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炒房寫下一堆紀錄算不算台灣之光?

台灣從1970年代開始就進入大炒房年代,1971-1980這十年,
光是台北房價就由一坪1萬漲到一坪6萬5,1981-1990這十年
房價再從一坪6萬5漲到40萬,換言之這20年房價變成40倍,
另外到了現在,台北房價一坪81萬,等於48年漲了80倍.

其中最盛的1987-1989這三年,房價更是每年漲幅都超過40%,
1988年更是寫下102%的漲幅(一年漲一倍多),三年房價變4倍
這些房價上漲幅度在當時都破了全球紀錄,除此之外,在1989,1990,2014
這三年,台北房價所得比是世界第一,除此之外,1990年也有過非正式的統計,
全球20名地產富豪,日本香港台灣三國包了大部分,那次的情況有多誇張?
房仲不用主動找客戶,客戶會自己進來說要看房買房,
甚至一來看就說要買,預售案也是快速完銷,這還不打緊,
國內炒不夠還到海外炒,台人到曼谷炒房,把原本一坪5萬炒到10萬以上..

2001-2014那波也很驚人,漲了兩倍多,在全球大概也只輸給中國,香港..

這樣的炒房'戰果',大概也可以稱作台灣之光了吧.
2019-11-04 20:45 發佈
arlo1011 wrote:
台灣從1970年代開...(恕刪)

這麼好炒?
怎麼你不去試試看?

你也可以成為台灣之光....
arlo1011 wrote:
炒房寫下一堆紀錄算不算台灣之光?


看樓主你怎麼想了,從....

製造投資陷阱,

製造流動性陷阱,

驅趕高生產力人口,

阻礙實業發展,

創造通縮環境,

從上述幾個維度來看,

這樣有算嗎??
基本上,炒房算是一種生物本能,也就是占地盤,而人類忝為生物的一分子,也脫離不了萬有引力的控制,深植在DNA中的本能,自然流露發揮。
台灣,地小人稠,占地盤的生物本能更易激發,自然讓台灣的房價傲視全球;但,能有如此成績,源自民族本性。
光復後第一代台人好儲蓄,當時有賺十存七的全國性表現,自1949起,歷三十餘年累積成一大錢庫,到八零中期溢堤崩出,創造了兩次股市高峰及八零末的房價大噴發。
九零之後,錢庫之水已普洩全國,再無噴發的位能,而此時接續的二代台人,眼色已開,賺十存七已成賺七花十,還酿出卡奴之禍。
這段時期,房價之能不墜,甚而退一進二的小步攀升,在於政府兩大作為,一在降息,使錢水流回儲蓄,無利可言,二為降富人稅,此部分有兩主項:一為遺增稅,一為事業所得稅,降息使錢留房地中,房價不降,而降稅則將富人在海外打拼的成果,為求輕稅回灌國內,再造成房價進一步推升。
知道現今房價維持的原因,即知政府在目前經濟環境下,為維持資金留存國內,升息加富人稅都絕不可能,但國家要用錢,只能打基層小民的主意,交通大執法,菸捐加三倍,數人頭式的房地稅(五間台東太麻里茅房的稅率高過一間台北市的帝寶),而台灣的政經體制,房價的話語權永遠不在平民大眾。
arlo1011 wrote:
台灣從1970年代開...(恕刪)


「炒房」40年炒80倍算強嗎?

40年前麵包一個1元,
現在一個40元,
麵包都能炒40倍,
「炒麵包」才是台灣之光吧!

你不會不知道貨幣的特性就是
「貨幣會不斷貶值」吧??

