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弟的推論,只是猜想(以零售服務業角度):
1.民生商品價格變貴:對上游來說,產量減少,銷量減少,反而會追求更高毛利率,而把商品價格往上提高
2.服物業15-20年後員工薪資需大福提高,起薪3萬以上:現在50-65歲的人大量退休,60-80年代的勞動人口到還可以彌補,但後續年代補充不足,對需要大量人力的服務業來說,勞動力不足,必定要把薪資提高來找基層員工,除非服務業可以半自動化,或外勞替代(但台灣人應該不能接受)
3.獨棟透天/建地才有保值性:因爲獨棟透天方便打掉重建
4.20-30年後,面寬小(4.5米)的連棟透天/公寓大降價:因為很難改建,且會大量釋出
5.30年後新屋選擇少,變的很貴:如不引進外國工程人員,或自動化建造(如有我應該不敢買)建房子的工人將變的很少,工錢變很貴,施工期變長,從而提高建造成本
6.蔬果變的比現在貴2成:無法半自動化及引進進口蔬菜,在栽種人口變少的情況下,會變成農夫定價,而不是像現在隨市場而價格起伏
7.農夫變可能真的變超有錢
8.30年後如果公務人員總名額沒減少,政府財政會困難,新進公務人員起薪變低,福利變少
9.30年後台北市房價變超便宜(不含店面):台北市以公寓為主,但都更困難的情況下,30年以上老屋將超多
10.休閒農場變少或門票長很多:在人口變少下,國外觀光客沒變多的情況下,休閒產業為了維持經營及設施,勢必調整價格
11.台灣大多數火車站周邊,晚上8點後,宛如空城,人變得很少,且會變成老人聚落
以上只是小弟我隨意猜想,大家開心討論,不一定要房地產
先看看您自己的年紀!
三十年內會很多工作開始逐漸自動化管理,
食:販賣機式餐館、小七引進自動化入冰櫃、中央餐除管控,網路購餐!
衣:現在已經半自動了,這你看不到的部分本來千人人力,現在只要幾十人就夠了,場地擴充更大!
住:日本膠囊旅館延伸?
行:自動化駕駛,司機少了過勞的命運
育:上網學習課程
工廠:鴻海的自動化設施完備以後,其他人會不會跟進?
建築:蓋房子還沒辦法做到全面自動化,至少局部還是可以的,自動上漆、自動砌牆、自動綁筋
辦公室人員則由AI來做控管資訊,需要協助時只要使用網路訊息式互動,真的有代溝的時候才由人工接手!
很多想的到的全部都可以做到自動化,只是有些人以為自己天知地知,卻是甚麼都不知!
改裝自動化並沒有那麼難,難的是開發成本和有無販賣
之後慢慢調教精密度!
當所有的行業不再缺人的時候,你的錢要從哪裡來?
想賺錢?先去買台販賣機,慢慢從販賣機開始擴充品項,直到取代好事多的規模!
補貨就簡單了,現在很多出貨都有條碼,入貨條碼進貨艙時可以自動開封自動入庫定位
等大家開始沒有工作可以做,你已經成為領頭羊!
當大家想買自動化機器來為自己做點甚麼的時候,你是唯一有錢可以換取更好的設備和更大的規模
以前修電腦,不是一個還原檔,而是針對問題所在進一步找出問題所在!
現在修電腦,先還原,後換零件,最後整台換掉!
兩者花費的時間,前者可能是最快,也可能是最久;後者是萬無一失!電腦都換新了,還出問題就是磁場有問題!
而兩者需要的人才,前者叫人才,後者叫猴子!
網路凡走過必留痕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