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因為家住的近,前幾天又到珈琲狂時代 蔡董家蹭咖啡喝
碰巧遇上第一台DIY002_S組裝完成,便自告奮勇提出想幫忙測試,所以有了這篇全台首烘的心得文啦!

【規格介紹】

尺寸: 42*22*42 cm (長寬高)
重量: 12.6 kg
材質: 全機304不鏽鋼
烘焙桶: 半熱風 (可訂製直火桶)
烘焙量: 最大400g (建議量250~300g)
鍋爐轉速: 固定60rpm
保固: 一年
售價: 未定 (預計四萬尾到六萬之間,需考量正式發售時的鋼材報價,會附一台長方形容量400g的冷卻盤)

【操作介面】

電源:
左為烘焙桶運轉馬達開關;右為排風扇開關。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風門:
擋片式 (刻度為0~4)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銀皮收集:
抽屜式,使用濾網阻隔,可拆卸清理。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入豆口:
翻蓋式 (正式發售應該會附一個方便秤豆和入豆的漏斗配件)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下豆門:
取消傳統重錘,改以門閂固定。

腳座:
四段孔位高度可調,前2後3橡膠腳墊可個別調整高低,微調平衡度。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使用心得】

關於火:
豆量300g,烘豆機的腳座高度如圖在倒數第二低的位置,火力整體偏中大火,手法使用Soaking(關火入豆),入豆溫180~190℃,入豆一分鐘後開大火,一爆前一路緩降火力到中火,一爆接近密集時視情況微降火力,烘焙節奏在這個配置下,轉黃落在6~8分鐘;一爆開始落在10~12分鐘,一爆開始到結束約2分鐘;一爆結束到二爆開始約1分鐘。

在試烘第一鍋就得出上述教科書式的數據模型後,後續七鍋都大致以此烘焙節奏微調,當然教科書式不代表一定好喝,也不一定適合每一支豆子,但300g的烘豆量,定位為家用的小機器能跑出一公斤、五公斤營業級烘豆機的烘焙曲線這點令我驚豔。

不過在不改變腳座高度和更換瓦斯爐的狀態下其實烘法也相對固定,因為火源離烘焙桶較遠,加上底部進氣口為開放式設計,只要火力降到小火,排風溫就會開始下降,然而排風溫為豆溫和爐溫混合後測量出的數據,排風溫降低時豆溫可能維持升溫,但此時爐溫已大幅下降 (原因: 底部進氣為開放式,只要火力降到某個程度,熱能不足以加熱周圍空氣,導致鍋爐內吸入冷空氣開始降溫)

這也是某些國產機被玩家詬病的原因,這點必須搭配烘焙桶厚薄及材質來說,在厚鍋的機器上,如果沒有事先規劃好烘焙計畫提前降火,一爆時降火甚至關火了豆溫仍然持續飆升,此時能做的只有開大風門聽天由命。想像溫度極高的烘焙桶壁加上不斷往桶內灌入冷風的奇異組合,豆芯沒熟、點狀燒焦、烘焙不均等烘焙瑕疵就有跡可循了。

相反地,烘焙桶相對薄的機器對火力調整的反應較靈敏,操作上較靈活,我認為這類機器需要注意三個重點:
1. 烘培桶厚度也不能太薄,不然鍋體蓄熱不足將導致入豆後桶內溫度快速且大幅降溫。
2. 機殼隔熱保溫確實,盡量保存烘焙桶外的熱空氣層。(DIY002_S外殼為兩層不鏽鋼,夾層鋪滿隔熱棉,保溫讚)
3. 確保進入烘焙桶中的是熱空氣,改善方法主要為更換加熱面積更大的火源以加熱四面八方進入的空氣,或是封閉部分進氣口限制進氣的流量與流向使空氣確實經過加熱。

就測試結果而言,一爆開始到結束在爐溫不掉的前提下可以平順跑到兩分鐘,過程不爆衝也不失溫,真心佩服蔡董的設計。

關於風:
風門為無段式,刻度分五段(0~4),安全考量,刻度0仍有少量對流避免悶燒,實測空鍋加熱時,刻度2爐溫與排風溫最接近,以此作為平壓基準點,本次測試的操作為: 入豆時風門1.5→ 兩分鐘後風門2→ 確認轉黃後風門2.5→ 一爆開始前水氣大量排出時風門3到結束。由於機器設定的火源較遠,推測對流熱比例較高,故規劃出的烘焙計畫目標為以下幾個關鍵字: 風味清晰立體、尾韻乾淨清爽、焦糖化程度低、烘焙度內外差距小。實際成果留到下一個章節談。

