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我又來意想天開了:原力磨豆機設計方案

Key Features:
1. Combin Burr Conical + Flat 複合刀盤
2. 45 degree, Shortest Path 最短路徑通過
3. Blushless Motor with CCS 無刷電機,電子恆轉速(可調變速)
4. Digital Controlled Burr Finer 電子控制刻度調節
5. Stackable Feeder with Singulator 可堆疊多豆倉,進豆分量器
6. Manual Feed support 手動給料
7. Touch Screen User interface 觸摸用戶界面
8. Beans Profile One-touch recall 磨豆參數一鍵呼出(包括豆種自動選和刻度自動調節)
9. Optional Weight based preset 可選稱重定量

我又來意想天開了:原力磨豆機設計方案
爱动手
2017-03-17 22:29 發佈
先拉椅子 看後續

對多豆倉的設計概念有興趣

期待後續...
來個大刀盤低轉速低瓦數低耗電的磨豆機吧...XD
可堆疊豆倉,這麼說是想要進軍商用市場了
可是進軍商用市場沒有品牌光環加持,在行銷上可得傷腦筋

堆疊豆倉,要秤重定量,就要考慮做在進豆處,而不是秤磨出來的粉重
有沒有辦法做到機器自動秤到設定重量的豆子,才投入豆子開始磨?
否則磨豆室裡必然留下一堆殘豆殘粉,堆疊豆倉就沒意思了

至於殘粉影響進豆量和出粉量,以傾斜式設計來說,EG-1和Monolith FLAT殘粉都很少
我想這對您來說不會是問題

對了,您先前提過的咖啡機進度如何了?

bakafish wrote:
可堆疊豆倉,這麼說是...(恕刪)


這個設計的是以one-dosing 基礎優化的工作方式,源豆分量器可以設定給豆量(每個豆倉獨立),稱重方式只是輔助。

家用環境可以不配豆倉,因為入料口是統一介面,任意堆疊,也可以沒有。
爱动手
starmoonxp wrote:
家用環境可以不配豆倉,因為入料口是統一介面,任意堆疊,也可以沒有。


弱弱的問一下,家用不配豆倉,和用小飛馬時往前傾個角度使用有何差異?
我是買現成手搖磨豆機改的
買來後,後悔了轉到手快斷了,剛好公司有一些報廢的馬達,所以拿來改裝成電動的
這一型的古典磨豆機磨豆品質還算穩定, 也防跳豆,只是上頭的架子和齒輪若是便宜貨, 就都是塑膠製的, 不耐用. 我的就是壞了, 改一個鋁合金的架子, 再加上個馬達, 就很好用了(和樓主的型式一般, 只是沒有再生馬達架了).

樓主這個型式,若是在下方的磨豆機座加上固定裝置就很棒了.

至於多豆倉想法, 是用錐刀還是平刀(不太懂複合刀盤)呢? 刻度的調整如何處理?機構的清潔如何執行? 機件的老化如何評估和維修, 這都是很有趣的事, 期待樓主的進一步貼文了

weird@ wrote:
弱弱的問一下,家用不...(恕刪)


其實磨豆機結構都差不多,但是刀盤配置和調節機構配合精度影響最終出品質量,其它的一些就是功能上的區別了
爱动手

kmirdc wrote:
至於多豆倉想法, 是用錐刀還是平刀(不太懂複合刀盤)呢? 刻度的調整如何處理?機構的清潔如何執行? 機件的老化如何評估和維修, 這都是很有趣的事, 期待樓主的進一步貼文了


複合刀盤是指錐刀+平刀,錐刀初切+進料,平刀細磨,這樣能保證最佳一致性和合理的效率。(可能原型后還會出純錐刀版和純平刀版,機構設計上已經考慮兼容互換)

刻度調節是司服電機控制,帶自校準功能。(市場機型可能會出簡化手調版)

機件老化和維修就是后話了,如果能量產,這些都有保障。
爱动手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