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的機器是 901n+silvia(改機成9bar) 一直有個問題
豆子用量約15g
刻度1.6
萃取時間約25秒(含前4~5秒的浸泡)
流量30ml
但25秒的萃取過程中
前5~15秒會出現流量較大的現象
15~20秒開始會斷斷續續的 (但流量還是偏大)
最後5秒才開始出現細細不間斷的流量
我知道粉太細或粉太多都有可能會造成萃取過程斷斷續續的
粉太粗或粉太少卻會造成流速過快
想請問大家
1. 磨粉太細跟粉量太多萃取出來的esp.口感會有什麼不同?
2. 要怎麼從萃取過程去分辨現在是磨粉太細? 還是用粉量太多?
3. 像我現在25秒萃取過程中,有出現流量大(粉太粗或粉太少),
也有出現流量斷斷續續(粉太粗或粉太少)兩種現象
應該要從那邊去做調整呢?
這個問題困擾我一陣子了
自己一直調整不好
再請大家幫忙傳授一下經驗
謝謝~~
===================
9月19日更新(9樓)
我是原po
抱歉之前的文章有說錯
所謂的前4~5秒的浸泡
指的是第一滴esp.是在按下沖煮鍵後的第4~5秒後出來
今天試著用無底把手沖煮
也盡量讓今天的變數和昨天差不多(粉量、粗細、機器溫度、填壓力道約13kg~15kg)
沖煮時可以出現老鼠尾巴,也有咖啡餅
粉餅的表面大致平整,但周圍會有某一塊有一點點的小凹陷
我不確定是敲下來造成的還是怎樣?
粉餅厚度也差不多
粉餅濕度不會看,感覺也是差不多的
請問我還有什麼可以注意的嗎?
例如要如何用無底把手沖煮過程來看填壓問題?
或粉餅有什麼是可以分析的嗎?
本來想要拍粉餅給大家看
但拍出來的效果不太好
我再另外想辦法照看看給大家看一下問題在哪
謝謝大家熱心的幫忙解答~~
===================
9月21日更新(11樓)
我是原po
拍下今早沖煮完後咖啡餅
請大家幫忙給點意見吧
另外有個疑問
樓上有網友說為何15g才萃取30ml?
但我現在萃取30ml都已經有流量偏大的問題了
若要萃取到60ml
萃取時豈不是變成水注了嗎?
是我有什麼地方沒注意到嗎??
再請大家幫忙解惑一下~
謝謝了~
===================
9月30日更新(19樓)
to mechtec大 (我是原po)
我用的是double濾杯,粉量15g
磨豆機是901n,刻度1.6
27 秒上下萃取 30cc 左右
會說我的萃取流量偏大是指跟外面營業機比
我看到外面大家的萃取流量都是細細的類似下圖
-> (見19樓)
而我自己萃取的狀況是這樣
-> (見19樓)
萃取結果是這樣
-> (見19樓)
網上很多人都說用 double濾杯 25~30秒 萃取60cc
但我的流量比較粗27秒卻又只有 30cc
所以我也不知道倒底是哪裡有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我那邊有盲點
再請大家幫忙解答一下吧~
===================
9月30日更新(21樓)
to FZ6盧魚大
我的25秒萃取時間包含:
按下沖煮鍵後4~5秒開始有第一滴esp.
之後的流量就像我19樓的圖一樣了
流量雖偏大,但因為有時會斷斷續續的現象
所以才會剛好是30cc
double杯15g萃取30cc是貝X的建議 (我是在那買silvia的)
但好像又跟網路上大家說的不太一樣?
看youtube影片或外面店家在萃取時也不會有那麼大的流量
所以才會一頭霧水?
但FZ6盧魚大你說的
"實際流出咖啡的時間不到10秒鐘, 但是幫浦哀號的時間卻超過15秒鐘"
這個問題我確定是沒有發生啦~~
btoobe wrote:
我知道粉太細或粉太多都有可能會造成萃取過程斷斷續續的
粉太粗或粉太少卻會造成流速過快
想請問大家
1. 磨粉太細跟粉量太多萃取出來的esp.口感會有什麼不同?
2. 要怎麼從萃取過程去分辨現在是磨粉太細? 還是用粉量太多?
3. 像我現在25秒萃取過程中,有出現流量大(粉太粗或粉太少),
也有出現流量斷斷續續(粉太粗或粉太少)兩種現象
應該要從那邊去做調整呢?
先解決填壓是否確實, 關係到
佈粉的平均度(填壓之前要確認.這很容易造成通道效應)
填壓的水平(歪一邊就不用說了,雙流孔會一邊大一邊小

