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英語的「都市傳說」

「都市傳說」是日本民俗學者在1988年對於「Urban Legend」一詞的翻譯,算是比較新的詞彙。

根據日本《大辭林》的解釋,「都市傳說」指口耳相傳,來路不明的街譚巷議。來源多半是親友,或親友的親友,總之不超過方圓十米(因為十米以外就聽不見了),內容多半無法證實、造假成分很高。這一點很重要,舉個例子:「聽說太陽會從東方升起」,說話的人儘管用了「聽說」,但太陽自東方升起是不變的自然規律,這就稱不上是「傳說」。

我剛來日本時,就聽過一個「都市傳說」:只要對日本女孩子說英文,多半能贏得女孩子崇拜,交往異性無往不利…,云云。對我說這話的,是另一個台灣留學生,說話內容無法證實,完全符合辭典上「都市傳說」的定義。由於我一直沒針對這個說法身體力行過(從沒有滿口英文去交女友),始終不知道這傳說的真實性。

日本人是否真的就對滿口英文的人有著天生的崇拜?

我初來日本時,有一次,一個日本同學在我面前唸英文,唸出來是這個味道:「迪斯一斯阿不可。愛安姆節判妮絲(This is a book. I am Japanese)」。剛開始,我真以為是日本同學要逗我笑,到後來我才理解:日本人無法單獨發出「T」、「S」這樣的子音,「ER」、「L」這類的捲舌音也同樣有困難,我從此面對日本人的英文發音,只有忍著不笑,哀矜勿喜,現在則是根本見怪不怪了。

和我們同世代的日本人,自小學英文,方式和我們差不多,都是先學背單字,然後教句子、文法,會話是最不受重視的。但比起我們要糟糕的是:日本學生偶爾上台說英文,還得用「日式英語發音」。有人敢標新立異,力圖發音標準,反而被同儕視為「裝腔作勢」,受到排擠。所謂「棒打出頭鳥」,在日本,你敢與大家不同,大家就給你好看,這是很現實的事情。

這心態影響了日本人的英語發音,使得日本人儘管從學校畢業進了職場,講標準英語,還是有些靦腆;但是老外「遠來是客」,講英文力求發音正確,理所當然。所以,經常見到日本人以崇拜的眼神聽著老外的英語發音,這崇拜的眼神有時也惠及我們這種非英語系國家的人,讓我們雨露均霑。所謂的「日本人崇拜會英文的人」,就是這麼回事。

接下來,就說一個發生於日本戰後不久、關於英語的社會案件:「All mistake」事件。

1950年9月24日,東京都品川區一個上班族的家裏,來了幾個警察,把住在這裡的一對年輕男女帶走。這一對男女是情侶,男的名叫山際啟之,女的名為藤本佐文。警方帶走他們的理由,是因為他們涉及兩天前的一起強盜事件。

這本來是當時日本戰後混亂期,極為「普通」的社會案件。何以普通?比較起4年前姦殺10名婦女的「小平義雄事件」,比較起2年前毒殺銀行職員12人,奪取現金的「平澤貞通事件(帝銀事件)」,這件沒有死者、且案發兩天就快速破案的刑事案,實在稱不上是甚麼大案子,但卻因為嫌犯山際啟之在面臨警察逮捕時,對女友脫口說出的一句話,一躍成為全國知名人物。

山際啟之說了甚麼話?

當年的日本,在美軍主導的聯合國部隊佔領下,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幾年前,因為珍珠港事變,日本和美、英大打出手,英美兩國在日語中成了「鬼畜米英」,就連「英語」也因此變成了尷尬的語言。

社會上主動掀起「敵性語追放(驅逐敵人語言)」運動,把平日用語中的外來語成分,用「正統日語」取代。有點日語知識的看倌們應該都清楚:現代日語組成中,外來語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成分,幾乎到了「沒有外來語,就說不出話來」的程度。但在戰爭期間,舉國同仇敵愾的氣氛下,誰敢不表態?於是,「敵性語追放」運動,在各領域中展開。舉幾個例子:「咖哩飯」不能說了,得說「辣味燴飯(日語:辛味入汁掛飯)」。「蘇打水」不能說了,得說「噴出水」。2B鉛筆稱「2軟鉛筆」,2H鉛筆稱「2硬鉛筆」,HB鉛筆更絕,叫做「中庸鉛筆」!

