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雙北都更不止,房市不崩

2021年台北市房地產市場將以都更產品為導向

近期台北市都更房產品上市之後,竟然創造台北市開始上漲趨勢

前二年六都裡,只有雙北市不漲,其它縣市卻因基期低被市場青睞

在疫情鎖國之下,資金瘋狂進入四都不動產市場,造成央行採取選擇性管制措施

但未來的市場將因央行的政策,資金會回歸都市更新的房產物件

原因無它,地段優勢及資金輪回效應

不管是自主都更或者是與建商合建,很多所有權人因得到較高的權利變換價值

願意把權變讓出換取現金,再投入老舊公寓外加電梯大樓,

白話的意思就是賣出都更權利換取二手中古屋,賣一間都更房可以換二間二手房

也因為這樣的模式下,台北市週邊的老舊公寓房地產得到每坪35萬以上的價值

捷運站週邊老公寓站上45萬/坪以上的價值

這和新北市的捷運站新電梯大樓價格是不是差不多呢?沒錯,資金就是這樣輪回

何以見得都更房能夠成市場主流? 因為供給要素的限制及需求誘惑的動力

央行的管制下,銀行能夠不受限制的放貸就只剩都市更新的案件

建商原本在台北市能取得的土地已經少之又少,只能配合台北市政府執行都更計劃

而一般民眾持有的精華地段公寓,因為權利變換得到的現金價值可以改變人生

在這疫情鎖國之下的資金催生效應之下,很有可能按照上述的研判進行市場交易

理論歸理論,還是要看實戰過程,所以我首推士林及南港這未來3年的實價登錄

如果我的分析正確的話,大家一定可以從士林及南港的實價登錄看出來交易跡象

但我還是要很不客氣的說.....台灣不是香港,也不是上海,更不是紐約....

房地產在都更市場裡,一般民眾確實是有套利空間,甚至一夜致富的機會大有人在

且中獎率高於大樂秀及威利彩,但一樣要做功課及看緣份

一個國家的房地產也是有上限的,國家總體生產力就是指標,投資報率酬率就是真理

請不要過度依賴負債,雖然現在流行"全民一起貸"運動,但還是要保守

共勉之~
2021-02-18 11:06 發佈
衝衝衝,房價要井噴了
去年沒買的今年都在廁所哭
今年再不買,明年住套房
在下看法比較不一樣。

在下認為,北市老舊房屋若能大幅都更,才能讓 "整體" 房價向下。

北市老舊房屋都更後,舊房屋變成新房屋,雖然會讓價格提升,但同時也能讓北市新房屋供給量大增。這比搞什麼社會宅的供給量大。北市新房屋供給量若大增,壓抑的是非北市新屋的價格。

但自文林苑都更事件之後,在下對大幅都更已無期待。
都更. 玩的都是合約遊戲. 本質上只是把韭菜目標. 從散戶買家透過新的法規轉換成原業主. 割韭菜本質不變

真的有大行情. 大戶跟政府帶頭玩的是計劃區. 都更基本還是政府跟大戶透過銀行去給風險偏好玩家再透過合約在市場創造流動性而已

本質還是流動性不足. 說白話就是沒韭菜了

不是什麼資金在輪回. 資金輪回個屁

如果全球資金是進台灣. 為何新加坡摩台指要停止交易? 不是資金很多嗎? 那韭菜一定很多阿. 韭菜那麼多. 為何韭菜收割機要收起來呢?

嘴巴說不要. 身體最誠實. 空手套白刃. 不知己是誰

omniyeh wrote:
在下認為,北市老舊房屋若能大幅都更,才能讓 "整體" 房價向下。

北市老舊房屋都更後,舊房屋變成新房屋,雖然會讓價格提升,但同時也能讓北市新房屋供給量大增。這比搞什麼社會宅的供給量大。北市新房屋供給量若大增,壓抑的是非北市新屋的價格。


您說的看法並沒有錯,我之前也是這樣認為,甚至政府及學者也是這樣想~

但人性及環境並非如此安排去執行~

人性是貪婪,40年老舊公寓很多是沒負債,雙北市約在1500萬以下

但一都更後,價值就往上衝到3000萬上下

重點來了,如果大家持有都更房子不賣,對於"現金效應"是沒什影響

但有人賣出權利去買週邊中古屋,賣一間買二間,這樣的模式下,中古屋是會呈現上漲的趨勢

在台北市政府做莊家的立場來看,台北市不是隨便的人都可以置產方向來看,

資金輪回排擠效應是沒有違背,反而"利"字當前,順勢而為,這也就是台北市為何再漲的原因

另外國際間的貨幣寬鬆政策及低利趨勢才是資金最強大的信心支撐,萬物皆漲~跌了再漲~

台北市的人民想發都更財也是應該的,賣台北市=>買新北市,賣新北市=>買桃園市

這就是房地產資金排擠及再次輪回的足跡

2021年,我來下個標題:疫情不止,股市不崩,都更不止,房市不崩
194319431943

16年來薪水沒漲 , 房價漲3倍 , 勞工買得起300萬的房 , 買不起3千萬的房 .一堆上千萬的新建案賣不掉 ,.

