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其實我們應該要感謝廣設大學的政策

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除了台清交成外.林北都沒在信啦
與生俱來人中首,唯吾與天同齊壽;雙腳踢翻塵世浪,一肩擔盡古今愁。
廣設大學之後,高職就爛掉了。
現在的高職為了因應家長跟學生的需求大多以升學為導向,還設普通科去轉型成綜合高中,以前那個"畢業即就業"的教學方式已經很少見了。
hmzanny wrote:
綜合以上,大家可以思考看看,如果自己或自己的子女生在那個年代可以考上甚麼學校呢?

反過來思考,是為什麼必須要考上那些學校呢?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在這樣的思維下,升學變成唯一的選項
技職體系除了被貶低,訓練內容也跟被扭曲
跟著走升學導向,沒有紮實地去學技術
為什麼一些可以公開討論的事也要私訊來問? 好好幫蔣大衝流量不行嗎?
秉呈 wrote:
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除了台清交成外.林北都沒在信啦



工作前都以為台清交成 都是舉一反三 過目不忘的天才
共事後才發現 其實和我們私科同學差不多
只是他們更專注在 "念書" (或是傻 父母說念就念)

很多私科同學 在某方面的 "創意" 不輸台清交
只是努力的地方不被社會認同罷了

EX. 世界第一麵包師傅 但他也去念書了
所以念書還是很重要地
歷任總統都是台大畢業,
現任的行政院長台大法律系,
實在講,他們的能力與作為,
一句話......

經濟部長台大畢業的,
最近缺水,
經濟部長只有一個辦法-->鑿井
還是只有一句話.......
l6632154j wrote:
大概會是職校畢業吧.......高職(或五專)念完就出社會工作,有個一技之長和生涯目標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念個科大學士畢業,沒啥技能,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大學四年唯一的感想是當初應該去念高職汽修科而不是第一志願的公立高中的

結論:怎麼算(不管是我個人層面還是整體社會產業結構層面(現在市場上其實比較缺基礎技術人才,而非學識人才)來看),當初都不該廣設大學的


大學是教你 "思考"
要學一技之長
請報名 職訓局

p.s 看來這大學 你是白念了
WANG_IC

看來妳還是沒學會 "思考"... "做工" 不太需要用腦袋

2021-04-28 11:22
l6632154j

我就無腦啊,所以我領悟到我可能不該去念大學這件事

2021-04-28 16:53
hmzanny wrote:
如果以那個年代來看,讀書能力差卻又去讀私立專科的人是否也算是去浪費時間?
或許高職畢業就去工作比較實在?(恕刪)

當年的私立專科是職業學校(五專,二技等),是學習工作技能,讓你學得一技之長好找工作,怎麼會是浪費時間? 現在廣設的大學呢?
因為大學生俯拾皆是,所以當年的我決定多蹲兩年讀研究所,
至少現在出來工作也比較好找。
沒有自知之明、又不聽勸的,就算日夜焚香誦經,業障還是會如影隨形跟在身邊...
水云 wrote:
『以前』,五專的時代,考上〔台北工專〕,還會被笑耶

這是多久以前?
我65年次,在我那個年代能上台北工商專都算強的
這些人如果去考大學都能考到不錯的


vegesmile wrote:
經濟部長台大畢業的,
最近缺水,
經濟部長只有一個辦法-->鑿井

不然還能怎樣呢
臨渴掘井已經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了
水利建設是要耗費大量金錢與時間,以及政策面的改善
現在說要做什麼都是緩不濟急,講了只會讓人覺得打高空不切實際而已

重點在今年梅雨與颱風如果再不來,看要怎麼辦
以及如果今年幸運,梅雨和颱風降雨能把水庫補滿
台灣人是否又像以前一樣好了傷疤忘了痛,繼續浪費水
政府日後在水利方面又會有什麼做為

以德國為例,之前看電視節目說的,德國洗車都要在規定的地方洗,否則會被罰錢
這樣做的原因是讓你在任意地方洗車,廢水流入地下,會造成回收系統的問題

台灣應該要調漲水費
一方面減少浪費(配合教育民眾如何省水)
一方面增加政府收入,來改善水利建設與回收再利用系統
不過說到這個,我看算了吧,台灣人沒那個智慧
說要調漲水費就暴跳如雷,說政府搶錢
限制你洗車地點,絕對會說政府住海邊管太多
指望政府做好水利基礎建設更是緣木求魚,哪一黨都一樣
(政府也是人民之中出來的,官員與議員的水準其實就是大部分人民的水準)
尤其某位姓李的,之前說要開發翡翠水庫土地的水利專家
當年要是給他搞成功,現在大台北用水也是慘兮兮

提到水利基礎建設
看台中供五停二以來爆管幾次
不就是基礎建設老舊造成的
從老胡以來,沒人想動啊
hmzanny wrote:
先上兩份資料
http://toptwu.com/archives/274
https://colinchu.pixnet.net/blog/post/92293339
後2/3的學生可能只能讀中後段的私立專科,甚至只能讀到高中職
前1/3的學生可會有一大部分只能讀私立大學及國立專科,而非像今日讀國立大學

引的資料不同所作出來的結果天差地遠,以我來看的話是會是完全兩碼事,因為你引的是1995年,要是多往前10年15年20年會差很大吧?
印象中國中考生是36萬還是38萬人數,北聯公立高中約1萬人,公私立五專約1萬人,分數是大排名能知道自己排名第幾,中南部的名額比北部少,就當作全國公立高中2萬人,公私立五專3萬人,加總5萬人,以比例來看13%,以國中每班50人來看是前7名,如果加上重考生半數來看,等於要前4名

連要讀五專都很難啦~

現在市立大學學測錄取標準是每科後段即可......也難怪我昨天搜尋時找到個網址點進去是Dcard.......有人說念那種書跟學校不如不要念了.......根本不會有人認同

隨便google一下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4/2631580

人口數還找不到我的年代
http://www.nhcue.edu.tw/~king0120/main/births2010.pdf

而且很多錄取率百分比這種事還有得商量,那年代只有高中生才能考大學,五專高工高職等等不能應考,如果以國中考高中標準去換算大學錄取率,38萬錄取2萬6好了,比例不到7%,延用國中人數計算法不到4個人,重考生佔半數來看,國中班上沒有前二名連私立大學都別想了

以台北市標準來看,國中班上前兩名肯定高中前三志願,大學應該都是台清交成(當然有人到了高中後就一落千丈到私立大學也是有)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