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盲目相信那些節目上主持人說的話其實台灣的美食節目形容食物美味的字句真的很貧乏不外乎入口即化,皮薄餡多(皮薄餡多真的會好吃嗎?),外酥內軟,有咬勁每次光是聽到這些用到爛的形容詞就倒胃口大致上可以解讀為「一般般,沒什麼特別」,所以才會用這些沒什麼特別的形容詞不過攝影機一定會近距離拍攝食物,或讓店家介紹食材哪裡來,怎麼處理這些就比較有參考價值看到有興趣的再上網搜尋看看大家的評價,再決定去不去像前陣子有個節目去採訪一位在大陸經營的主廚,為照顧父母回到台灣開一間小店節目介紹他的人氣商品是餃子,並請主廚介紹他的餃子鮮甜的密訣結果那位主廚說「就先用高湯粉、雞粉、大骨粉...」看到這裡我就轉台了題外話,還聽過有的主持人或旁白形容「菜色好豐富,光看就飽了」飽了你還會想吃嗎? 再吃就吐了這樣的形容應該是說這菜色一點都勾不起你的食慾吧
卍南無阿彌陀佛卍 wrote:今天假日出遊,去了...(恕刪) 台灣的美食節目都是亂報的不只時尚玩家台灣那麼小美食節目做了十幾年,又那麼多台好吃的店早就報過了所以就是什麼店都報了節目製作經費就那一點點怎麼可能每家店還找專家仔細評鑑真正有可信度的美食介紹就是每集找數個專家(>=3), 吃數間同樣食物的店吃的時候還不能分先後,因為飽了會影響美味要同時這幾家的食物一起擺上,新鮮與熱度都要一樣最後給分哪間最好吃其實滷肉飯,爌肉飯,包子,大腸麵線...都可以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