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電池--最新的環保能源!







又有最新的能源技術被應用了!而這次不只是石油等能源產業要面臨挑戰,可能連 Tesla 等電動車都要嚴陣以待了。因為歐洲已經通過了「鹽水車」的上路許可了!

既然都發了上路許可,這當然不只是個概念而已。這輛鹽水車叫做 Quant e-Sportlimousine ,它在 2014 的日內瓦車展已經亮相過了,是世界上第一台以鹽水作為動能的車子,而更重要的是這輛車子已經獲得了歐洲的路上行駛權,可以開著它在歐洲的路上奔馳啦!

e-Sportlimousine 是由德國公司 Quant 所打造,車子所使用的電池是由中歐公司 NanoFlowcell 所研發,採用液態燃料電池(Flow cell)技術,可以產生出 920 匹的綜效最大馬力,零到一百公里只需要 2.8 秒,時速最高可達每小時 350 公里。

大家或許不是很了解什麼是液態燃料電池,根據 Green Car Congress 解釋,「液態燃料電池是結合了電化電池和燃料電池的概念,液態電池裡面的電解質,通常是將金屬鹽類溶於水溶液中(簡單來說就是鹽水),由燃料箱注入電池」。

「第一台液態燃料電池車將會出現在德國的領土上」,NanoFlowcell 的技術長 Nunzio La Vecchia 說,「我們對自己的成就感到非常的驕傲,雖然我們只是一間小公司,但卻研發出了非常具有前景的技術,並且成功將這樣的點子執行出來,而現在這只是個旅程的開始而已」。

就在日內瓦車展結束後的數個月,經過一連串的檢驗測試,終於從南德集團 手中獲得了德國和歐洲官方的道路測試權。

這項最新的環保能源,可是能儲存比現有電池多出五倍的能量!
這台車所使用的電池技術部份來自 NanoFlowcell。這跟氫汽車 很像,不過氫汽車的「氫」是在內燃機與氧氣一起燃燒產生動力,推動電動機,但鹽水車的「鹽水」則是用來儲存能量的。

這個原理是這樣的,兩種金屬鹽溶液(電解質)結合後,產生電化反應,電動車利用這個反應來產生電能,然後由超電容器分送和儲存。這種能源的轉換率高達 80%,因為不像氫汽車產生能量之後還要推動電動機才可推動車輛,鹽水車產生能量的過程中,幾乎不需要推動任何零件,當然電化反應還是會產生不必要的熱能,但是和鋰電池比起來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除了剛剛提到的馬力和速度之外,這台車載滿燃料的情況之下可行駛 600 公里,整整是傳統電池的五倍之多,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能源既安全又環保。這個技術讓 e-Sportlimousine 可以在零汙染的情況之下,產生大量的能量。

然而,這台車要價不斐,預估售價大約是 170 萬美元的價格,不過還無法確定這間公司是否會把這項技術使用在低價車種上面,但可以確定的是,這項技術的前景一片光明,而且不只是汽車,這項技術也可能被其他裝置採用。

NanoFlowcel 的發言人表示,「這個技術的還有很大的潛力,尤其像是海運、鐵路和航空。我們將提供更多採用永續、低價、環保能源的產品給大家」。

相信大家愛地球的心都是一樣的,不過這個售價實在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的起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他的價錢可以更可愛。
2014-10-14 12:22 發佈
電池只是儲存能量的裝置,效率好當然是好的,
但是,還是沒辦法迴避『能量要從哪裡來』的問題。
海水化為燃料,美國海軍大突破!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f645f1f0-bf98-11e3-a617-ef2804cba5a1/?uuid=f645f1f0-bf98-11e3-a617-ef2804cba5a1







海軍艦艇啟航出海,使用的燃料不是燃油就是核能,但是如果能夠直接利用周遭的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豈不妙哉?據國際媒體報導,美國海軍科學家經過多年實驗,原本看似渺茫的「海水燃料」夢想,可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U.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NRL)透露,科學家已經研發出具體可行的方法,從海水中萃取出二氧化碳並產生氫氣,經過觸媒轉化器處理,液化為碳氫燃料。海水燃料適用於一般的二行程內燃機引擎,換言之,船艦不必做任何改裝就可以使用。NRL從2011年開始進行計畫,預期7到10年內商業化量產,價格約在每加侖3至6美元(每公升新台幣24元至48元)。


使用海水燃料的船艦,從此省去海上或回港補充燃油的麻煩,可以像核動力航母或潛艦一樣,進行經年累月的任務。海軍從此也不必再擔心油價上漲造成軍費成本增加。除了船艦之外,海軍相信海水燃料也可以用於飛行器,初步實驗相當成功。

美國海軍現役288艘主力戰鬥船艦,除了10艘航空母艦與71艘潛艦使用核能之外,其餘都得倚靠化石燃料。海軍現役15艘油料補給艦,每年要運送多達6億加侖的燃油。

主管艦隊戰備與後勤業務的卡隆(Philip Cullom)中將表示:「這是海軍的一座里程碑……海水燃料技術足以改變大局,而且會讓我們的後勤與戰備徹底改觀。」
鹽水電池.

