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我思,故我在! 為何房地產不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呢?

本人從2014年看房地產版到現在,

一開始講道理多空論戰,
再來多多用激將法取笑空空買不起房,
之後多多開始教空空如何買房致富,
最近則開始轉成純火藥味的對立。

在房市轉空的趨勢下,這種發展倒不是很意外。
意外的是:看過的文章,幾乎對多多沒有任何同情。
在很多鄉愿的台灣人中,真的是非常少見。
幾十年來眾多的吸金詐騙案,
幾乎都有對加害者同情(類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情況。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廣泛出現在各個領域,
在房地產文章,卻從來沒有出現過"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有人知道是為何嗎?

如果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文章,有人可以舉例是哪一篇嗎?


出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人質,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
(a)綁匪為了某種原因而綁架人質,並得到人質認同。
(b)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c)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會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d)人質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e)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
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害怕:籠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諒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
說情,一起逃亡等。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簡介: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英語:Stockholm syndrome;瑞典語:Stockholmssyndromet)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質症候群,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和想法,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1]。這些情感被認為是不理性的、濫用同理心[2]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創傷羈絆,不一定只發生在人質身上,只要加害者對被害者實施騷擾,都可能使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強烈的情感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當受害者相信加害者的想法時,他們會覺得自己不再受到威脅[4]。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並非正式精神疾病名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更傾向是人們用來掩蓋不想討論問題的假想狀態。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簡-艾瑞克·歐爾森與克拉克·歐洛夫森,搶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內位於諾瑪姆斯托格廣場最大的一家信貸銀行,並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與警察僵持了130個小時後,歹徒最終投降。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4名曾經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表明並不痛恨歹徒,表達他們對歹徒不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多加照顧的感激,並且對警察採取敵對的態度。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6日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4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因為在斯德哥爾摩人質挾持事件中被發現而得名。
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症候群的例子見諸於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與亂倫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男女皆可能有此症狀,惟女性的比例比較高。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質資料庫顯示,大約8%的人質表現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症狀。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2017-07-29 13:30 發佈
有呀。這幾年買房子的人,明明就套牢了,要比別人多浪費好多年的生命繳房貸。但是他們對炒作者沒有敵意,有敵意的都是還沒買房的人。
不是投客的多多应该都是 房地产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吧

yingdan wrote:
有呀。這幾年買房子...(恕刪)


我2樓可能誤會"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定義,

在德哥爾摩症候群中,受害者就真的是受害者,
而在近幾年買房的受害者中,大多數都已從被害者轉變為加害者
,所以這種文章並不少見。

套句詐騙集團的邏輯就是:被騙,只能怪自己X...
我想這也算是物競天擇的另一種形式。

這種人發文的目的,純粹只是站在自身利益的考量,只是不希望房價跌而已,
並不是對加害者的同情(EX: 最經典範例, XX 建意......)

個人覺得現在房地產文章看多文章中,
有很大比例是最近這幾年被逼或被騙買房而不希望房價跌的
,這就是現在房地產版還有點熱鬧的原因吧!
其實這就跟有些人被詐騙集團騙了之後反而成為他們一員的意思一樣
被騙近去高點買的套套~或所謂的自住沒差的自住客
因為自己眼光有錯所以只能多拉點陪葬的下來一起死而已
這樣自己被投機客們賺走的辛苦錢才不會這麼心疼
多點人一起死~分享這痛楚
房市背哥 wrote:
本人從2014年看...(恕刪)




只有創高價沒有最高價 > 賣不掉加價賣 > 以租待變 > 以房養老

再到

以租待變 > 以房養老 > 租不掉加價租 > 以租待變 > 以房養老 > 租不掉加價租 > 無限迴圈

從上面各時期的slogan和下面這張圖來看.



價格都跌回2013年了.

這樣能說明很多人的症頭了.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這個太深奧難懂。

有人指出台灣是受害者升級變加害者。
如果真能變加害者,表示房子已經賣掉了,應該不會還待在M01扮多多吧!

受害者長時間轉不成加害者,會變得焦慮。
然後反過來笑之前把房子賣給他的加害者:"你已經沒有房子了吧,活該每月要繳租金,繳到你口袋空空去當遊民。"


已經很多人得病了
板上很多套套買貴了還自我安慰

說自住沒差
重點房子總價高
差一成差很多
要浪費好幾年繳差價

要多當好幾年屋奴
bbp408 wrote:
從只有創高價沒有最高...(恕刪)


這張圖上面寫的是"可能成交指數"

應該不是成交價格吧!

可能成交指數 是用100做為分界點

100以上看多 100以下看空

但可以看的出來 高點的熱情過了 逐漸降溫

現在指數在100左右 表示盤整

但還不到2008年那樣看空


但如果可能成交指數可以用技術分析來看的

感覺的出來 還會繼續往下
a852037 wrote:
這張圖上面寫的是'...(恕刪)


左軸和柱狀體是量.

右軸和線型是價.

可惜沒有二次微分後的圖資.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