如首圖,這次是在家裡陽台烘豆,對煙和氣味較敏感的話,蔡董有做風管轉接套件(不確定是不是加購),機器使用場景設計建議是半戶外,或直接使用廚房瓦斯爐作為火源並搭配抽油煙機。

必須一提的是DIY002_S的風力配置,除了前面板與烘焙桶間隙自然掉落的銀皮外,都收集得很乾淨,不會留在桶內,也不至於風力過強讓銀皮黏在濾網上阻礙排風,影響連續烘焙的穩定性,下圖為烘完八鍋後的照片,風扇周圍已經沾附一些細粉塵,但底下的濾網還是保持暢通,這點跟舊版DIY002相比很有感!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關於清潔保養:
耗材部分因電子零件簡化,又是全機不鏽鋼,不太有機會故障,固定要更換的應該只有每兩三年換一顆前面板培林(一顆兩百多元)。

前面板與烘焙桶間隙自然掉落的銀皮必須每一鍋烘完清理,用手持吸塵器配扁吸頭很輕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日曬豆的銀皮量特別多,容易有火星,烘豆過程中發現銀皮堆積要適時清掉,下圖是烘完一鍋西達摩日曬的樣子(中途已用吸塵器吸過一次),可以看到一些燒黑的銀皮,主要都是飄落的火星,基本上不太會整坨銀皮燒起來,擔心的話可以用湯匙撥一撥或直接清掉。

至於會不會讓豆子產生煙熏味,我認為400g以下的豆量產生的銀皮本來就不多,會燒到的比例也不多,且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是不斷向外散發水氣的,要在表面額外附著氣味有難度,除非是從頭到尾關風門烘導致的排煙不順,那煙熏味的主因也不會是幾片火星所造成的(以半熱風桶機型討論)。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烘焙成果】

下面三鍋都在隔天約烘焙後20小時杯測,另外本想拍豆子剖面圖,結果用剪刀和刀子切都是一壓就碎,只好作罷,總之三鍋豆子中心線都澎得很漂亮,豆芯沒夾生。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哥倫比亞 梅德琳 水洗 Supremo 2022年初批次
中深焙(接近二爆) 總時間14:15

點評: 都烘到這個焙度了,表面水痕還是明顯,只能說生豆商沒騙人,豆子真的新鮮,因為是商業豆,風味不是強項,一般會做足口感尾韻補強,但使用前面提到的烘法,反而降低了醇厚度,風味也凸顯不出什麼,得到一杯乾淨清爽卻平淡還帶有微微青草味的咖啡 (烘是烘熟了但綠原酸分解處理得不漂亮)

改善: 主要針對豆子水分過高和加強接觸熱比例,基本上都會更好喝→ 1.降低腳座高度 2.二次烘焙法 3.田口護流派烘法(在轉黃前階段多下點功夫) 4.一風一火直衝二爆 5.乾脆一點生豆放三個月再拿出來烘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衣索比亞 耶加雪菲 沃卡 水洗G1 莎卡羅處理場 2022年初批次
淺焙(一爆開始50秒後關火滑行20秒) 總時間11:25

點評: 一樣是新鮮豆但比較小顆,相對在脫水上沒有太大問題,但要注意的是高海拔水洗豆的密度高,火力可以適度多給一點。這支風味有著茉莉花的甜美香氣、柳橙-明確更接近台灣人熟悉的柳丁、甜度高、酸質柔和、柳丁白色果囊的微微澀感提升層次、尾韻非常乾淨,沒得挑剔真的好喝,有驚豔到。

〔烘豆機開箱〕珈琲狂時代 DIY002_S (2022新機)

衣索比亞 西達摩 日曬 G1 娜莎豹處理場 2021年末批次
淺中焙(一爆開始90秒) 總時間11:30

點評: 這支生豆顏色偏黃,發酵程度高,與前兩支相比,結構會鬆散些,水分也相對低些,嘗試入豆溫降10℃控制烘焙節奏,原本擔心發酵感和醬味過重,不過使用高對流熱的烘法,提高了豆芯的發展程度,有效讓風味乾淨度提升,主要風味為深色莓果調性、蜜桃軟糖的特殊香氣、尾韻厚實。