2021-09-15 14:28
JINDERLANDOFFICE

胡說八道,都用猜測的。87年以前沒都更條例,房價崩了嗎??

2021-09-28 10:33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都更. 玩的都是合約(恕刪)



會不會哪天都更玩不動了.....

把現貨換成REITs這種更接近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種類.

流動性更高,門檻更低,更適合主力的Hedge操作.

反正多多們都不看現金流所折現出來的數據~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都更. 玩的都是合約遊戲. 本質上只是把韭菜目標. 從散戶買家透過新的法規轉換成原業主. 割韭菜本質不變

真的有大行情. 大戶跟政府帶頭玩的是計劃區. 都更基本還是政府跟大戶透過銀行去給風險偏好玩家再透過合約在市場創造流動性而已

本質還是流動性不足. 說白話就是沒韭菜了

不是什麼資金在輪回. 資金輪回個屁

如果全球資金是進台灣. 為何新加坡摩台指要停止交易? 不是資金很多嗎? 那韭菜一定很多阿. 韭菜那麼多. 為何韭菜收割機要收起來呢?


感謝您的指教~

還有...其實資金出不去的比流進來的還要多~

台灣本身就是韭菜了,萬物皆漲,連台幣也漲,沒差房地產這一項~

只要你的食衣住行的生活成本變高,你也就成為韭菜了,

能成為韭菜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悲情的是很多人連韭菜的資格都沒有,

台灣在國際間也只能當一個被人割韭菜的角色

就看你的眼界及立場思維是如何看待"現在的局勢"

我不支持房地產多方的立場,但房地產為何而漲有人告訴大家嗎?

大量資金能夠移出台灣的方式只有大企業去國外設廠才能舒緩台幣升值

也有利於台廠去拚購或國外投資~

有很多的角度要依現況的局勢及趨勢為何演變如此~非常之複雜

但我願意分享我的"簡易後的白話分析"給我長期看我文章的朋友們

看多的人要如何操作才能不被人割韭菜,被資產重分配

看空的人要知道現在為何而漲,而不是建商代銷或報章雜誌新聞給的資訊
bbp408 wrote:
會不會哪天都更玩不動了.....

把現貨換成REITs這種更接近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種類.

流動性更高,門檻更低,更適合主力的Hedge操作.

反正多多們都不看現金流所折現出來的數據


b大好久不見了~

台灣的不動產還沒有資格成為REITs

但如果台灣真的有一天走到REITs

房地產一定會提早加速崩盤的啦~

這就是人性~
Bazooke wrote:
衝衝衝,房價要井噴了
去年沒買的今年都在廁所哭
今年再不買,明年住套房


不要亂衝,不要亂買

買房如果只需今年或明年就可以付清房貸,那就隨它買吧~

但如果要超過10年~

也許不買房的人最爽也說不定~

生活可以自己做主~為何要被銀行綁架呢?

如果先投資自己,創造自己的生產力,也許才是如今的王道啊~

貸款買房~我還是比較讚成賺錢投資充實自己的專業比較有保障~
bbp408 wrote:
會不會哪天都更玩不動(恕刪)


reits 基本是金融機構為了風險偏好玩家創造流動性的工具之一. 流動性就是水.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行情來的時候. 流動性是推高商品價格的水.

現階段是沒流動性了. 商品價格推再高也沒有意義. 最後變成流動性陷阱. 誰在最後一刻開第一槍. 那時候的水就是沖倒龍王廟的推力.

所以流動性陷阱也會有其他名稱如電影院起火, 生死門效應, 逃生門效應之類..

所以地產常說的地點. 地點. 地點. 本身就是為了出貨創造出的偽命題. 真正行情來的時候. 地點只是流動性的代名詞而已. 好的地方流動性好. 推升或下殺的力量乘數效果代名詞. 但是流動性差商品很容易被關門放狗. 抗跌性差. 這在商品市場都是通用的.

真正地產操作之道. 跟商品市場沒兩樣. 還是時機, 時機, 時機

只是因為時機這個東西. 太深了. 沒幾個人願意真正了解.

所以才找一個地點 地點 地點. 接受度才高. 但其實是偽命題. 看不懂流動性才會認同地點是地產操作之道

所以回答您問題. 玩不動了. 會不會推reits. 一定會的阿. 創造流動性是莊家責任. 政府跟大戶透過金融機構創造流動性是天性. 沒有政府或大戶願意看到地產崩盤的.

問題就出在. 台灣商品市場價格. 受外部因素影響. 是絕對的. 壓倒性的

現在外資用行動來告訴各位. 新加坡摩台指都關閉了. 資金是什麼方向? 40擺在眼前. 就這樣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