英語教學的地位,不消說,自然受到影響,學校裡,英語不再是必修,淪為選修。同樣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也受到波及,據統計,台灣在日本統治下的五十年,有英美留學學歷的,不過60人左右。

戰爭打了幾年下來,日本敗相漸濃,「鬼畜米英」的登陸不再是杞憂,而是漸趨現實。對此,日本軍方幾乎以綁架全民的方式,決意焦土抗戰,誓言與美軍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為了爭取民眾支持,軍方亟力宣傳美軍登陸後的慘狀:「男要抓去關、女要抓去姦」,把民眾的恐懼心理煽動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下詔投降。

突然的戰敗消息,對當時日本人的心理衝擊之大,可從以下數字看出來。根據秦郁彥的統計,「內外地(外地指日本本土以外的地方)共計538人自殺」,其難以接受,可見一斑。

日本戰敗後,面對的不僅僅是國家統治機器的崩壞,還包含價值體系的解體。昨日才宣傳「鬼畜米英」,不共戴天;今日起就要仰人鼻息,處處陪小心,到了前倨後恭的地步:當局為了伺候即將登陸的美軍,在各地設了「慰安所」,全國公私娼加起來幾萬從業婦女,全都嚴陣以待,招待美國少爺兵;良家婦女被部分美軍敗類侵犯了,媒體也不敢如實報導,只能意有所指地說犯人是「大個子男」、「六尺壯漢」;女人賣身的理由往往只為了從美國大兵賺取一些日用品、食品,甚至只是一盒巧克力,男人則是面對百業凋敝,沒居所、沒食物、沒工作,日本人的自尊心跌到谷底,對於於美國的態度,從戰前的一個極端,變成戰後的另一個極端。

英文看板開始充斥街頭,英語翻譯跟著鹹魚翻身,收音機則出現了久違的英語教學節目。反美的日本,變成了崇美的日本,同時,也造就了山際啟之這樣的少年。

山際啟之的父親本來是個工廠老闆,戰火中,自家經營的工廠被燒光,一家變得一貧如洗。山際啟之過了好幾年遊手好閒的日子,隨著日本戰敗,他開始崇拜美國,並且跟著人家有一搭沒一搭地學起英文。1949年2月,山際啟之在日本大學校本部(在東京千代田區)擔任雇員,不久後,因為取得了駕駛執照,又成了日本大學的司機。據他的同事形容,山際啟之平日不論有事沒事,說話總愛夾雜點英文,手腕上還繡上刺青「George」,在在顯示對美國文化的嚮往。

山際啟之在擔任司機的這段期間,認識了藤本佐文,山際啟之自稱是「美籍日裔第二代」,靠著一點點裝模作樣的英文,再加上猛烈追求,藤本佐文開始和山際啟之交往。藤本佐文的父親是大學教授,身為教授千金,藤本佐文與山際啟之的交往,受到父親的強烈反對。正值反叛期的藤本佐文決定與山際啟之遠走高飛。

遠走高飛需要錢,山際啟之於是把腦筋動到自己工作的地方:日本大學。原來,山際啟之擔任的司機工作,到了領薪日,有時需要載學校出納去銀行提領職員薪水。山際啟之熟悉車子的路線,計畫在自己不當班的領薪日那天,下手行搶。

9月22日,日本大學兩名會計,到銀行把100名校職員的薪水共計190萬日幣提領出來後,坐著學校司機佐藤開的車子,要返回學校。途中,佐藤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在對著車窗招手,一邊招手一邊喊著「stop」。定睛一看,正是自己的同事,山際啟之。佐藤以為山際想搭順風車回校,沒多想,開車門讓他坐上駕駛座旁,沒想到山際一坐上車,立刻亮出刀子,把三人逼下車,車子連同現鈔一併開走。

由於犯人身分明確,日本警方第二天就公布了山際啟之的照片,發布通緝。

山際啟之逃亡後,和女友藤本佐文假裝夫妻,一如往常自稱「美籍日裔第二代」,向東京品川區的上班族一家租了一間房間,兩人就這樣過起同居的日子。但因為山際背包裡的現鈔不時自開口處露出,太過顯眼,引起房東疑心,聯想到最近的銀行強盜案件,房東決定通報警方。

9月24日下午4時,警方趕到,逮捕了這一對情侶。逮捕當時,兩人已經買了一張雙人床、洋服、波士頓包等,短短兩天花了30萬。而當時的大學畢業生的月薪不過才3千。

據媒體形容,山際被逮當下,對著女友,語焉不詳地迸出一句「All mistake」,一邊還學老外兩手一攤、雙肩一聳,貌似無所謂。但除了這句話,他再也說不出任何英語,當下急得哭了出來。山際後來到了警局,依舊堅稱自己是「美籍日裔」,態度桀傲不遜,英語則始終講不出個完整句子來。

