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的看法, 很少失準的, 理財成功全在一念之間, 以下水果報導
常看到不少投資人分成兩派,一派力推買股、另一派則認為應該買房。美國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表示,以自身經驗告訴大家,買樓自住是最好的投資,如果美國人願意買入房產,申請30年期房貸是不錯的選擇。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巴菲特先前接受CNBC訪問曾表示,自己過去50年來只買過1間房子,就是在1971年以15萬美元(約450萬台幣)買下加州拉古納比奇一棟別墅,當時付3萬美元(約90萬元台幣)的頭期款,其餘皆向銀行申貸。過了46年後,巴菲特打算開價1100萬美元(約3.3億元台幣)脫手賣出別墅,若順利賣出等同獲利超過70倍。與巴菲特過去一再重申:「複利」是投資關鍵不謀而合。
巴菲特當時認為,買房與其以大筆現金一次付清,倒不如申請房貸按月償還,其餘現金保留做其他投資,例如他在1970年代便持續增持巴郡股份。
巴菲特也表示,30年房貸是「全世界最佳投資工具」,這對美國經濟發展相當重要。他特別強調,自住者買房是一場「不會輸」的賭局(one-way bet),在投資者成家穩定工作後,打算長期安居同一地點下,應該買樓。即使日後利率回升至 2%,仍能還清貸款,並不會有重大損失。(地產中心/綜合報導)
巴菲特一直以來大多是用良好的價格買進良好的股票(被低估的股票)
加上長期投資的複利,這也是他致富的原因
房地產就跟股票市場一樣會有走上坡也會有走下坡
沒有永遠只會漲不會諜的產品
換句話說如果巴菲特認為被高估的東西他是永遠不會買進的
從第二個角度
美國畢竟是全球第一大的經濟體,光他一個佔了全世界的40%
第二是中國大陸,台灣不知道第幾
如果你有開一個海外證券在美國或是英國,你就差不多可以投資到全世界
我認為這些國家的經濟還有人口老化程度,內需,薪資成長,都是台灣無法相比的
換句話說巴菲特是美國人,如果他出生在其他國家他的看法就不一定一樣
而他自己的確也說過他很慶幸他自己是美國人,如果他是出生在其他國家那他的能力跟眼光就不會有用武之地
也是美股一直創新高,但台股沒辦法
試想如果30年前是買在日本的話
我認為在理財或是投資上面,你越理性對自己幫助越大
你不能對任何商品都永遠看漲,你也不能永遠看跌,沒有什麼自住沒差
那是騙不思考的人用,時機跟機會都是需要耐心,耐心也是老巴的特點
此外很多數據去看內政部公佈的會比較好,不要去看房仲業者的
房地產跟股票,成本會決定很多事情
這篇新聞還有強調出資金自由運用的重點(我覺得資金靈活是蠻重要的)
申請30年房貸,多餘資金還可以運用在其他地方,例如股票
不過依現在的台灣薪資,應該是光房貸就很難擠出多餘的油水
還有就是巴非特底下的資產有富國銀行,而他的一席話都有影響力
...
巴菲特當時認為,買房與其以大筆現金一次付清,
倒不如申請房貸按月償還,其餘現金保留做其他投資,
例如他在1970年代便持續增持巴郡股份。
巴菲特也表示,30年房貸是「全世界最佳投資工具」,
這對美國經濟發展相當重要。他特別強調,自住者買房是一場「不會輸」的賭局(one-way bet),
在投資者成家穩定工作後,打算長期安居同一地點下,應該買樓。
即使日後利率回升至 2%,仍能還清貸款,並不會有重大損失。(地產中心/綜合報導)
以上節錄從本文。
文章內容都沒看清楚,這篇是理財心得!
1. 長期住在當地
2. 付出低利率房貸 資金進行高報酬投資
3. 美國房租約年收入10%,但是10%左右拿來付房貸是足夠的。
對比台灣的情況? 有一致性?
內文搜尋

X