有人說,有華人的地方都喜歡炒房,
其實,華人是最多人看清貨幣特性的民族,所以造成華人都有將貨幣換成資產的習慣。

網路上無腦的言論越來越多,
「台灣人智商過低」應該也可以列入世界之光。
好像您可以寫在維積百科上去喔
我是發廣告單的
老同事說他以前發建商廣告
時常遇到了
發到中午
建商來說不必發了
房子賣光了
早上拿多少就算多少的錢給你
還有一位叔叔要買房
覺的貴沒買
結果明天又漲價了
結果到現下都沒買
租屋無法買
炒房沒辦法算台灣之光,所謂的台灣之光!是要比國外更亮眼,才夠資格冠上台灣之光,台灣的房地產除了雙北的蛋黃區之外,其他區域根本不值得一提,有趣的是明知道雙北的蛋黃區炒房很嚴重,為什麼還要擠來都會區被壓榨呀?待在自己的家鄉不好嗎?自己的家鄉有很差勁又落後哩?現在的人是怎麼了?沒擠來都會區被壓榨會很難過不蘇湖?

炒房絕對是社會進步的象徵!房子就是要炒大家才喜歡住,房子有炒過後價格也才會高,價格拉高利潤才會好,利潤要好才有建商願意開發,越來越多的建商開發才能形成都會區,形成都會區後才有更多的工作機會,不喜歡炒房的也沒關係,現在就可以搬去偏鄉住,偏鄉就是沒人炒房才會廢校、廢村人口外移,人民有遷徙的自由,大家都喜歡擠來都會區,就是人人響往炒房、熱愛炒房,所以炒房是全民之福、眾望之所歸。
1980-1990年日港台三地地產炒最兇,當時台灣炒房炒到什麼地步?
炒到可以打世界杯了,1986-1990這四年間台灣房價漲幅350%,
高居世界第一,房地產的暴漲讓台股跟著漲到12682,
除了資產股營建股狂飆外,具有裙帶關係的銀行股壽險股更是一堆破千元的,
1990年初統計全球20大地產富豪,小小的台灣出了幾個? 3個,
一個是林榮三,一個是蔡萬霖,另一個是已經落跑的陳由豪
日本在當時相當強盛,一口氣出了10個,香港也出了5個,
其他只剩2個留給歐美人

那個時候有多誇張? 除了之前提過的房仲代銷不用積極尋找客戶
客戶自己就會來,也不需要什麼太強的行銷手段客戶就會下訂外,
一些傳統產業老闆眼見搞實業不如炒房,也跟著加入炒房炒地皮行列,
金融機構在資產快速膨脹下對於超額抵押貸款更是來者不拒,
畢竟這樣可以賺更多何樂不為? 地下投資公司,黨政高官與權貴,
乃至黑道也都想分杯羹,當年很多炒房炒地的情況都是政商共謀內線交易,
比方說買進一塊原本禁建限建的土地,這土地不會多值錢,
但政策莫名其妙將它'解禁'呢? 那就會暴漲很多倍了,
再不就是買了一塊地政策將它納入重劃區,或是農工業用地變更地目等等,
這些都能獲取可觀報酬,隨者加入這場賽局的人愈來愈多,
也因此不時傳出建設部門官員被行賄,甚至被押走恐嚇,
建設公司老闆被綁架,座車或公司被開槍,股市與房地產投機性愈來愈強,
更是到後來演變成合法的變相地下經濟,
這現象一直到1990年中泡沫破了以後才緩解

那個時期日本可以買下全美國,日本人曾經收購一堆美國本土資產,
包括洛克斐勒大樓,台人也不落人後,跑去東南亞如泰國,印尼,
菲律賓等把那些地方房價炒高,還搞得那些國家民眾怨聲載道呢...
arlo1011 wrote:
那個時期日本可以買下全美國,日本人曾經收購一堆美國本土資產,
包括洛克斐勒大樓,台人也不落人後,跑去東南亞如泰國,印尼,
菲律賓等把那些地方房價炒高,還搞得那些國家民眾怨聲載道呢......(恕刪)
不是日本能買下美國,光是東京地價就能買下美國了。

1989年,日本面積僅為美國4%,地價市值是整個美國總額的4倍。

話說,今天全世界的資產都快速膨脹,台北的地價能買下那裡?
覺得貴是因為別人太會賺錢了,我們跟不上而已!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