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2019年2月時,台灣的出生人口與死亡人口就已經邁入死亡交叉,一路到7月都是同樣的態勢。
觀察去年各月的累計,去年2月以來,一直到去年11月以來,累計的自然增加都是負成長,各界都認為台灣將在2019年提前邁入「生不如死」的年代;但是,加上了12月的出生數為16,916人,推升全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0.06,驚險續呈正成長。
新聞資料來源!
~ ~ ~ ~ ~ ~ ~ ~ ~ ~
從上面的新聞得知,少子化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面對少子化的來臨,四大民生必需品的居
住問題,也將隨著改變,少子化最直接影響,就是偏鄉廢校再廢村,倖存下來的人口為了生
存,必需進入都會區討生活,因此就出現了【北漂人口】這個代名詞,一般的情況流動人口
沒有確實的數據,比較能掌握到的資訊,就是從【勞保人口】得知,根據勞動部的統計,全
台五都的勞動力都在【漂】,只有台北市一支獨秀爆增105萬人,為了迎接這105萬的勞動大
軍,台北市當然也要有所作為,那就是【清退低端,人人有責】,最直接又有效的方法就是
採取價格驅離,【以價制量、寧缺勿濫】的原則下,有效的減少戶籍人口,再把騰出來的土
地蓋商辦大樓,才有辦法容納的下百萬大軍,至於百萬大軍的居住問題怎麼辦?這個問題早
就反映在市場上了,可以從新北市、桃園市的戶籍人口增加中得知。

一個台北市的工作機會,就相當台中市與高雄市兩市的總和,首都的頭銜當之無愧。

勞動人口圖片來源! ★ ★ ★ 六都人口圖片來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