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tree wrote:
就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恕刪)
昨天是我第一次去陶O屋。
看來它的定義是家庭聚會那種場合,的確不適合約會。
但昨天是女生決定的。她生日我請她,我生日換她請我,她剛好有陶O的餐券,所以就去那裡了。
就像相聲瓦舍演的那樣,我真的覺得服務業的服務方式應該要改。
口語應該要改從心裡出發。
因應不同的客人需求,做不同的應對。而不是背菜單、問是否滿意、評分送小菜這種制式化的東西。
幾年前我去過夏慕尼,兩對情侶去吃,我們都覺得服務人員每次都"不好意思加水、不好意思整理一下"會打斷我們聊天,覺得很麻煩。要收盤子就收走嘛,要加水就加嘛,而且我們坐的方式,服務員也是從旁邊進來不是從背後,也沒有出聲提醒的必要,又何必出聲呢?
(這樣看來還真是一套系統出來的啊....)
我這篇文是想要表達這個,而我自己是做服務業出來的(中油、麥當、3C、娛樂廣場),這輩子沒為難過人。
那天的評分我也都按了4-5顆星。
真要奧客起來我就會PO店名、服務人員的名字,還帶拍照攝影,這樣的行為才叫公審。
好像有些人會以為整個網路的水平跟爆O差不多,上網努力扮演聖人
不善良又不聰明的人在四種人中最可怕。因為他們不知道底限也不知道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