段注水的階段總量為35g, 84g, 126g, 168g, 210g
變成52.5g, 126g, 168g, 210g
也就是第一段注水改為總注水量的1/4,第二段則注入到原本第三段的水量
間隔仍然維持45秒
也就是大幅增加前兩段的萃取,捨棄最後一段
在萃取率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果然香氣,酸質,甜感都大幅增加,苦味消失
後來我也試了Carlos Medina的沖法
粗細度跟原本的46法相同
因為是1:16,萃取率會高一些
但濃度會低一點,香氣和味道的強度也會弱一點
不過由於注水的時間跟我的4段沖法沒有差很多,味道調性是接近的
(這點應該跟豆子也很有關係,也許換支豆子就會有明顯差異)
只是強度較低,酸質也弱一點,喝起來就比較柔和,適合不喜歡喝強度太高的人
我自己則還是比較喜歡我的4段注水沖法
所以不要只是模仿別人的沖法
懂萃取的原理,你才能因應豆子,做出適合這支豆子的沖法
不然學一堆手法卻不懂原理,下次豆子不一樣,沖得不好喝時
難道要一個一個手法試下去,直到瞎貓碰到死耗子,找到剛好合適的手法嗎
今年TCA的烘豆賽,跟往年一樣有很多個人名義的選手晉級決賽,24位中有9位
初賽名單點出來看,其中不乏沒有進入決賽的名店名人或名人之徒
真是高手在民間啊
盧貝思兩位選手也有一位晉級決賽
以烘豆機廠商來說也很值得鼓勵
ee21 wrote:
五段的話就是40 108 162 216 270
我改四段成40 160 210 270
等於是將前、中段萃取放大, 減少尾段時間
我改四段的比例跟您的很像,一樣是在第二段注水,把水量增加到原本第三段的量
差別在第一段我會加更多以凸顯酸
計算方式是按照原本五段注水,前兩段的比例是5:7
改四段後一樣按5:7分配,第三和第四段平均分配
不過這也是要看豆子
以前我買過一支,前段不能注太多水,否則在前段會過萃
我自己烘的淺焙豆,絕大多數用五段注水,間隔45秒,都沒有什麼問題
只有最近烘的極淺焙要改四段
我想可能是我的極淺焙後段還沒有發展出來
而一般店家的淺焙都比我的淺焙深,發展多了很多
兩種豆子拉長時間都會過萃,只是過萃時萃取出來的東西不一樣
尤其用Tanzania磨的時候,一有缺點都會很明顯
真是考驗烘焙的好磨

粗細度方面
用Tanzania磨的,五段注水都固定在6.5,四段注水則在5.5到5.75
這台兩個數字之間分4格,所以5.5和5.75是差1格
粗細度小於1格的話,沖出來不太能感受得到差異
用804 LS磨的,四段和五段注水大致會差原廠刻度0.6(6小格)
比較要需要微調,看沖出來的味道決定
有的豆子要調粗一點,有的則要調細一點,幅度約3小格內
46沖法由於時間比較長,所以的確是要磨粗一點
但其實也沒有許多人想像的粗
有很多人一般沖法磨得比我46沖法還粗
除非是要刻意降低濃度,不然46不必真的磨到很粗
由於粉水比只有1:15,磨粗降低濃度要小心萃取不足
ee21 wrote:
其實我一直在想我的807LS...(恕刪)
807LS不能做義式的原因真是一個謎
如果把能做和不能做義式的機器互換刀盤,結果還是一樣的話
就可能是804, 807的構造、零件、或組裝,有它的不穩定因素
造成機器的表現有差異
我的804LS刀盤摩擦刻度在1
做淺焙義式,58mm 18g豆子的刻度通常從3起跳
用V60 01陶瓷濾杯,26g豆子做手沖
1:15,5段注水間隔45秒,刻度用10
1:16,5段注水間隔30秒,刻度用9.5
1:15,4段注水間隔45秒,刻度用9.2
粗細度會視情況調整
濾杯下水時間要看豆子烘得如何
以前買過沖20g,第三段注水後就塞,第四段注水時間到了還沒流完
1:15間隔45秒都這樣了,更別說1:16間隔30秒
有看過說用較多對流熱烘的,與較多接觸熱烘的,膨脹率不同
養豆時間與耐放時間也不同
注水後溶出味道的時間也不同
bakafish wrote:
今年TCA的烘豆賽,跟往年一樣有很多個人名義的選手晉級決賽,24位中有9位
初賽名單點出來看,其中不乏沒有進入決賽的名店名人或名人之徒
真是高手在民間啊
盧貝思兩位選手也有一位晉級決賽
以烘豆機廠商來說也很值得鼓勵
=====轉貼=========
2023 WCE 世界盃烘豆大賽台灣選拔賽-決賽分數
編號 分數 中文姓名 代表公司名稱或個人名義
1 361 涂恆鑫 個人名義
2 401 徐維隆 アアアアアア豆焙所
3 509 楊晴涵 個人名義
4 439 廖達維 Sweeto coffee workshop
5 432.33 陳信良 黑鯨宇國際有限公司
6 317 温建家 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7 454 郭志豪 BRBP Specialty Coffee
8 452 于之浩 福咪咖啡
9 449 郭品郁 個人名義
10 405 吳岳霖 個人名義
11 364 劉宥鑫 NineSky九天
12 420 黃偉恩 太極風雅文創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3 336 江慈緯 優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4 370.67 王竣田 Deer & Moose
15 369 高維志 咖啡匙
16 461 鄭凱予 個人名義
17 396 賴柏亘 優仕咖啡股份有限公司
18 415 張友榕 個人名義
19 433 魏銘志 個人名義
20 461 吳昶逸 盧貝思股份有限公司
21 512 呂佳育 個人名義
22 325 韓得鈞 個人名義
23 410 張聖傑 烘貓咖啡
24 438 羅義寶 一街咖啡
2023 WCE 世界盃烘豆大賽台灣選拔賽-冠軍公告

==================================
冠軍 呂佳育


512分遙遙領先其他人.著實厲害.


第三名 461分好像有二位並列?
吳昶逸
鄭凱予
前者吳昶逸時常在盧貝思YT頻道主持烘豆解說任務.口條不錯.

後者鄭凱予雖也是個人名義參賽,但以前好像也是WCE烘豆賽台灣區評審之一?算師傅跳下來當參賽員?

果然都有些來頭.

猜想其他進入決賽者,應該也都有些來歷?都是台灣烘豆人才的一時之選,待有空再來一一詳查.

或請網友們,若您剛好有認識這些能人異士及店家,歡迎不吝推薦分享他們的奇聞異事

實在是...
唉...
https://www.facebook.com/shihru.wang/posts/23993043450287141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