咖啡豆的特性與磨豆機刻度的選用(這部份比較需要經驗,等高人分享)
出水斷斷續續應該都是通道效應, 也就是粉餅的構造有問題導致
一定要從填壓那邊開始找問題
btoobe wrote:
萃取時間約25秒(含前4~5秒的浸泡)
流量30ml
但25秒的萃取過程中
前5~15秒會出現流量較大的現象
15~20秒開始會斷斷續續的 (但流量還是偏大)
最後5秒才開始出現細細不間斷的流量
我知道粉太細或粉太多都有可能會造成萃取過程斷斷續續的
粉太粗或粉太少卻會造成流速過快
想請問大家
1. 磨粉太細跟粉量太多萃取出來的esp.口感會有什麼不同?
2. 要怎麼從萃取過程去分辨現在是磨粉太細? 還是用粉量太多?
3. 像我現在25秒萃取過程中,有出現流量大(粉太粗或粉太少),
也有出現流量斷斷續續(粉太粗或粉太少)兩種現象
應該要從那邊去做調整呢?...(恕刪)
silvia無預浸功能,
所以你應該是先開一下沖煮鍵,
但你無法確認水流進粉餅多少?
所以先不要搞前4~5秒浸泡,
應該從一鍵到底開始,讓變數降低。
且平均一百次沖煮"總時間"是否都落在23~27秒內,
應先從總時間開始練習,
若幾乎都可以落在該區間,
才再談萃取過程的流速。
若真的很在乎萃取流速,
應該使用無底把手,
好方便觀察水通過粉餅的狀態。
btoobe wrote:
我用的機器是 901...(恕刪)
其實以前就有很多人問過了
這是我之前的回文
===============
粉餅長成怎樣?有成形嗎?粉餅表面呢?
正常萃取:
1.流速穩定,約25s+-5s,產生30cc(single)/60cc(double)+-10cc的espresso
2.粉餅成形,且表面平整,中央會有一點分水網螺絲痕跡
若粉餅不成形,表面像是土石流沖過一樣,表示粉量過少
若粉餅成形,表面也平整,但流速過少,表示粉量過多
填壓會影響,但影響主要是第一滴espresso滴出時間,對於流速與粉餅影響不大
而粉粗細與粉量有連帶反比關係
所以粉細一點,粉量可以少一點(其實就是維持同樣的阻力)
但粉量有一個範圍,過少的粉量,就算粉調再細也沒有用
而阻力(粉量+粗細的總和)也與豆子、烘焙、新鮮度有關
愈新鮮的豆子,同樣條件下,產生阻力愈大
建議您可以嘗試拍照片或影片給大家看,會比較容易抓出問題
給你參考
btoobe wrote:
磨粉太細跟粉量太多萃取出來的esp.口感會有什麼不同?...(恕刪)
這個問題,我建議看這篇文章
懶的看一堆英文的話,最底下有個圖片
但我建議至少把中間How to adjust dose and grind to fix the balance for most coffees那段看完
http://www.home-barista.com/tips/espresso-101-how-to-adjust-dose-and-grind-setting-by-taste-t16968.html
不過您現在的情況還沒進行到這裡
先把萃取穩定下來再說
萃取不穩定的情況下,沒有辦法進行味道的調整

上面這張,是下把手看到的粉餅樣子
S的螺絲紋可能比GEE更深一點
因為S有洩壓,所以下把手時,可以看到粉餅應該是表面無大量積水
稍微有一點濕無妨,但表面應該平整,稍帶一點分水網痕跡
原因:粉量足夠時,沖煮水會浸入咖啡粉體,使粉體膨脹而達到分水網
而沖煮完畢洩壓後,一部份水被排掉,粉餅表面高度稍微下降,自然會有螺絲與一點點分水網痕跡
因此,若表面不平整,表示粉量過少,粉體無法膨脹至分水網,沖煮時被水沖刷而不平整
反之,粉餅過乾,也有可能粉量過多,此時可以由敲下粉餅來觀察

敲下粉餅後,試著拿拿看,粉餅應該是稍微硬硬,成形的,不容易碎裂
若很容易碎裂,表示粉量過少
剝開粉餅,可以看到橫切面的水痕跡是均勻
每一位置的粉都被水浸潤
若看到有的深、有的淺,或有的有水,有的地方卻沒水
表示產生channelling effect(通道效應)
或明顯的上半部與下半部不同,表示粉量太多
粉量太多也可與沖煮流量一併觀察,若流量過慢,也表示粉量太多

兩半都是均勻
(以上部分,其實我之前有在某一篇回文中有比較詳細的說明
但現在找來找去找不到了)
再補充:
義式沖煮,事實上是粉量、粗細、萃取時間與豆子狀況的交互作用
1.粉量與濾杯設計有關,不同濾杯,設計不同
所以不要說double濾杯粉量就一定是single的2倍
所有的濾杯,都要自己抓過
此外,不同的設計,也會影響不同的填壓與佈粉
2.同時,我們除了觀察流速(30cc或60cc/25秒左右)外,還要觀察流動狀態
過稀,表示咖啡的crema過少,是否咖啡不新鮮?或產生通道?
這都是可以改進沖煮技巧的可以觀察的重點
給你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