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越少子化就越都市化,越都市化也就越少子化!

少子化海嘯來襲,2019年的台灣躲過了「生不如死」的時代。據內政部發布最新出生及死亡人數統計,去年全年出生人數為177,767人,死亡人數為176,296人,擺脫去年2月以來一路累計各月的生不如死,全年人口自然增加仍為正成長,驚險翻盤。

其實,早在2019年2月時,台灣的出生人口與死亡人口就已經邁入死亡交叉,一路到7月都是同樣的態勢。

觀察去年各月的累計,去年2月以來,一直到去年11月以來,累計的自然增加都是負成長,各界都認為台灣將在2019年提前邁入「生不如死」的年代;但是,加上了12月的出生數為16,916人,推升全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0.06,驚險續呈正成長。

新聞資料來源!

~ ~ ~ ~ ~ ~ ~ ~ ~ ~

從上面的新聞得知,少子化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面對少子化的來臨,四大民生必需品的居

住問題,也將隨著改變,少子化最直接影響,就是偏鄉廢校再廢村,倖存下來的人口為了生

存,必需進入都會區討生活,因此就出現了【北漂人口】這個代名詞,一般的情況流動人口

沒有確實的數據,比較能掌握到的資訊,就是從【勞保人口】得知,根據勞動部的統計,全

台五都的勞動力都在【漂】,只有台北市一支獨秀爆增105萬,為了迎接這105萬的勞動大

軍,台北市當然也要有所作為,那就是【清退低端,人人有責】,最直接又有效的方法就是

採取價格驅離,【以價制量、寧缺勿濫】的原則下,有效的減少戶籍人口,再把騰出來的土

地蓋商辦大樓,才有辦法容納的下百萬大軍,至於百萬大軍的居住問題怎麼辦?這個問題早

就反映在市場上了,可以從新北市、桃園市的戶籍人口增加中得知。

一個台北市的工作機會,就相當台中市與高雄市兩市的總和,首都的頭銜當之無愧。

勞動人口圖片來源! ★ ★ ★ 六都人口圖片來源! ★ ★ ★


越少子化就越都市化,越都市化也就越少子化!
越少子化就越都市化,越都市化也就越少子化!
2020-02-17 18:18 發佈
兩害相權取其輕!增加了工作機會,當然就會抵消掉居住正義,因為沒有人會歡迎阿狗阿

貓,到自己家裡隨便坐坐,當有一個住宅區的形成,也就意味該區域將被封印,最少50年

內不會再有任何開發,所以戶籍人口的成長,對蛋白區是好事,但是對於蛋黃的都會區卻

是壞事,因此把低端人口驅離,有助於都會區整體的經濟發展。
登卡普 wrote:
兩權相害取其輕!增加(恕刪)


那非都會區的供需缺口和槓桿會怎麼變化?

然後這些變化會怎麼影響都會區?
bbp408 wrote:
那非都會區的供需缺口和槓桿會怎麼變化?

然後這些變化會怎麼影響都會區?

模糊不清的?能說的具體點嗎?
登卡普 wrote:
模糊不清的?能說的具(恕刪)


我的意思是問,以樓主的觀點來看.

1.非都會區的價格會怎麼變化

2.非都會區的價格會不會再影響都會區的價格
bbp408 wrote:
我的意思是問,以樓主的觀點來看.

1.非都會區的價格變化

2.非都會區的價格會不會再影響都會區的價格

既然核心重點已經確定是工作機會,都會區是就業人口磁吸的黑洞則無庸置疑!

所以通勤的便利性就是要件,越是方便通勤的地區就越有利。

簡單的講:捷運站的周邊將會是利多,若要影響到價格,除非再新建捷運路線。
台中吸納了彰化,南投的就業人口,勞動力跟勞保人數依然有缺口,該加油了
球給志傑012 wrote:
台中吸納了彰化,南投的就業人口,勞動力跟勞保人數依然有缺口,該加油了

台中表面上是中部地區勞動人口的黑洞!但薪資卻是六都吊車尾,還被隔壁苗栗縣輾壓。

圖片來源!



少子化少稅收房地產已經成為政府剝皮的對象
hahaaha wrote:
少子化少稅收房地產已經成為政府剝皮的對象

少子化少稅收 ← 這個說法並非完全正確,少子化後取而代之的就是人工智慧,相對的在22K的低薪情況,政府反而更沒稅收,不只是沒稅收還要花錢補助,根本就是倒貼!

適當的讓產業轉型為關燈工廠才是正確之路,不僅可以去化勞健保的缺口,還可以提高產能增加稅收,目前會有低薪的情況,源自於勞動力過剩,過多的勞動力自然就有剝削與壓榨,這只是在助長慣老闆的嘴臉。

PS:與其領補助的窮人滿天下,寧願選擇少子化後,精實的人口結構。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