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內可以用「國產自產新能源車」或用補助來誘使中國消費者買單
(是說那個五凌電動車頂配只要20萬台幣上下,台灣買來通勤代步也是蠻不錯的...)
但在台灣
先是要你接受「這是中國品牌喔」
開出門後親友問到品牌後的冷嘲熱諷
還伴隨著台灣對於電動車的發展總是口號喊喊但成效滿頭問號的狀況
接著花比油車還要高價的購置成本
還有里程焦慮伴隨著充電站不足就夠人受的了(這方面大概就是特斯拉做最好...)
不開放對岸成車進口其實也是有其理由(這也不是這一兩年才這樣)
政府要如何在對岸倒貨過來又能維持國內製造業的平衡
我覺得政府與其去衡量和維持平衡,不如直接不開放了事
題外話
開放對岸電動車成車進口綠燈一開
個人覺得台灣市場最大的獲利者八成是特斯拉...
LEO QOO wrote:
開放比亞迪 小鵬 蔚來等大陸電動車來台,用20萬輛從大陸進口零關稅電動車配額,換對岸100萬輛配額對台灣零關稅開放,台灣有強大的半導體電子產業要發展電動車有先天優勢,大陸電動車就算零關稅進口也打不過國產電動車,台灣可趁零關稅出口搶下大陸100萬輛電動車市場
2021-08-28 2:31 #1
臺灣一堆電動巴士不就是比亞迪或是其他品牌製造的嗎?臺灣頂多組裝,或是安裝一些量產的非核心技術產品。
另外,臺灣半導體強大?你確定?比亞迪的巴士自產率多高?華為手機P50系列自產率多高?
還有啊!晶片的機臺是歐美製的,清洗液是日本製的,臺灣只是買機臺和專用液體來代工而已,就算技術高強,也不代表產業強,相不相信歐美日斷供後,你說的「強大的半導體電子產業」會被打回原形。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