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義式萃取 請益

家中用的是Silvia(沒有PID)的咖啡機,Baratza Encore(改裝Virtuoso刀盤)的磨豆機。


以下是今天3 shots的參數:
1. 20g(IMS basket) setting 8 -> 51ml in 26s
2. 20g(IMS basket) setting 7 -> 50ml in 32s
3. 16g(原裝basket) setting 7 -> 38ml in 32s



表面上比例和流速都合理,但出品就很酸和刺激,所以想請教各位大大以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


我每次出shot之前都會讓水流過沖煮頭直至加熱燈重亮才將把手裝上,然後開始沖煮。我目前估計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由於沒有PID所以沖煮時水温變化太大?
2. 研磨品質不佳導致萃取率過低?
3. 佈粉/其他原因導致有通道問題?
4. 其他原因?
2018-08-27 23:57 發佈
今早粉沒佈好造成一邊偷跑, 出來的就是口中久久不去的苦辣酸味

bill-ion wrote:
家中用的是Silvia...(恕刪)


溫度的部分要注意有無充分預熱。

布粉填壓影響最明顯。

換支豆子試試
bill-ion wrote:
家中用的是Silvia...(恕刪)

到加熱燈重亮時上把手,水溫不是就過低了嗎
假設沒有通道,很酸通常是萃取不足
試試看在加熱燈滅後立刻萃取
如果還是一樣很酸,那沒辦法,簡單的非變壓機器無法應付這麼酸的淺焙豆
換豆子吧
bill-ion wrote:
家中用的是Silvia...(恕刪)


請參考這一篇Rancilio-Silvia的溫度控制

溫度控制
實在太感動了
今天回去按程序再試一下
多謝各位大大指正

bill-ion wrote:
表面上比例和流速都合理,但出品就很酸和刺激


溫度和人員操作部分都搞定後,可以參考

這支影片

簡單,有效。
我剛巧是按照Matt Perger的Video嘗試dial in的,但結果不如預期,所以就懷疑是否温度和其他參數出錯了。
we543543 wrote:



溫度和人員操作...(恕刪)

bill-ion wrote:
我剛巧是按照Matt...(恕刪)


時間拉到比方40秒(粉更細),或粉水比拉到1:3(先忽略濃稠度)看有什麼變化?
bill-ion wrote:
我剛巧是按照Matt...(恕刪)

可別單純的照著影片中的數據操作啊
實際情況會因為豆子而不同的,有的可能萃取25秒1:2剛好,有的可能30秒1:2.5比較好
這個影片的精髓在教導影響濃度與萃取率的因素
以及不同濃度與萃取率,嚐起來像是什麼樣子,以做為調整的依據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