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請問大家對義式咖啡機使用會預浸嗎!?
預不預浸差別如何!?
預不預浸適合怎樣咖啡!?
一直搞不懂為何預浸後總是crema變少,濃度變淡,對預浸產生了懷疑,
直到有一天,......
看到一篇文章,
大意是說:
預浸, 理論上是好的,實際操作是困難的,不好的預浸不如不預浸
原因是:
預浸得讓所有的粉都接觸到水,
低壓或無壓的水很難做到全面均勻的預浸,
頂多只能濕潤粉餅的表面及部分的內部,
到底是消除通道效應還是增生通道效應,很難說,
若能消除通道效應,那就是好的預浸,
要是因為乾濕界面而增生通道效應,那就是不好的預浸,
也許,
crema變少,濃度變淡就是不好預浸的結果,
不幸的是,我總是得到這種結果,所以不再預浸了.
現在改用Expobar,還沒試過自然壓預浸,
但whole latte love有一部做自然壓預浸的影片:
http://www.wholelattelove.com/Expobar/exbrew_4p.cfm
請看片尾,
他用預浸煮出來的是不是crema量比較少,消散的比較快呢?
howard1204 wrote:
我以前的預浸方式是泵...(恕刪)
確實是,要玩預浸,先確認機器能否達到預浸的目標
如果無法變壓,泵浦一開就是全壓輸出,那完全就沒預浸的效果了
我的機器是接自來水,用自來水的水壓來預浸會比開泵浦來預浸來得好
howard1204 wrote:
我想水管的自然壓可能還是無法讓水均勻地分布於整個粉餅,
還是得要些許的壓力,也許3-4巴...(恕刪)
我沒有pump咖啡機,也不知道水管自然壓有多大
我用不插電Rossa PG,使用氣壓調壓
預浸使用0.5 bar,不會滴咖啡
預浸使用1 bar,5秒就會滴咖啡了,填壓用力一點的話就會久一點,很用力的話不會滴
如果開到2 bar,不管填壓的再用力都一定會滴咖啡
如果一次就開上3~4 bar,老鼠尾巴就會開始成形了
我通常是開1 bar,見咖啡開始滴出來時再2秒升到9 bar,不會一次就開到9 bar
我認為這樣的萃取最對我味,也沒有crema較少或消散較快的現象
用Cremina,鍋爐壓力設定為0.7 bar
拉起活塞時注水到咖啡粉上,水壓也會是0.7 bar
幾秒後(印象中是久一點,也許快10秒)也會開始滴咖啡
用Cremina我通常填壓的比較輕
之前玩ZEROWATT CA310,自然重力給水的spring lever
單單靠鍋爐裡的水的重量造成的水壓,這壓力應該非常小,是不足以滴出咖啡
我還把把手卸下來看過,粉餅只有表層是溼的
以上是小弟的經驗,要完美的預浸並不容易
howard1204 wrote:
Crema量少,消得快,其原因又是什麼呢?...(恕刪)
影片我還沒看

我想會不會是和預浸時間與豆子有關
我也曾經遇到過某支豆子預浸後crema變少的問題,減少預浸時間或換一支豆子就不會
有沒有可能是在預浸時,豆子裡二氧化碳就跑掉大半了?
是這個影片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3IUqHdEkR0
最後用的杯子不一樣,我看不太出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