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房産有價無市,已經有房子的該不該再買房呢?

2019-12-21 7:50 發佈
胡偉良寫的,看看就好。資金多,自然會往股市、房市跑。房價别人講的都不算數,成交才是最真實的。認識一位賣水果的,自己有7間一樓店面,租給別人。反正,就是有人要租店面,二年前,又用現金買了中古大樓的頂樓。這樣的中實戶,其實不少哦!
OldWilliam wrote:
房市有價無市,已經有(恕刪)


該,想辦法在 天津、杭州、蘇州買房。
OldWilliam wrote:
房市有價無市,已經有...(恕刪)


因為建商越蓋越爛,只想賣給第一次買房的笨蛋
OldWilliam wrote:
房市有價無市,已經有(恕刪)


有價無市? 那成交量那裡來的。
嘴吧長在人身上, 就算隨便人怎麼講,完全可以不理會事實。
聽的人是傻子。
囧rz~ wrote:
有價無市? 那成交量那裡來的。


繼承和贈與一直在成長.

=====================================================

所有權移轉登記之建物數量,移轉登記包括買賣、拍賣、繼承、贈與及其他。

房屋繼承移轉件數 創新高

全台繼承移轉與贈與移轉量持續攀升,

今年上半年全台建物繼承移轉近2.82萬棟,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贈與移轉則有近2.38萬棟,寫下2016年後連續四年上揚紀錄。

source: money.udn.com

各方估計的成交量初值在扣掉繼承和贈與後就。。。。
OldWilliam wrote:
房市有價無市,已經有(恕刪)

胡達人的這篇文章已經明顯的氣虛了。

1.以筆者所在的台北為例,房屋的平均成交期已經拉長到半年以上甚至長達1年,這段時間如果有業主到仲介公司賣房,房產經紀人通常會明確告訴業主兩點:

1)買家會議價。房子的實際成交價會比掛牌價低,比如掛牌1,500萬的房子,實際成交價可能會下殺到1,200萬。


房屋買賣有不議價的嗎?

2)急用錢難變現。房子成交週期大概在一年左右,這需要看房子的情況,購房者對價格的預期、貸款..等諸多因素才能決定多久能賣掉房產。

房屋這種大金額的買賣,有"秒殺"的嗎?而房產市場本就有"沒有賣不掉的房子,只有賣不掉的價格",急用不然就降價賣,看數額去貸款也比信貸好吧!


胡偉良觀點:

由於我國的房貸比例很高(大台北區大多在6成以上),加上房貸利率偏低、還款期限也夠長,所以在房價上漲的情況下,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買房比較輕鬆,而且也是一件穩賺不賠的事,所以就產生繼續買房的念頭,但今非昔比,現在買入第2間房已經開始越來越危險,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理由:

1)通常買入二套房之後,必然有一套房面臨出租的局面。國內房產租金回報普遍不高。當然,一些朋友會說,過去房產的出租回報也一直不高,但過去貨幣貶值預期強烈,房價上漲不僅能夠彌補租金回報,而且還可以「以租養貸」,但是面臨資本寒冬的當下,房價繼續上升的機會恐怕不大。


在台灣這種海島經濟,一切資源靠進口的特性下,貨幣有"增值"過嗎?而近幾年那個銀行不喊爛頭寸太多,有資本寒冬嗎?民生物價這幾年的通膨現象比以前低嗎?

2)很多人過去從不擔心房產折舊的問題,這是因為過去房市供需不平衡。銀行只對超過一定年限的老舊房才會減少貸款額度,但日後,情形有可能改變。

房屋折舊今天才有?老房屋的增值來自於她的土地,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胡達人以為銀行以前都是傻子在開的?

隨著政府不斷鼓勵及扶植租賃市場的發展,未來可供出租的房子將大量增加,租金收入比可能會降。大部分家庭買入第一套房產都已經掏空了積蓄,一方面承受不起房價下跌的風險,另一方面房子租不掉也賣不掉,很容易自找麻煩。

政府沒那麼好心,她只是欠錢到處找稅源,以前房租的稅比其他的稅難查實,額度少,現在實在欠太多債,小錢也要挖進來。
最好看一下所謂專家的背景。
比較能夠了解他為什麼會寫出這樣的分析。
lichujen wrote:
胡達人的這篇文章已經(恕刪)

三次資產歸零,能再站起來,表示有能力,但也表示常犯錯,而且是大錯,一錯就到底。
還好他棄政從商,國事這樣搞就大麻煩了。
lichujen wrote:
三次資產歸零,能再站...(恕刪)


還好沒當教授,不然名符其實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