這句「All mistake」,吸引了媒體讀者的興趣,尤其是日本年輕人,更把山際的特立獨行視為英雄行為,這個事件從此以後又稱「All mistake」事件。

現在再來看這個山際啟之,依我看,不過就是個「哈美」的普通毛頭小子。真要論起他的英語水平,可能與我們的「惠慈 Oh My God」差不多。如果放在今日的時空背景,山際啟之是沒有一點點「爆紅」的可能。但是看社會事件不能和社會背景切割開來看,山際啟之所處的,是日本價值體系崩解的特殊年代,他所做的,正是前人不曾想也不曾做的事情,時代造就了他這個怪胎,但時代也只可能給一個人一次機會。此後的日本,邁向崇美的路,一去不復反,出現幾個山際啟之,都不足為奇了。
2013-08-12 21:2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都市傳說

台北会社員 wrote:
「都市傳說」是日本民...(恕刪)
侯桑又篇好文
嫌屎臭卻又愛吃屎的人真怪....
我覺得台灣人的英語發音是亞洲裡面數一數二好的XD
如果英文可以有phonetics 獨立出來一堂課 台灣人說英文一定超屌
台北会社員 wrote:
「都市傳說」是日本民...(恕刪)


日本人很強耶,可以直接把英文變成他們的片假名當外來文用,既能統一翻譯,又能讓大眾看得懂。

台灣則是維持一貫的傳統,翻譯隨人翻,每個人翻出來的意思都不同



日本人現在英文會很好,那是他們有在改變,不過V跟B的通病,日本人還是改不過來,V會念成B,倒是跟日文有關了,翻譯總是把V寫成B,只因為日文沒有V發音的字。
其實口音都會在所難免
只要敢開口說就贏一大半了

台北会社員 wrote:
日本人無法單獨發出「T」、「S」這樣的子音,「ER」、「L」這類的捲舌音也同樣有困難...(恕刪)


對啊,所以才會有 "Election Day" 跟 "Erection Day" 的笑話發生。
You lead, follow or get out of the way.

Frostbite Hands wrote:
我覺得台灣人的英語發音是亞洲裡面數一數二好的XD
如果英文可以有phonetics 獨立出來一堂課 台灣人說英文一定超屌


我自己的經驗是,日本人要是留過洋,講出來的英語也是很道地,並沒有太多的發音問題。反而華人即便在國外待久了,不少仍有腔調問題。我猜,日本人在國外人數不如我們多,比較少機會和自己同胞交流,可能促使他們英文發音進步吧。
台北会社員 wrote:
「都市傳說」是....內容多半無法證實、造假成分很高。這一點很重要(恕刪)


既然內容多半無法證實、造假成分很高又很重要,
後面的文章就一點都不重要,
而且覺得您的故事有真人還有真實時間, 可以考證的, 也不算都市傳說啦,

都市傳說
An urban legend is an apocryphal, secondhand story, alleged to be true and just plausible enough to be believed, about some horrific, embarrassing, ironic, or exasperating series of events that supposedly happened to a real person. (都市傳說是假的, 二手傳播的故事, 疑似真實又會令人相信的故事, 大多是關於恐怖, 荒誕, 令人不安的事件, "疑似"發生在真實的人物身上)

urban legend通常偏鬼怪故事比較多, 口耳傳到人心惶惶~

台灣最有名的應該就是,
有人去釣魚, 烤來吃, 魚竟然開口說: (台語) 魚肉好吃嗎?
然後還有一張照片, 拍出魚的臉, 隱約是人臉,
這才是urban legend啦~

Loompster wrote:
日本人很強耶,可以直...(恕刪)

是啊,我也覺得日本人的片假名很厲害
不管是哪種外來文,英文,法文,德文....etc都能弄成他們的模式然後發音還能聽得出來原音

qoi_iop wrote:
既然內容多半無法證實...(恕刪)

您的理解力怪怪的
樓主前面文章是說「只要對日本女孩子說英文,多半能贏得女孩子崇拜,交往異性無往不利」這件事是都市傳說,可沒說「All mistake事件」是都市傳說

我看長澤雅美演的日劇「都市傳說之女」,裡面的都市傳說都是指鬼怪故事沒錯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