改善: 高度發酵的生豆在烘焙度的進程會快一些,如圖中部份豆子在一爆密集後段時已呈現中烘焙豆貌,這也是口感偏厚實的原因,想嘗試明亮一點的風味可提前20~30秒下豆。



【總結】

應該不難看出我對這台機器有多滿意! 其中的關鍵在於穩定,連續烘焙時讓我聯想到曾經使用過一段時間的富士Discovery,風火配置和蓄熱程度的拿捏都是剛剛好,相同豆子、相同豆量、相同入豆溫會得到誤差極小的回溫點,且在相同風火數值操作下的烘焙時間和溫度也是誤差極小,玩過多台機器的烘豆人們應該可以理解連續烘焙的高穩定性和可複製性是多麼難得,作為樣品機用途時尤為重要。

或許拿來和Discovery比會被認為太抬舉,但我認為烘出來的咖啡豆品質不會輸,而且兩台特性相近都很適合當新手入門機和教學機,我個人私心把DIY002_S封為方便攜帶去露營、教課、辦活動的低配版Discovery。重點是大家最在意的價錢只要五分之一呀!



【懶人包】

優點:
◆ 適合新手,有點基礎概念烘不太容易失敗
◆ 可玩性高,進階玩家可調整的變因多
◆ 可以手提帶出門
◆ 全機不鏽鋼,經久耐用
◆ 清潔保養簡單

缺點:
◇ 無觀豆窗
◇ 無內建計時器
◇ 無高溫安全警示
◇ 無內建溫度顯示(有附K-type溫度探針,無附溫度計)
◇ 連接Artisan烘豆紀錄軟體需自備專用溫度計(首圖中綠色那台為最多人使用的MS-6514)



【結語】

我覺得這次試烘的機器是一台很棒的工藝品,構造看似簡單,但背後蘊含著蔡董開始製作販售烘豆機這六七年來的經驗累積,從材料選擇、厚薄度、密合度、變形率、組裝與維修難易度、風火配置、銀皮收集、溫度探針的粗細與位置到這次沒寫在篇幅裡的烘焙桶葉片設計和鍋爐轉速等列舉不完的各個細節都是學問,而網路上除了人稱凹大的凹仔底烘豆人以外很少有蔡董機器的使用心得,儘管市場上應該已經有兩三百台服役中,但主要還是集中在資深玩家和業內人士們的族群內討論流傳,所謂好用一直用默默用。

2022年蔡董結束與C牌貿易公司一年多的合作關係,回歸個人工作室(背後原因就不在這八卦了),新的一年開始可說是創作能量滿滿,陸續開發幾台適合家用和新手入門的小機器,如咖啡展初次亮相的SUB-01、與受凹大委託開發的RoRest、這次開箱的DIY002_S、再進階還有600g、800g烘豆量的機型。就讓時常到他家蹭咖啡喝的我盡點微薄的筆墨之力,分享心得給各位了。


在小弟學習咖啡的路途上,在01咖啡版爬文多年,藉著最近開始寫部落格的契機,終於辦了帳號發文,一邊寫也一邊整理歸納腦中資訊,內容深度和長度篇幅的拿捏還需加強,感謝各位耐心看到最後。

原文連結: https://zubuocoffee.com/diy002_s-roaster-unboxing/
2022-03-25 3:36 發佈
  

銀皮收集要是能有更好的設計,這台就更棒了


油頭肯尼 wrote:
不過在不改變腳座高度和更換瓦斯爐的狀態下其實烘法也相對固定,因為火源離烘焙桶較遠,加上底部進氣口為開放式設計,只要火力降到小火,排風溫就會開始下降

我還在等看看有沒有人要開發家用型(小體積)雙熱源的半熱風機
入風溫獨立設定,和烘焙滾筒無關
這樣應該可以帶來很高的烘焙自由度與更精準的控制
目前只有在aillio的AiO上看到曙光,也許能證明我這個想法並非不切實際
可惜AiO目標是商用市場,價格無法親民
生產和販售其實是兩回事
好的烘豆機真的需要伯樂懂
現在自烘客群不少只是為了賣豆賺錢
不是真的玩不同烘焙手法能帶出的風味走向

