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新玩具 It’s American Press

看板上沒資訊,

好奇買來試試,

我沒用過法壓及愛樂壓,

所以不清楚差別,

它的用法是採用二者的特性,

咖啡粉放在置粉盒,會隨著下壓而移動,所以無需攪拌,

出品像手沖一樣,

官網:https://www.itsamericanpress.com/pages/how-it-works

新玩具 It’s American Press



首次使用,按照建議: (水溫 量濾壓壺為準)
衣索比亞 日曬 谷吉 精選咖啡豆 G1,355ML熱水,22克豆,水溫93度,1ZPRESSO Z-PRO 刻度3.5,

預浸 1 分鐘,下壓 90 秒,合計 2 分 30 秒



新玩具 It’s American Press



新玩具 It’s American Press



沖煮完,倒出咖啡,會剩下一些些咖啡液,杯底雖仍有細粉,但口感比不銹鋼濾網乾淨,最後一口咖啡我都沒喝





新玩具 It’s American Press



新玩具 It’s American Press

濾完的粉狀



新玩具 It’s American Press

倒掉粉



新玩具 It’s American Press



清潔非常簡便,濾網不卡粉,水沖一沖就乾淨,完全不用刷,



口感,

第一口,非常莓味,第一次喝到莓,之前都是聞到,

還在驚喜中...

然後,就想吐了XD

隨之而來是非常尖銳的酸,味道很濃厚...

就是一杯失敗品...(噁)



因使用方法很隨性:

下壓時間30秒到2分鐘、粗細、粉量、水量隨個人搭配,

所以後來我就完全憑自己感覺,

改成:

300ML熱水,18克豆,水溫85~90度,粗細刻度4.5上下,

預浸30秒,下壓不計時,憑手感,有時中間停留30秒再續壓,

收尾時,小拉桿再壓回,1~3次,

結果 好多了,

比較像手沖,而且甜度也有出來,

變成一杯可口的咖啡。

我暫時都用來替代濾杯,

因為蠻適合懶人,不用刷,也無耗材。
2018-06-10 8:18 發佈
竟然有人拋磚引玉,那就分享一下今天喝的參數
衣索比亞 耶加雪菲 柯契爾 日曬 G1
20 克
91 度
355ml
Kalita next G 校正後刻度 2
預浸 1 分半,下壓 50 秒,合計 2 分 20 秒
口感除了甜,還是甜,甜到心裡









silaslin wrote: 預浸 1 分半,下壓 50 秒,合計 2 分 20 秒...(恕刪)

感謝分享 ^^
因您的91度是溫控壺,
倒到濾壓壺後應會再降溫?
下次改試您的參數,
豆子再磨粗一點,
濾壓壺水溫90度試試看,
會不會也甜到心底~~

silaslin wrote:
竟然有人拋磚引玉,...(恕刪)

orz
拋磚引玉是自謙
指自己是磚,希望引出別人的玉

bakafish wrote:
orz
拋磚引玉是自謙
指自己是磚,希望引出別人的玉


噗!
沒注意到用詞,原來說我是磚喲~
其實好像也是也~~XD
想要專業的操作...
但,最後都變成隨性而為...
若是可以引出玉,也不錯~
省得浪費太多豆子~~^^"

bakafish wrote:
orz
拋磚引玉是自...(恕刪)


哈哈,被發現了。
應該加一句「我也來拋塊磚」,寫著寫著就忘了。

購入此器材的初衷,是想找一種出杯穩定的萃取方式,來當手沖的對照組,瞭解自己手沖的實力。
本來想買個法國壓就好,但是清洗好像不太方便,結果不小心就找到這個。

原本我常用的法蘭絨濾布,濾出的咖啡口感已經頗為滑順。沒想到美國壓更為滑順,清洗也方便。所以現在都懶得手沖了。

我發現淺烘培的豆子,用官方網站建議的第三種方法比較合適。
355ml 熱水
20g 中等偏細研磨咖啡粉
不需預浸,緩慢的下壓 2 分鐘
總沖煮時間:2 分鐘
我個人會稍微調整一下,預浸 30-60 秒,總沖煮時間維持在 2 分鐘左右。

唯一有點小抱怨就是,以往喝完咖啡,杯底會殘留甜香味。
如今有些油脂較高的豆子,喝完杯底會聞到一些久違的臭油味。
silaslin wrote:
355ml 熱水
20g 中等偏細研磨咖啡粉
不需預浸,緩慢的下壓 2 分鐘
總沖煮時間:2 分鐘
我個人會稍微調整一下,預浸 30-60 秒,總沖煮時間維持在 2 分鐘左右。


好像是這樣,
淺焙的,不宜濾泡太久,粉好像也要粗一點,不然味道會很突出,讓人受不了,
以人來形容,就是尖酸刻薄吧 ORZ
--------------------------

模擬#2 您的參數,
300ML熱水,17克豆,90度水溫,Z-PRO 刻度 4.8,
預浸 1分30秒,下壓50秒,合計 2分20秒,
我用來泡 老譚的 原廠義式-伊帕內瑪莊園 義式濃縮(中深焙),
竟然低酸跑出來了,一入口微酸,富含甘甜帶微苦,尾韻回甘。
之前就算是用手沖,也常常泡出 碳味+苦,水溫低一點就帶點草味,
現在,可以說是救回這包咖啡豆,之前用手沖總是泡不好(技術不到家),
我還有一包半磅沒開封呢!! XD


感謝魚大分享四六手沖法,
讓我的手沖水準更加穩定。
最近試沖了肯亞PB小圓豆。
朋友讚不絕口,覺得有爆米香的焦糖味。

其實同一支豆子,我曾用美國壓,
朋友遠遠就聞到莓果味,同樣也是讚不絕口。

我發現在口中會轉變味道的豆子,用四六手沖法,可以非常容易察覺味道的轉變,層次也比較豐富。
美國壓則是香氣與甜感非常明顯,味道比較集中,層次轉變沒那麼大,尾韻的香氣持續很久。

最近實驗的結果,同一支豆子,用不同的沖泡法,朋友們竟然沒發現是一樣的豆子😄
loveechang wrote:
好像是這樣,淺焙的...(恕刪)


其實恰好相反
淺烘焙 應該時間長一點

淺烘焙萃取上比較難萃取 孔隙相對於中 中深烘焙來的少
後段味道也比較少

如果時間太短 集中在前段 那就是很酸
盡量要萃取到中段甜感的部分


但這也要視其他參數而定
像是粗細度 水溫 都是環環相扣


粗粉 長時間
細粉 短時間

---

這東西好像去年就有了 友店光景有分享文
(忘了詳細時間)

其實就是加了濾網的法國壓 也算是浸泡式系統的一種

悶蒸有無必要 我是覺得應該是還好

但把咖啡集中在小空間內
會不會導致盒子內濃度過高 因而萃取上困難就不得而知

即使有向下壓 那也就是高濃度 Bypass的效果
(一般來說Bypass的咖啡液也不會那麼少)

或許很慢很慢的往下壓會有沖刷咖啡粉的效果 可以彌補一些!?




浸泡式系統 AeroPress會夯不意外阿

可金屬可濾紙
粉可以均勻且快速的全部吃水
清潔超方便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chrono79925 wrote:


其實恰好相反
淺...(恕刪)

理論上是這樣,
但,我用起來,就是反其道而行,
水溫不能太高,頂多90度,
粉要粗,時間要短,
這樣會微酸又甜,甚至回甘
不然就變中藥或草藥或澀味具全Q.Q
所以,我只好都憑感覺沖泡…XD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