感覺跟太陽能一樣

只是騙資金的手法


鹽水動力玩具車



太陽能動力玩具車

meowmew5 wrote:
這個原理是這樣的,兩種金屬鹽溶液(電解質)結合後,產生電化反應,電動車利用這個反應來產生電能,然後由超電容器分送和儲存。這種能源的轉換率高達 80%,因為不像氫汽車產生能量之後還要推動電動機才可推動車輛,鹽水車產生能量的過程中,幾乎不需要推動任何零件,當然電化反應還是會產生不必要的熱能,但是和鋰電池比起來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這一句實在是有看沒有懂。既然只是有革命性的電池技術,那電動車的其它部件,應該還是
相去不遠。氫能電動車需要馬達推動車量,為什麼其它電池動力的車不需要?既然同為電動
車,鹽水車可以不透過馬達將電能推動車輛,想來鋰電池電動車應該也做的到吧?


meowmew5 wrote:
科學家已經研發出具體可行的方法,從海水中萃取出二氧化碳並產生氫氣,經過觸媒轉化器處理,液化為碳氫燃料。


海水中萃取出二氧化碳應該不難,但是二氧化碳屬於能階很低的化合物。海水中如果要萃取
出氫氣,難度就高了。如果可以萃取出足量的氫氣,根本也不需要再化合成碳氫類燃料,直
接拿氫氣就可以作為燃料電池了...

bernie_w39 wrote:
這一句實在是有看沒有...(恕刪)

意思應該是氫燃料電池必須燃燒氫氣
才能推動發電機產生電,再以電驅動車子
電動車則直接以電池電能驅動車子,不用發電機
我的媽啊, 又來了, 之前在另一篇就解釋過
1)此鹽水(電解鹽溶液)非彼鹽水(海水)
2)液流電池不是新東西

台灣有"教育"這檔事嗎?

meowmew5 wrote: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U.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NRL)透露,科學家已經研發出具體可行的方法,從海水中萃取出二氧化碳並產生氫氣,經過觸媒轉化器處理,液化為碳氫燃料。


meowmew5 wrote:
使用海水燃料的船艦,從此省去海上或回港補充燃油的麻煩,可以像核動力航母或潛艦一樣,進行經年累月的任務。海軍從此也不必再擔心油價上漲造成軍費成本增加。



真難以相信他們會這樣搞。首先要進行這項轉換是要輸入能量的,而且輸出一定小於(最多等於)輸入 (不然就變成永動機了)。隻身在外的船艦既然有這樣的能量源可以揮霍,那拿這能量源直接推動船艦就好了,何必多繞一圈?

在海上曬太陽靠太陽能去轉換? 就算轉換率100%,太陽能在地球上的單位面積能量密度低,應該是要曬很久...



bakafish wrote:
意思應該是氫燃料電池必須燃燒氫氣


也許你可以再估狗一下氫燃料電池運作的原理。他原文講的是燒氫氣的內燃機車輛,這基本上跟燒汽油的內燃機差不多,一樣受到卡諾循環的限制導致轉換效率不彰。

真要比也是跟氫燃料電池車比才對。


aron.yang wrote:
我的媽啊, 又來了, 之前在另一篇就解釋過
1)此鹽水(電解鹽溶液)非彼鹽水(海水)
2)液流電池不是新東西


我找不到樓主貼的文章的原文出處,不過就這篇翻譯的報導來講真的是有意無意的進行誤導。任何酸鹼中和的產物溶在水中確實都能稱為鹽水,但是在中文鹽水在一般大眾的認知通常與食鹽水劃上等號,於是會以為去買罐食鹽加水溶解後加到車子的 "油箱" 就可以跑了。


01newbie wrote:
電池只是儲存能量的裝置,效率好當然是好的,
但是,還是沒辦法迴避『能量要從哪裡來』的問題。


這您就突破盲點了。石化燃料可以讓人類有此榮景,是因為內含的能量其實是地球累積千萬年的遺產 (主要來自太陽能),可惜在我們這幾輩毫無止境的揮霍。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