以前我們追求風火的可控性,保守打8折烘豆量操作
現在一堆是塞到200%豆量拚,只要不花豆都能出貨

感謝蔡董能為台灣的烘豆機持續創新努力
bakafish wrote:
  銀皮收集要是能有(恕刪)

坐等AiO評測+1
我好奇的是從它紅外線測溫處吹入的冷風對於烘焙桶內環境的影響程度


關於入風溫控制小弟分享一些個人看法:
以一般滾筒式烘豆機來說,在進氣路徑設計得當的前提下,風門不變時,入風溫的高低和火力的大小成正相關,因此可以視為可操縱變因,而烘焙當下鍋爐內壁、攪拌葉片、中軸的溫度;豆芯的溫度和水分含量等變化以現今技術無從測量,所以只能利用探針獲取綜合許多因素互相影響後的參考數值,我認為從"結果"反推回來對應操縱變因帶來的影響,是比較合理的,例如: 開大風門或調降火力→爐溫降低→得知入風溫降低→思考是否進行後續調整。

AiO雙熱源的設計原理我認為只適用於aillio他們家自己的機器,原因是鍋爐熱源來自電磁加熱,就像煮火鍋的電磁爐,只會加熱金屬鍋子本身,不會加熱空氣。Bullet R1我沒有實際烘過,但從設計上來看,全靠電磁熱源加熱→全靠烘焙桶的接觸熱烘豆,抽風的作用應該只是為了排煙、排水、收集銀皮,並非提供對流熱,且為了不抽進過多冷空氣失溫,風扇小小顆推測抽力不強,而這樣的烘焙模式應付1公斤以下的豆量看來是可行的,如今AiO的豆量放大到2公斤,全靠烘焙桶的接觸熱烘豆的話可想而知容易豆芯沒熟、烘焙不均,加上風扇變大,不得已必須加熱吸入的空氣。

風門、火力、鍋爐轉速、豆量、天氣因素、每批生豆的差異等一堆的變因衍生無限多種的組合已經夠烘豆人們鑽研一輩子了,還要再加控一個熱源太逼人了
油頭肯尼 wrote:
坐等AiO評測+1(恕刪)

我買不起,我就旁邊玩沙看看流口水就好

我覺得以AiO的大小,要塞入兩個滾筒,一個烘焙,一個冷卻
烘焙滾筒容量8.4L,塞入兩公斤豆子大概也是極限了
不導入熱風應該是很難烘
我的小機器烘焙室約0.85L到0.9L,烘240g豆子
目視是太擠,靠中心的豆子似乎怎麼翻攪也接觸不到爐壁

我受限於機器,烘豆時不喜歡調風力
一開始決定風扇轉速後就不去動
在凹大FB上看到他分享的Rob Hoos的影片
在我的小機器上我也的確感受到影片中說的中途調風會出現的問題

把風溫控制從滾筒火力中獨立出來,對我來說是減少變因
把相互影響的連結減少
挖,之前有印象002不做了,看起來我資訊有誤,而且002進化了。
這種小機器在家玩真的蠻有意思的,300g的量一次烘個四五鍋自喝相當夠用
能換瓦斯爐也蠻有趣的,搭配個防風的黑岩谷不知道火力效果會不會又有顯著改變
Little J Jr. wrote:
挖,之前有印象002(恕刪)


岩谷3.3KW和4.1KW都有測試過喔 火力沒話說,烘舊版002的600克豆量也很輕鬆,但旋鈕鬆鬆的手感在烘豆需要較細微的調整時頗為阿雜,對於習慣感官烘豆的人可能沒差,如果是需要數據紀錄或複製前一鍋烘焙的話,這次使用的是大賣場買的卡旺卡式爐,印象中是五百元上下,旋鈕穩固且阻尼感偏緊,火力標示明顯,個人覺得蠻好用的。
蔡董的機器真的很穩定
只有參數不要變 烘豆的複製性很強
我是用Diy001
蔡董現在有開發新的機種 (咖啡狂時代搜尋)在設計上更成熟。




再多位朋友的推薦下,買了一台直火的玩看看!蔡董說之後想換成半熱風也行,更換滾筒即可!
舞弄咖啡 wrote:
現在自烘客群不少只是為了賣豆賺錢
不是真的玩不同烘焙手法能帶出的風味走向


用半熱風跟全熱風販售熟豆的營業店家聽到會很想哭
營業店家 跟 自烘自售 , 是完全不同的考量 ..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